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43319
- 條形碼:9787559843319 ; 978-7-5598-433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人類想獲取信息、想知道內情的欲望,與人類社會本身一樣古老”,講述四個世紀以來,這一欲望是如何催生新聞,改變世界面貌,又反過來塑造人類自身的。 榮獲2015年哈佛大學金匠獎;既是讀來引人入勝的趣味文化史,又是材料豐富、內容嚴謹的學術專著;收錄60余幅珍貴歷史插圖,讓人身臨歷史之境。 新聞的發明,即公眾力量的發明;而新聞史就是人類試圖串聯世界、世界試圖認識自己的過程。觀新聞之源,知信息之流,為資訊超載的現代社會減重。 四百年來,新聞的發展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曲折: 從擁有信使和通訊員網絡的權貴,到憑借印刷技術和郵政服務之進步踏入新聞圈的普通人;從官方公告、民間歌曲,到小冊子、期刊以及早期報紙;從晦澀冷靜的國外新聞,到富有編輯個人風格的地方報道;從怪胎、天象和女巫故事,到經濟危機、犯罪和戰爭資訊…… 本書史料豐富多樣、引述精準得當,有助于專業學者作深入研究;與此同時,語言風趣易懂、邏輯嚴謹清晰,普通讀者也能借本書敲開新聞史的大門。書中還收錄多幅圖片,更讓人讀來有如身臨歷史之境。作者作為該領域的專家,在書中展現了令人嘆服的材料組編能力,他調查了大量歷史資料,以幽默風趣的口吻講述引人入勝的軼事,以學者的考究態度進行深刻的案例研究,并借此提出了富有洞見的觀點。 了解新聞史對于今天的我們有什么作用? 新聞史的關鍵在于新聞觀念和媒體意識的形成,即人們看待和評價自我經驗之外的世界的方式,它直接關系到人群的行為模式和人類共同體的構建;漂流在茫茫信息巨海,只有從歷史中汲取健全的新聞觀念和敏銳媒體意識,我們才不會被卷入污潮和亂流中。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 內容簡介
早在印刷術發明之前,人們就渴望信息。在前工業時代,人們通過談話、八卦、慶祝活動、布道和公告來收集和分享新聞。印刷時代催生了小冊子、期刊和很早的新聞紙,將新聞社區從地方擴展到世界。本書追蹤了1400年到1800年四個世紀以來多個歐洲國家的新聞史,展示了控制新聞的力量,新聞在政治、宗教改革和社會事件中的角色,新聞的娛樂性和時效性,記者的可信度,以及人們在推開新聞的世界之窗后發生的改變。 今天,在一個被信息淹沒的時代,人們如何在這種信息規模中相互溝通?讀者或將在書中得到新的思考。本書榮獲2015年哈佛大學金匠獎。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 目錄
引言:一切新聞,皆足道也 001
**部分 新聞出版的開端
**章 權力與想象 019
第二章 商業之輪 045
第三章 **份新聞印刷品 066
第四章 國家與民族 087
第五章 機密通訊員 110
第六章 集市與酒館 135
第七章 勝利與災難 161
第二部分 信使神的飛升
第八章 郵政崛起 191
第九章 **份報紙 208
第十章 戰爭與叛亂 238
第十一章 咖啡杯里的風暴 263
第三部分 啟蒙運動?
第十二章 尋求真相 287
第十三章 期刊的時代 307
第十四章 商業世界 330
第十五章 本報訊 351
第十六章 呼喊自由 372
第十七章 塞繆爾休厄爾如何讀報 395
結 論 413
注 釋 425
索 引 468
致 謝 488
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 作者簡介
作者 [英]安德魯;佩蒂格里,英國歷史學家,圣安德魯斯大學教授。著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書籍》和《新聞的發明:世界是如何認識自己的》等。 譯者 董俊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師,著有《中國消費市場四十年(1979—2019)》和《廣告定制化傳播研究:觀念、應用與實踐》。 童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