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暗算(長篇小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3969
- 條形碼:9787020173969 ; 978-7-02-01739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暗算(長篇小說) 本書特色
1. 清晨醒來看自己還活著是多么幸福。我們采取的每個行動都可能是*后一個。
2. 死亡并不可怕,因為我們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
3. 可就在我們心力交瘁,自感生命快到盡頭的時刻,卻突然看見汪藍幽幽的清泉,那潮濕滋潤的水汽迎面撲來。
4. 對可以扎到深遠處的人來說,運氣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在你身邊游蕩著,飛舞著,你不去抓它,說不定它還會自己撞上你。
5. 破譯密碼是跟死人打交道。所以,無需你觀人言察人色,更不要你小心翼翼,而是要你想方設法去聆聽死人的心跳聲。
6. 有的邂逅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種形態,一種經歷,一點趣味而已,并不會給你的生活創造或帶來什么特殊的不同,但有的邂逅卻可能從根本上把你改變了。
7. 人在常識面前犯錯誤,不叫膽大,而是愚蠢。
8. 上帝在造人時是公平的,聰明的人往往缺勤奮,智慧的人往往愛出世,爆發力好的人往往沒耐力。
9. 現實總是喜歡重復,變化的只是一點點時空而已。
10. 人世間沒有完美的事情,我們要甘于忍痛和接受煎熬。
11. 你我都生活在秘密中,有些秘密需要我們極力去解破,有些秘密又需要我們極力去保守。
12. 世間所謂的人性都是專門為人本身保留的。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暗算(長篇小說) 內容簡介
無數隱姓埋名的天才為了理想匯聚于神秘之地“701”,他們追捕風中的密語,與不可能博弈。行走于刀尖之上,與秘密作戰。潛伏于黑暗與孤獨中,將不可能扭轉為可能。
但*難破解的不是密語,而是生活的迷局。荒誕的現實與無常的命運糾纏,直抵人心的隱暗幽秘。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暗算(長篇小說) 目錄
目錄
序曲
**部 聽風者
第二部 看風者
第三部 捕風者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暗算(長篇小說) 節選
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的故事是我的兩位鄉黨之一錢院長,講給我聽的。這也是我聽到的關于701故事的個。講這個故事時,院長還是院長。就是說,他是在離任前給我講的這個故事,當然還是“密中之人”。再說,那時候也還沒有“解密日”之說;即使現在,他依然沒有列入解密的名單中。根據以往慣例,701 頭號人物的解密時間一般是在離職后的十年左右,如果以此計,那么也要到明年才是他的解密時間。所以,有關他的故事,我所知甚少,有所知也不敢妄言。這不是膽大膽小的問題,而是常識問題。人在常識面前犯錯誤,不叫膽大,而是愚蠢。
那么,他何以敢在解密日頒布前私自將阿炳故事訴之我?我思忖,大概他在當時已經知道即將有解密日之事,而且阿炳的事情必在頭批解密的名單中。事實也是。這就是所謂藝高膽大,他是位高膽大—站得高,看得遠。他凌駕701 眾生之上,比他人先知早覺一些內情秘事,實屬正常。但以我之見,這不會是他急匆匆給我講阿炳故事的決定理由,決定的理由也許是沒有的,倒是有兩個可以想見的理由:一個,他是阿炳故事直接的知情人,自然是權威的講述者;二個,我懷疑他對自己的命數充滿不祥之疑慮,擔心某一天會說走就走,所以便有“早說為妙”之心計。他后來果然是“說走就走”,夜里還好好的,還在跟人打電話,說往事,一覺睡下去,卻永遠瞑目不醒。現在,我重述著他留下的故事,有種通靈的感覺。
下面是老人的口述實錄——
01
我去世已久的父母不知道,我以前和現在的妻子,還有我三個女兒包括女婿,他們也都不知道,我是特別單位701 的人。這是我的秘密。但首先是國家的秘密。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秘密,秘密的機構,秘密的武器,秘密的人物,秘密的……我是說,有說不完的秘密。很難想象,一個國家要沒有秘密,它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存在。也許就不會存在了,就像那些冰山,如果沒有了隱匿在水面下的那部分,它們還能獨立存在嗎?有時候我想,一個秘密對自己親人隱瞞長達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是不公平的。但如果不這樣我的國家就有可能不存在,起碼有不存在的危險,不公平似乎也只有讓它不公平了。
秘密不等于見不得人。在我秘密的一生中,我從沒有干過見不得人的事,我的單位你知道,它不是什么恐怖組織,而是一個重要的情報機構,主要擔負無線電竊聽和破譯任務。要說這類機構任何國家和軍隊都有,所以它的秘密存在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真正秘密的是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人員編制、工作手段及困難和成果等等,這些東西打死我也不會說—它們比我生命更重要。
在我們701,大家把像阿炳這樣的人,搞偵聽的人,叫“聽風者”,他們是靠耳朵吃飯的,耳朵是他們的武器,也是他們的飯碗,也是他們的故事。不用說,作為一個從事竊聽工作的專業機構,701 聚集了眾多在聽覺方面有特別才能的人,他們可以聽到常人聽不到的天外之音,并且能夠識別聲音中常人無法識別的細微差別。所以,他們的耳朵常常被人譽為“順風耳”。順風耳是跟著風走的,風到哪里,他們的聽覺就跟到哪里,無音不聞,無所不知。然而,那一年,那一陣子,我們一雙雙順風耳都被對方捂住了,一個個聽風者都成了有耳無聞的聾子。
事情是這樣的,這年春季,由我們負責竊聽的×國軍方師旅級以上單位的無線電突然靜默了五十二個小時。這么大范圍,這么長時間,這么多電臺,無一例外地處于靜默,這在世界無線電通訊史上是創下紀錄的。如果說這是出于戰略需要,那么這種軍事謀略也是破天荒的,與其說是軍事謀略,倒不如說是瘋狂行為。想想看,這五十二個小時不定會發生多少的天下大事?什么天下大事都可能發生!所以說,對方的這一招瘋狂透頂。
然而,他們這次耍瘋狂的結果是當了個大贏家,五十二個小時靜靜地過去了,什么事也沒發生。這是贏,可以說贏的是運氣。還有第二贏,贏的卻都是我們的血本。就在這五十二個小時期間,他們把師旅級以上單位的通訊設備、上下聯絡的頻率、時間、呼號等等,統統變了個翻天。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偷偷摸摸十多年來苦苦積攢起來的全部偵聽資料、經驗和手段、技術等等,一夜間全給洗白了,等于了零。他們就這樣把我們甩得遠遠的,一時間,我們所有人員、技術、設備等都形同虛設,用我們行話說那叫:701 瞎眼了。
想想看,在那個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的年代里,這有多么可怕!
02
事情層層上報,后上面傳達下來一句話:我們不喜歡打仗,但更不喜歡被動挨打。
這意思很明確,就是必須改變這種局面。
然而,要指望701 在短時間內改變局面顯然不可能,迫不得已,總部只好緊急起用地面特工,即行動局的人。但這樣獲取情報的風險太大,而且截取的情報相當有限,只能是權宜之計。要徹底改變局面,除了讓偵聽員把失蹤的敵臺找回來,沒有第二個辦法。為盡快找到失蹤的敵臺,701 臨時成立了一個辦公室,專門負責四方奔走,招賢納才。辦公室由701 頭號人物鐵院長親自掛帥,偵聽局吳局長直接領導,下面有七個成員。我就是成員之一,當時在偵聽局二處當處長。
在總部的協助下,我們很快從兄弟單位抽調了二十八名專家能人,組成了一支“特別行動小組”,每天在茫茫的無線電海洋里,苦苦搜索,尋覓失蹤的敵臺。我們的努力是雙倍的,但收獲并不喜人,甚至令人十分擔憂。特別行動小組,加上我們原有的偵聽員,浩浩×××人,每天二十四小時忙碌,一個星期下來,卻僅僅在四十五個頻率上聽到了敵臺的聲音,而且都轉瞬即逝的。
要知道,軍用電臺不像民用廣播,后者使用的頻率一般不變的,而前者使用的頻率少說是一天三變:上午一套頻率,下午一套,夜間一套;三天為一個周期。這就是說,一個密度的軍用電臺,至少有九套頻率(3 套×3 天)。一般的電臺通常有十五或二十一套頻率,個別特殊電臺,它變頻的周期有可能長達一個月,甚至一年,甚至沒有周期,永遠都不會重復使用頻率。
據我們了解,對方師旅級以上單位至少有一百部電臺在工作。換句話說,我們至少要偵聽到他們一百部電臺的聲音,才能比較全面地掌握敵情,好讓高層做出正確的戰略部署。如果一部電臺以平均十八套頻率計算,那么100×18=1800 套頻率。而現在一個星期過去了,我們僅僅找到了四十五套頻率,只有起碼要求的2.5%。以此類推,我們少說需要二十五個星期,即將近半年時間,才能重新建立正常的偵聽秩序。而總部給我們的極限時間只有三個月。
很顯然,我們面臨的現實十分嚴峻! ——《暗算》精彩試讀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暗算(長篇小說) 作者簡介
麥家 1964年生于浙江富陽。 1981年考入軍校,畢業于解放*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86年寫作,出版有《解密》《暗算》《風聲》《人生海海》等六部長篇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作品被譯成30多種語言。2014年《解密》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2015年獲美國CALA最佳圖書獎;2017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選入“全球史上最佳20部間諜小說”。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