-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傳染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2431
- 條形碼:9787544792431 ; 978-7-5447-924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染病 本書特色
《傳染病》作為一部科普讀物,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傳染病學領域常用但晦澀的高壁壘術語而使其生動有趣,娓娓道來各類傳染病的特性,以及人類應對這些嚴峻挑戰的成功經驗與不足,使我們能更辯證地看待人類與癇原休的共存。
傳染病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聚焦疾病進化和生態動力學方法,提供了思考傳染性疾病的一般性概念框架,即生態學和進化是回答任何有關特定傳染病問題的關鍵,比如:疾病從哪里來?它在人際間如何傳播?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易感?什么樣的生化、生態和進化策略能夠被用來對抗疾病?在群體層面阻斷傳播,還是在個體層面阻斷感染更為有效?通過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作者以一種清晰的方式介紹了傳染病的主要理念、感染的一般性原則和疾病暴發的管理,以及現已成為眾多傳染病研究核心的進化和生態學方法。
傳染病 目錄
**章 引言
第二章 不同規模的傳播
第三章 流感
第四章 HIV
第五章 霍亂
第六章 瘧疾
第七章 蛙壺菌
第八章 展望未來
譯名對照表
擴展閱讀
傳染病 節選
我們常說“有感染力的歌詞”和“病毒式的”。這些與傳染病有關的比喻滲透在21世紀的西方流行文化中。人們對下一次傳染病大流行的擔憂,正在世界范圍內悄然升溫。傳染病危機來來去去:在過去的十年里,生物主義、SARS、HIN1流感和埃博拉病毒輪番出現,令人憂心。 早在世紀70年代,醫生就大膽地宣布終結傳染病的時始。他們認為,用于病毒的疫苗和細菌感染的廣譜抗生素可以應對任何傳染病的威脅。但傳染病從未消失,甚至從未得到緩解。就在醫生宣布勝利之際,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英國小報中報道的一種“食肉細菌”)正在醫院中傳播(日本在世紀50年代曾經歷過抗藥性細菌的暴發,但當時西方國家很少注意到這些流行病)。世紀80年代,隨著HIV的出現,傳染病的形勢更為嚴峻,時至今日,HIV疫苗的研發仍舉步維艱。在意識到傳染病的新威脅后,美國醫學在世紀90年代初提出了名詞“新發與再發傳染病”。 傳染病是一種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或其他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相反,非傳染性疾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則是由于環境和遺傳基因的共同作用導致的。引起傳染病的生物被稱為病原體或寄生蟲。雖然生物學家曾經只用“寄生蟲”來描述相對較大的致病生物,如絳蟲或蜱蟲,但現在括了微生物(病毒、細菌和真菌),這使兩個術語的含義幾乎。 我們之所以害怕傳染病,正是因為它具有傳染性。肉眼通常無法看見傳染病的病原體,故在很大程度上,接觸病原體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不與人接觸。1842年,埃德加·愛倫·坡在他的小說《紅死魔的面具》中描述了人們對傳染病的恐懼,并指出斷絕人類之間的接觸來避免傳染病是無效的。在該書中,一群貴族隱居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想躲避一場名為“紅死病”的瘟疫。終,一個盛裝打扮的陌生人化裝舞會,盡管采取了措施,但所有貴族都死于這種疾病。 不管愛倫·坡書中的貴族們所采取的避免疾病傳播的措施多么不見成效,然而在人類歷史的長河里,這一直是對抗傳染病的途徑。直至1紀中葉,疾病傳播的機制才被世人所知,故在此之前,人類社會面對流行病所能做的就是切斷與疫區的聯系。1665年,為了躲避倫敦鼠疫,艾薩克·牛頓退居鄉下,偶然之中創立了微積分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同年,英國的埃姆村為防止鼠疫蔓延,自愿封村隔離,終有一半以上的村民死亡。“隔離”一詞現指強制隔開潛在感染者,以避免傳染給他人,該詞起源于“四十天”,即在威尼斯,為確保船上人員沒有得瘟疫,船只必須在城外等待四十天。 P1-3
傳染病 作者簡介
瑪塔·L.韋恩(Marta L.Wayne),進化遺傳學家,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生物學教授,主要致力于人類病毒進化動力學的研究。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