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凝眸文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211574
- 條形碼:9787520211574 ; 978-7-5202-115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凝眸文學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理論探索、小說評論、與詩同行共三輯,主要內容包括:凝眸文學:文學觀念的嬗變與思考;女媧、伏羲神話意象探源;西方美學“天才論”中的合理因素及其啟示性;論作為美學范疇的“丑”和“荒誕”;理想的文學批評等。
凝眸文學 目錄
**輯:理論探索
凝眸文學:文學觀念的嬗變與思考
女媧、伏羲神話意象探源
西方美學“天才論”中的合理因素及其啟示性
論作為美學范疇的“丑”和“荒誕”
理想的文學批評
在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六屆高研班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第二輯:小說批評
論先鋒小說的意象化與當代小說藝術的變革
論余華小說“活著”意象的意義
論《第七天》與余華的文學世界
上海文化性格的文學表達
審視生命的隱疾和悲感的人生
混沌之境中的終極價值探尋
愛與美的探尋:論嚴英秀小說的現代女性書寫
從池莉《綠水長流》看“新寫實小說”的愛情觀
論北喬的小說
……
凝眸文學 節選
《凝眸文學》: 荒誕由一種人生的異化形態轉化為審美形態,則基于西方哲學特別是存在主義哲學對于荒誕的清醒認識,以及西方現代藝術表現荒誕、反抗荒誕的追求,這二者之間的合流,構成了荒誕的審美價值。存在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人的存在也是荒誕的。人是被拋到世界上來的,他的存在沒有根據,只能由自己來選擇自己成為什么。而世界本身也沒有什么意義,只是沒有任何目的的雜物堆積,所以人生的種種選擇也是沒有意義的。而且人在選擇的過程中,由于個體各有自己的意志、愿望,具有與別人無法溝通的主觀性,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斗爭,外在于個體的世界就是人存在的阻力,即薩特所說的“他人即地獄”。人的選擇經歷著他的存在本身所具有的荒誕、罪惡、恐懼,焦慮、孤獨以及意義缺乏的虛無。因此,“我們在其中生活的世界是不可理解的、荒謬的”。存在主義哲學強烈地影響了現代藝術。西方現代藝術直觀并深刻地展示著荒誕,他們是荒誕的價值載體。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荒誕的審美意象,展示了一個異己的、恐怖的、荒誕的世界;薩特、加繆的存在主義文學,集中地展現了荒誕的審美形態。他們共同為荒誕這個審美范疇的確立奠定了藝術實踐的基礎。確切的荒誕藝術則*初指荒誕派戲劇,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是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作品。荒誕派戲劇(*初稱為先鋒派戲劇)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1953年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上演成功,并紅極一時,此后這種戲劇開始流行。1961年,英國的馬丁·埃斯林在他的名作《荒誕派戲劇》中明確將其冠以“荒誕派戲劇”的名稱,并指出:“每個時代的每種文化類型都找到了它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是*真實地代表我們時代的貢獻的,看來還是荒誕派戲劇所反映的觀念”即“對于荒謬的一種荒謬關系”。埃斯林的意思是說,荒誕不僅僅限于荒誕派戲劇,而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有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自此,荒誕在西方的現代藝術中風行。荒誕也上升為一個普遍的深刻的美學范疇。實際上,西方現代藝術創作都呈現出荒誕的整體風格。不論前面說的卡夫卡、薩特、加繆的作品和荒誕派戲劇,還是荒誕派戲劇以后興起的其他西方現代派藝術流派比如“新小說”、黑色幽默文學、波普藝術、超現實主義繪畫、偶然音樂、新浪潮電影……共同籠罩著荒誕的色彩。荒誕這個審美范疇遠遠超出了荒誕戲劇的范圍,成為代表這個時代藝術表現形式的一個普遍的深刻的審美形態。因此,可以說現代藝術對于現實生活中荒誕的表現和批判,以及在現代藝術中所包含的哲學反思,使荒誕在20世紀中后期上升為一個獨立的審美范疇。 荒誕的本質是缺乏意義和價值削平。它的主要品格是拒斥優美,鄙夷崇高,摧毀一切傳統。尤奈斯庫曾說:“荒誕就是缺乏意義……和宗教的、形而上學的、先驗的根源隔絕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為就變得沒有意義,荒誕而無用。”尤奈斯庫的話是定義荒誕派戲劇時說的,但恰切地道出了荒誕的本質。荒誕就是從根本上否定現存世界。這種否定以消極的方式肯定了人的自由。也就是說因為人是自由的,他才選擇,追求,對現實絕望,從而面臨荒誕。但是,審美的實踐不應該對這種荒誕給予認同,而是應該反抗荒誕的人生現狀,荒誕體驗本身就是人對現實的覺醒和生存的自覺。所以說,荒誕的審美意義就在于,個體在發現人生的荒誕、揭露荒誕,并以自己的行動(即使是沒有意義的行動)在證明著自己的存在,表達了對自由和激情的向往。 荒誕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特征: 首先,荒誕具有非常態的、怪誕的形式。荒誕的審美意象往往運用變形、夸張、抽象等表現手段,以表現異化的世界。在這種情況下,現實基本上改變了原有形態,成為一種被主觀改造過的怪異形象。比如文學作品中卡夫卡的《變形記》中,推銷員格利高里一覺醒來變成了甲殼蟲;尤奈斯庫的《犀牛》中人變成了犀牛;這些都會引起人的荒誕感。西格爾的畫作《公共汽車騎手》的畫面中,那些乘公共汽車的人像一具具被抽離了靈魂的空殼,面無表情,茫然無助,使人產生一種虛無感和夢幻感。 ……
凝眸文學 作者簡介
葉淑媛,甘肅西和人,文學博士,蘭州文理學院教授,入選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研究方向為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化遺產,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人文時空:維柯和》《詩學現場》2部,合著3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旅部文化和旅游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以及省部級社科項目多項。歷獲第七屆甘肅省敦煌文藝獎,甘肅省第十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第五屆甘肅省黃河文學獎,首屆、第四屆甘肅省文藝評論獎,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等榮譽。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