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30523
- 條形碼:9787100130523 ; 978-7-100-13052-3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 本書特色
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經典巨著,全景再現資本主義發達史。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是法國年鑒學派歷史學家布羅代爾的集大成之作。他選擇了長達400年之久的時段作為研究對象,對任何杰出史學家來說,要寫一部15—18世紀間的資本主義發達史,都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如果要達到布羅代爾的“總體史”的目標,恐怕更困難。布羅代爾很令人敬佩地投入了四分之一世紀的寶貴光陰,完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布羅代爾的這部著作出版一個世紀之后必然還會有人參閱,不只是因為其百科全書式內容的吸引力,同時也由于它在架構、概念、理論與論證方面所引發的爭辯性。資本主義史必然會一而再地被改寫,布羅代爾的三卷巨著也必然會一而再地被引述。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經典巨著,書寫了15至18世紀的資本主義發達史,由法國年鑒學派第二代領軍人物、集大成者布羅代爾歷時二十余年結撰而成。作者認為,資本主義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其基礎只能在長時段的日常物質生活中去尋找。因此他以“總體史”為目標,以長達四百年的時段為整體對象,從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質文明和經濟發展的歷史。全書共分三卷。**卷《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好比“為世界過一次磅”,旨在確認前工業化時期世界的潛力限度,當時“物質世界”占據重要地位。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換》將市場經濟和高級資本主義活動加以比較,通過混合和對立使二者互為解釋。第三卷《世界的時間》按時間順序了國際經濟的先后更替形式和主導力量。作為集大成之作,本書不僅展示出布羅代爾的博學廣聞和駕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充分體現了年鑒學派對長時段發展和經濟社會結構兩個維度的重視與研究,而它在架構、概念、理論與論證方面所引發的爭辯也使其更具長久的魅力。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 目錄
前言
**章 數字的分量
世界的人口數字還有待推測
漲潮和落潮:潮汐體系
很少幾個數字
如何計算
中國同歐洲人口相等
世界總人口
有爭議的數字
各個世紀間的相互關系
原有解釋的缺點
氣候的節奏
參考坐標
城市、軍隊和船隊
法國早期的人口過剩
人口密度和文明水準
戈登·w.休斯的地圖還說明了什么
人獸共生的局面
舊的生態體系隨同18世紀一起結束
平衡始終保持
饑荒
流行病
鼠疫
疾病的周期性歷史
1400至1800年:長時段的舊生態體系
多數同少數的斗爭
同蠻族的斗爭
主要的游牧部落在17世紀前業已消失
征服地域
文化抗拒文明
文明之間的對抗
第二章 一日三餐的面包
小麥
小麥和雜糧
小麥和輪作
產量低下、彌補辦法和災荒襲擊
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增長
小麥的地方貿易和國際貿易
小麥和卡路里
小麥價格和生活水平
富人的面包、窮人的面包和面糊
……
第三章 奢侈和普通:飲食
第四章 奢侈和普通:住宅、服裝與時尚
第五章 技術的傳播:能源和冶金
第六章 技術革命和技術落后
第七章 貨幣
第八章 城市
結論
注釋
索引
譯后記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 作者簡介
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國年鑒學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學家。代表作品為《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1920年入巴黎大學文學院攻讀歷史,1923年畢業,經過一段在海外中學教書的經歷之后,1937年回國時遇上年鑒學派的創始人之一的費弗爾,開始受其影響。1946年,他加入《年鑒》學報的編輯部,其后與費弗爾創立高等實驗研究院第六部(社會科學高等學院前身)。1956年至1972年間,擔任該部主任。1984年他當選為法蘭西學院的院士,翌年逝世。 顧良,1937年生,江蘇吳江人。1959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畢業。畢業后在中央編譯局歷任翻譯員、譯審等職。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一生從事編譯工作,參與《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周恩來文選》、《劉少奇文選》、《朱德文選》、《陳云文選》、《鄧小平文選》(第一至三卷)等書法文版的翻譯。另譯有《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祖國在危急中》、《保衛馬克思》、《法國革命史》等。 施康強,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北京大學西語系法國語言文學系畢業,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系畢業,文學碩士。后為中央編譯局譯審。除職務翻譯外,譯有《薩特文論選》、《都蘭趣話》、《幸福散論》、《巴黎圣母院》(合譯)、《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