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時代紅旗譜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5913894
- 條形碼:9787555913894 ; 978-7-5559-138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紅旗譜 本書特色
這部書稿很有特色,它是李天岑等多位作家運用報告文學的寫作手法來解讀時代英模精神,形式新穎,內(nèi)涵豐富,可讀性強。雖然只寫了十名共產(chǎn)黨員,但它反映的是整整一個時代、數(shù)代人的奮斗史、成長史,是南陽四十九萬共產(chǎn)黨員的縮影和代表。這十位共產(chǎn)黨員的精神,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是什么樣的人,在他們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河南省委原書記徐光春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用紀實的文體來記錄它的偉大變革發(fā)展,借助文學性生動地詮釋人民作家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擔當與情懷——書寫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詮釋中國價值。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著名作家徐劍《新時代紅旗譜》以質(zhì)樸的文筆,解讀時代英模精神,以鮮活滾燙的文字講述感人肺腑的故事,以飽滿的故事展現(xiàn)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風采,十名作家視角迥異,字字句句書盡英模風采。希望這本《新時代紅旗譜》,能夠讓這些當代的英模的事跡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每個人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領好人生之航。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軼 《新時代紅旗譜》讓我們看到一群中國式基層勞動模范,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刊系。這是本書*特別*寶貴的地方,看似平平常常,實則中國的脊梁。這部作品,是一部奮斗者的精神頌歌,是書寫時代風貌的人物史詩,是對建黨百年的一曲頌歌,更是獻給黨的二十大的一份厚禮。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這部著作是用報告文學的文體,生動地講述了南陽十位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深刻解讀了新時代英模的精神品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xiàn)地體現(xiàn)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中。十位英雄生活在新時代,他們的成功成長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改革實踐緊密聯(lián)系的,這些英雄人物的血脈里流淌著偉大建黨精神,滲透著偉大建黨精神的基因,這十位英雄的崇高精神彰顯著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jié)精神,和偉大當代中國精神。《新時代紅旗譜》政治站位高,為天地立心、為人民立名,值得點贊。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吳潛濤9.◆主編簡介◆:李天岑,河南省鎮(zhèn)平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第五屆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南陽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找不回的感覺》,長篇小說《人精》《人道》《人倫》《平安夜的玫瑰花》《三山凹》等。先后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及“杜甫文學”獎、“文鼎中原”獎等。
新時代紅旗譜 內(nèi)容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各行各業(yè)涌現(xiàn)出許多立足崗位、爭做貢獻的共產(chǎn)黨人,如全國勞動模范李健、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陳增喜、時代楷模張玉滾等。他們以赤誠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的先進事跡,展現(xiàn)了新時期共產(chǎn)黨人的風采。 本書遴選10位新時代涌現(xiàn)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代表人物,深入挖掘、展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時代形象,反應各行業(yè)的巨大變化和成就;用榜樣的力量鼓舞人、教育人,激發(fā)廣大共產(chǎn)黨員在民族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上更好地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這部作品,是一部奮斗者的精神頌歌,是書寫時代風貌的人物史詩,是對建黨百年的一曲頌歌,更是獻給黨的二十大的一份厚禮。
新時代紅旗譜 目錄
序一徐光春/1
序二徐劍/1
火炬手
——記“時代楷模”“*美奮斗者”張玉滾
英雄歸來
——“獨臂支書”李健
點亮生命的光/
——“南陽市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趙江掠影
英雄歸去來
牧原英姿
——當代豬倌秦英林
大醫(yī)之路
——國醫(yī)大師唐祖宣
點燃愛的燈火
——走近好人李相岑
為了大地的豐收
——陳增喜的科研故事
匠心
——記電力工程師郭躍東
為愛圓夢
——尋親英雄肖振宇的大愛情懷
后記/
新時代紅旗譜 節(jié)選
2001年的暑假很快就要過去,吳校長直發(fā)愁,再過兩三天就要開學,還有兩個班級沒有老師怎么能行?師資缺乏一直是困擾黑虎廟小學的一個突出問題。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上級教育部門先后派來過兩位公辦教師,以后就再沒有派來過。山里人都想到山外去,山外的人、平原的人誰愿意來這深山溝里教書呢?實際上學校現(xiàn)有的四位教師都是初中畢業(yè)的民辦教師。1986年,國家出臺政策,這幾個民辦教師才陸續(xù)轉(zhuǎn)為公辦教師。但四個教師六個班級排不開用啊,況且有兩個教師很快就要退休。這時候,吳龍奇校長將主意打在了張玉滾的身上。 這天早晨,天一亮,吳校長就徒步來到了張玉滾的家,輕輕地推開了張玉滾家的柴門。吳校長在這里已經(jīng)教書三十多年,他為人師表,是一個深受山里人歡迎的老教師,得到山里老百姓的敬重。玉滾一家人見吳校長來到院子里,就像來了貴客一樣,急著給他拉椅子、端水,還問吃早飯沒有,沒吃就給他做飯吃。 吳校長沒顧著回答這些話,他兩眼只朝張玉滾看著說:“玉滾啊,我是來請你出山的。” “出山?”玉滾愣著笑了笑說,“啊,吳校長,我是要出山的。這次要去很遠的地方,想到廣州、深圳那一帶去闖一闖,長長見識。” 吳校長搖搖頭,嘆了口氣說:“玉滾啊,我說的出山,不是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那個意思。我是想讓你到咱黑虎廟小學去當老師,去教書。可能我來得唐突,說得也唐突,咱倆可能沒有想到一個道上去,我知道你沒有這種心理準備。” 張玉滾沒有避諱,他點點頭說:“吳校長,你說得很對,我確實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吳校長又接著說:“玉滾啊,我不說你也清楚,咱這地方山高石頭多,交通很閉塞,留不住人。有兩個老師到了退休年齡卷起鋪蓋就走,攔都攔不住。公辦教師調(diào)不進來,現(xiàn)在學校里有兩個老師很快也都到了退休的年齡,經(jīng)過做工作,勉強答應留下來返聘一段時間,還有兩個班級沒有老師,我心急如火呀,想讓你救救這個火,先把這兩個班帶起來。” 玉滾聽得心里熱乎乎的,卻是一臉的無奈和惆悵,他不知道該怎樣回答老師。 吳校長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說了聲:“玉滾,這個事情你可以想一想,愿意呢,你就留下,回到學校去當教師教孩子;如果你沒有心思留在黑虎廟,我只有另想辦法,不過,我也真的沒辦法了。”他說完就出門走了。吳校長之所以這樣講,是他不想強人所難,這個事情提得太突然,不能硬逼著讓張玉滾同意。其實呢,他心里認定了張玉滾,認定張玉滾留在學校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他深知張玉滾的德行和為人,相信只要自己功夫下到話說透,他極有可能答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嘛!他后來又找過玉滾幾次,每次玉滾都沒有表示拒絕,也沒有表示同意。吳校長心想,只要玉滾不說拒絕的話,就說明他心里在思考,就有商量的余地。如果沒有商量的余地,他早就背上行李去南方了。 學校已開學了,孩子們干瞪著眼看著黑板,卻沒有老師來。這一天,吳校長急了,心生一計,使個“激將法”,他挎著一籃子雞蛋來到了玉滾家。玉滾爹和娘都拒絕著,不肯接受吳校長送來的雞蛋,說:“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呀,吳校長,你把事情做顛倒了,哪有老師給學生送禮的呢!” “唉,”老校長顧不上回答這個問題,他嘆了一口氣說,“玉滾啊,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到學校教書,我只求你到學校去看一看,看好了,你愿意留下來就留下來,實在不愿意留下來想到外地去闖一闖,我也攔不住你,也不會影響咱師生之間多年的感情。人各有志嘛……” 沒等老校長說完,張玉滾就接上說:“好,吳校長,我現(xiàn)在就跟你到學校去看看。” 吳校長聽了這句話,心里就有了底兒,踏實了許多。他在回學校的路上步子就邁得更快更堅實了。 張玉滾來到學校里,看到教室還是過去的土坯房,講臺也是土坯堆的,學生的課桌還是泥巴糊的。操場還是只有四五十平方米,人均不到半平方米,根本活動不開。學校連旗臺旗桿都沒有,一面國旗套在一根雞蛋粗、丈把長的竹竿上,竹竿綁在校園中間的一棵梧桐樹上,讓國旗顯得高一些。唉,不忍目睹啊!更讓人扎心的是一班學生如一群麻雀亂喳喳的,沒娘娃一樣可憐巴巴的。張玉滾看了之后一陣心酸,眼淚差點掉下來。老校長領著他在校園里走了一遍,*后站在院子中間。此時的山風呼呼地刮著,大風把校園里梧桐樹上那面五星紅旗扯得啪啪作響。玉滾聽著那山風聲,覺得群山都在呼喚:張玉滾,你留下來!你留下來,張玉滾!張玉滾思緒萬千,自己上的師范,國家就是培養(yǎng)自己做教師的。深圳那邊是需要教師,而眼前*需要教師的是黑虎廟小學。自己要做一個真正有良心的人,就應該不負家鄉(xiāng)養(yǎng)育情,不負母校教育情,為培養(yǎng)母校的學生、為解決家鄉(xiāng)的孩子上學難而貢獻自己的青春……玉滾望著遠山,望著那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尖頂山,望了很久很久,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他突然扭轉(zhuǎn)身,上去攥著吳校長的手,說:“吳老師,我聽你的話,我想通了,我決定了,留下來,就在黑虎廟小學教書!” 從此,張玉滾留在了黑虎廟小學。由于當時沒有編制指標,他只是一名代課教師,月工資三十元,一直到2012年才轉(zhuǎn)為正式教師。不用扳指頭也算得清,前邊十二個年頭他是代課教師身份啊!接過扁擔 張玉滾所在的黑虎廟小學有一個傳家寶—— 一根扁擔。這根扁擔由于年代久遠,已經(jīng)磨得溜溜光,又經(jīng)過多年汗水的浸潤,扁擔的顏色已經(jīng)是黑里透紅。 當年這里出山進山的唯一的路是一條羊腸小道,這條羊腸小道崎嶇不平,充滿著艱險。當?shù)厝罕娫?jīng)這樣形容,“上八里,下八里,還有一個尖頂山;羊腸道,懸崖多,一不小心見閻羅”。正因為如此,物資的轉(zhuǎn)運必須靠人肩挑手提,扁擔成了唯一的運輸工具。老校長吳龍奇用這根扁擔挑了三十多年,被當?shù)厝藗冏u為“扁擔校長”。他的事跡曾被《河南日報》以《一根扁擔挑起兩所山村小學》為題做過報道。 這一天,老校長吳龍奇把張玉滾叫到自己的辦公室,雙手持著這根扁擔對張玉滾說:“玉滾,我年齡已經(jīng)大了,挑不動了,這根扁擔就交給你吧。” 張玉滾激動地喊了一聲:“老校長!”就把這根扁擔接到了自己的手中。他知道這根扁擔的分量,他知道這是黑虎廟小學的傳家寶,他知道這是老校長對他的信任,也是學生們對他的期盼。此時此刻,他也想起當年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傳頌的《朱德的扁擔》的故事。玉滾想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扁擔精神,想起老校長吳龍奇的扁擔精神,他決心要把這根扁擔扛下去,把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繼承下去。于是,他一路走來,肩不離扁擔,扁擔不離肩,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風里來,雨里去,挑師生用的書本、教材、學具、教具,以及全體師生吃的油鹽醬醋、蔬菜和米面。 2001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這里山勢高寒氣大,一場雪就使整個山結(jié)了黑溜冰——封山了,誰也別想出山。過了春節(jié)不久就要開學,孩子們返校后沒有新書本怎么辦?孩子們讀書是大事,一天也不能耽擱。正月初十夜里三點多,張玉滾就扛著扁擔,揣幾個涼饃往高丘鎮(zhèn)上趕,直到中午才到了高丘鎮(zhèn)。他餓了,向路邊的人家討碗熱水就著涼饃吃幾口,然后就挑著幾十公斤重的教材和作業(yè)本返回。去時翻四座山,繞七十八道彎,回來也是同樣,一步也不能少。天黑時才走到八里坡山腳下,天又冷,路又滑,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張玉滾不足一米五的身個,百把斤的體重,根本架不住七尺長的扁擔和四五十公斤重的教材。腳下的溜冰光滑得讓人不僅上不去坡,而且多次摔倒。于是,張玉滾擱下挑子,扒開積雪,扯了幾把野龍須草擰成草繩,把腳上穿的鞋子纏住,這樣可以把滑,才一步一步往山上走。那個難勁啊,真比上天梯還難!正常情況下,他應該是汗流浹背了,可是,由于氣溫太低,他被凍得直打哆嗦。由于呼呼地喘氣,口里哈出的熱氣已在眉毛間結(jié)成了冰碴,肩膀也已經(jīng)磨破,腳板磨得水泡累累。走到半山腰的時候,老天爺好像故意刁難他,又下起了雨夾雪,雪豆打得滿臉生疼,腳下的溜冰讓他一次又一次摔倒。藏在云層里的月亮也不見了,一點兒也看不見路了,他怕教材被雨雪淋壞,決定不走了。他憑著熟悉的記憶,尋找到一個山洞,將肩挑的教材小心翼翼地放在山洞里,自己也在山洞里躺下。剛躺下又聽見野獸的吼叫聲,他知道那是狼。他既害怕又不害怕。他聽老人們講過,狗怕一摸(撿石頭),狼怕一庹(拿棍子)。有這根扁擔還怕狼嗎?狼來了就用扁擔打死它!他給自己壯著膽,把扁擔緊緊地抱在懷里,而且抱了一夜。這一夜狼沒有進山洞,玉滾這一夜也沒合眼,凍得睡不著啊!天微微亮了,玉滾又挑上扁擔開始登山!這僅是**次啊!以后日子長著呢,他有點泄勁了。回到學校后,他幾次欲張口給老校長提出辭職,可當他看到學生們捧著新書本笑得那么燦爛,渾身又有勁了,決心在學校干下去。后來他又多次同其他老師一起挑過教材和物資,也多次遇到過野豬和豺狼,多次夜宿山洞和農(nóng)家的屋檐下。 寒來暑往,張玉滾扛著一根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印,足跡已踏遍尖頂山,迎來一個個日出,送走一片片晚霞,挑起了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希望…… 后來隨著山區(qū)的扶貧開發(fā),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通了,可以人來車往了,張玉滾也省吃儉用購買了一輛摩托車,去鎮(zhèn)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手提了。扁擔雖沒有了用武之地,但扁擔精神仍代代相傳,激勵著鄉(xiāng)村教師們艱苦奮斗,一往無前! 采訪中,張玉滾的愛人張會云告訴我,有了摩托車也不是輕松的事,雖然效率提高了,但山路騎摩托車也是充滿著風險的。那是2013年10月的一天,天還沒有亮,張玉滾騎摩托車到高丘鎮(zhèn)中心校開會。為了趕時間,他起了個大早,剛走了一段路,山上起了大霧,遇到一個急彎,突然剎車失靈,他被重重地摔在路邊,幸好被路邊的一塊大石頭擋住了沒有掉下懸崖,但身體多處受傷。張玉滾被路人送到了高丘鎮(zhèn)衛(wèi)生院,頭上裹滿了紗布。在醫(yī)院沒住幾天,他就慌著回到了學校,他心里放不下孩子們啊!他走路一踮一踮的,妻子張會云扶著他走上講臺。張玉滾忍著疼痛,像往常一樣翻開課本。不善表達的山里娃娃們紛紛哭著依偎到他的身邊。張玉滾卻風趣地說,你們不用哭,我只是給閻王爺打了一個照面就回來了。 有一位以前采訪過張玉滾的記者告訴我,他們前幾年到學校采訪張玉滾的時候,打量著張玉滾騎的150摩托車,一看碼表,已經(jīng)跑了四萬零三十六公里,很是詫異,問張玉滾,那碼表對不對呀?張玉滾也湊過去,站在摩托車旁對記者說,對著呢,就是四萬零三十六公里,相當于繞著地球赤道跑一圈兒啊!采訪中,我也想看看那輛摩托車,張玉滾靦腆一笑說,那輛摩托車早已被淘汰了,我現(xiàn)在騎的摩托車已經(jīng)是第四輛了。跑山路不僅費油還費車,二十年來,張玉滾至少繞著地球跑了足足四圈。聽到這里,我激動地說,好一個不畏艱險的張玉滾,我真佩服你,你就像奧林匹克大賽里的勇士! 山里的娃子上學,不像在平川,走一二里、二三里路就夠遠的了。黑虎廟小學覆蓋三個行政村一百三十一個自然村,人口居住分散零落之狀況可見一斑。三個行政村分布東西寬二十七八里,南北長三十二三里,可以想象孩子們上學要跑多遠的路程。*遠的來上學要跑二十里左右,時長達三小時。他們一般需要自帶干糧,稍微大點的孩子從家里帶個鐵鍋,用三個石頭支起來,露天做飯。晴天還好辦,每逢風天雨天下雪天就做不成飯了。張玉滾看到這個情況,和幾個老師一商量,搭起了幾間石棉瓦房,讓小學生們在石棉瓦房子里做飯。雖然夏天十分炎熱,像蒸籠一樣;冬天非常寒冷,像冰窟一般;但孩子們總算可以堅持做飯了。后來,張玉滾又發(fā)現(xiàn)年齡太小的學生根本不會做飯,做的飯半生不熟,常有吃了生病拉肚子的。他就盤起一個大鍋灶,親自當起了炊事員,集中給學生們做飯吃。可是學校的老師太少,他又忙著備課、講課、批改作業(yè),而且還有很多校務工作,往往是吹響了喇叭顧不上按眼。這時間,張玉滾心想,要有一名專職炊事員該多好啊!但他知道學校的辦公經(jīng)費緊張,有的學生甚至連學費也交不起,從哪里來錢聘請炊事員呢? ………… 采訪中,我也問過張玉滾,在困難面前你有沒有退縮過、猶豫過?張玉滾坦率地回答:“有過!人的堅強也是反反復復磨煉的。每當遇到坎坷的時候,我總是回想起2005年12月15日在入黨宣誓的時候,面對鮮紅的黨旗立下的誓言,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遇到困難就退縮,這是共產(chǎn)黨員嗎?這不是共產(chǎn)黨員!共產(chǎn)黨員應該是永遠一往無前的!”是的,張玉滾就是用這種精神不斷激勵著自己,克服一個個困難,跨過一道道坎,靜下心來,定下神來,堅守在黑虎廟小學。 誰也沒有想到在2006年秋季,張玉滾家再次遭遇了不幸。學生秋期用的課本,他早已從鎮(zhèn)上運了回來,發(fā)到了學生手中,后來新添的十幾個新學生沒有課本。剛開學頭緒多,玉滾走不開,其他老師也走不開。玉滾就讓妻子張會云抱著九個月的大女兒張苒,搭乘鄰村去高丘鎮(zhèn)拉貨的三輪車去買書本。三輪車在返回途中翻到山溝里,妻子受了傷,滿臉是血;剛滿九個月的張苒搭上了小命。哪個做父母的能夠受住這樣的打擊?蒼天不公啊,你怎能讓張玉滾這么好的人父女分離?鄉(xiāng)親們都知道玉滾若不是去教學,其妻子張會云不去為學生買書,哪會發(fā)生這樣的災禍?他們覺得用什么語言也安慰不了張玉滾夫婦。他們*大的擔心是玉滾承受不了這沉重的打擊而放下手中的教鞭。妻子張會云也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玉滾,不干了,咱別干了!鄉(xiāng)親們有的喊著玉滾,有的喊著張老師,你一定要撐住啊,你不能放棄教學,讓娃娃們再上山放牛放羊!張苒走了,那些學生都是你們的孩子啊!是的,鄉(xiāng)親們說得對啊!那些學生都是自己的孩子,決不能讓他們荒廢了學業(yè)而上山放牛放羊,那樣對不起鳳凰臺的祖宗,對不起黑虎廟的鄉(xiāng)親,也對不起黨啊!他也勸妻子說,會云,我知道你心里比我更難受。鄉(xiāng)親們說得對,小苒走了,那些學生都是咱的孩子,我還要去教書,你還要去給學生們做飯!就這樣,張玉滾咽著血和淚又走上了三尺講臺。 多少年來,張玉滾靠著堅強的黨性、執(zhí)著的信念,站在三尺講臺,為山村的教育事業(yè)散發(fā)著光和熱,為深山里的小學生們播下火種,點燃希望,照亮前程。你就是父母 當改革的春潮涌動在神州大地,改革的春風也吹醒了山民們。隨著勞動力市場的開放,憋悶已久的山里人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他們也扛起背包,拎起行李,走出大山,奔向遠方。有的家庭甚至兩口子爭著外出打工。他們顧不得給孩子說上一聲“爸爸要走了,媽媽要去打工了”,更來不及在孩子的臉上親吻一口,就披星戴月,奔向四面八方。他們要外出掙錢了。 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父母外出打工,無疑會把一些年齡小的孩子丟在家里,孩子的生活或上學成了問題。 有一支歌曲叫《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幸福哪里找?”有一次,一位叫陳金亮的老師,他已經(jīng)六十三歲,退休返聘。他給學生們布置作文,讓孩子們寫寫《我的媽媽》。班上有好幾個孩子含著淚說,陳老師,我們都忘了媽媽的樣子了,從來沒有感受到媽媽的愛,我們寫不出來。張玉滾聽說之后,內(nèi)心受到極大的觸動。他通過走訪了解到,這幾個孩子的媽媽都是父親在外打工時娶過來的外地女人,這些女人來了之后,見住的地方比老家還偏遠、還貧窮,生下孩子后就狠下心走了。張玉滾與妻子一商量,就把這些學生的飲食起居照顧起來,不但給他們做飯吃,還安置他們晚上睡覺。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10點多了,張玉滾正在批改作業(yè),突然接到張朋爺爺?shù)碾娫挘f張朋還沒有回到家。他知道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立刻緊張起來。這孩子,6點多就放學了,怎么這時候還沒到家?他立刻和妻子一起打著手電筒去尋找。走了七八里的山路,才發(fā)現(xiàn)六歲的張朋靠在路邊的大石頭上睡得正香,臉上還爬著幾個螞蟻。小家伙走得太累了。張玉滾心里一酸。如果遇住個豺狼虎豹野豬啥的會發(fā)生什么情形——不是危言聳聽,這一帶的村名就叫五狼坡、虎狼村什么的。他趕忙俯下身子,背起張朋就走,走了一個多小時才把張朋送到家。張朋七八十歲的爺爺見到了孫子,心情非常激動,又非常感激,對張玉滾說:“謝謝張老師,要不是你把孩子送回來,我這一夜也合不上眼啊!”張玉滾忙說:“老伯伯不用謝,張朋的爸爸媽媽沒在家,這是我應該做的。”張朋的爺爺雙手緊緊地握住張玉滾的手,含著淚花說:“張老師,你就是張朋的父母。” 黑虎廟村支書張書志說,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張玉滾關心學生的故事,能寫一本書。有一個女孩子叫葛格,上二年級的時候幾次腿疼得蹲下去站不起來。有一次,張玉滾看見后就去扶她,扶也扶不起來,她還疼得直流眼淚。張玉滾立即聯(lián)系家長,同家長一道送葛格到高丘鎮(zhèn)上醫(yī)院,醫(yī)生一檢查,說葛格患的是骨瘤。家長一聽哭了,說沒錢給她治病。張玉滾掏出自己微薄的工資給葛格治好了病。葛格上到初中的時候,已離開黑虎廟小學,骨瘤又復發(fā),按說與張玉滾不沾邊了,家長卻又找到玉滾說:“張老師,俺家也種了幾年香菇,可技術不行,老賠錢。實在沒錢給葛格治病。”張玉滾聽了,毫不猶豫又同家長一道把葛格送到了鎮(zhèn)平縣醫(yī)院,又一次墊上自己的工資給葛格治好了病,葛格又復學了。后來,葛格考上了平頂山的醫(yī)學專科學校。村支書說,他們算過一筆賬,二十年來,經(jīng)過張玉滾資助的學生有三百多人,花費的資金有六萬多元,不僅花掉他的工資,還搭上了家里人搞養(yǎng)殖掙的錢。這樣,黑虎廟村才沒有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等原因輟學。 在采訪的過程中,有不少老師和同學們給我介紹說,張老師不僅手持教鞭能上課,拿起勺子能做飯,他還是一個多面手,打開藥箱能治病,拿起斧子會修理桌椅板凳,握起剪刀能裁縫。哪個學生的衣服、被子破了,都是他來幫著縫縫補補,他甚至還會給孩子們做新衣服。豫劇《花木蘭》里有一個唱段唱道: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你要是不相信啊,就往身上看,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千針萬線都是她們連。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張玉滾對學生,不僅是一個稱職的優(yōu)秀教師,而且有一顆慈母般的心。不負使命 “當父母的責任是把孩子養(yǎng)大成人,當老師的使命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才。老師就是園丁。園丁的職責是當好園藝師,把花草修剪好,當老師就要像園丁那樣愛護祖國的花朵。一所小學校,任務就是要迎進祖國幼苗,送出國家棟梁。”張玉滾對我這樣說,“要把學生教育好,讓他們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不是一句簡單的話。當老師的必須下苦功夫,首先提高自己的本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需要一瓢水,老師要有一桶水。” 隆冬的夜是寒冷的,深山的隆冬夜更是冷得徹骨。已是子夜了,張玉滾的辦公室里還亮著燈光。他面前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計算機操作指南,一邊放著一臺電腦,他琢磨著書上的那個字,摸索著怎樣在鍵盤上打出來。是啊,學生們馬上要開微機課了,這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從未接觸過的課題,他也得從頭學起呀。白天忙,顧不上學,只有晚上把一切工作完成了才能學。學校雖通了電,張玉滾也舍不得買個電暖器。他就穿著厚厚的棉衣,用一條被子蓋在兩個膝蓋上,以防受寒。窗外,寒風呼呼吼著,雪片飛舞。雖然棉衣和棉被能夠抵御住寒冷,但他坐的時間太久了,兩條腿都凍麻木了。這時候,他需要去個廁所,兩條腿卻站不起來。他幾次兩只手按著辦公桌才勉強站了起來,可是他的兩條腿已經(jīng)麻木得挪不動腳步。等了一會兒,麻木狀態(tài)消散,他的腳才能慢慢地挪動。去了廁所,在蹲池上蹲了一陣后,兩條腿又麻木得站不起來了。他雙手撫摸著冰冷的石頭砌成的墻,很用力地要站起來,卻打了個趔趄,差一點掉進糞池里去。類似的情形,不僅這一次,也不僅這一夜。為了教好學生,為了使自己成為“全能型”教師,他得苦練“內(nèi)功”。雖然他在上中師的時候,刻苦讀書,發(fā)奮學習,裝了一肚子兩肋巴的知識,同時也知道了怎樣教學,但是教材在不斷地更新,開課門類在不斷地增多,他不學不行啊!像語文、數(shù)學、道法這些課還可以輕車熟路,可現(xiàn)在還要給學生開美術、音樂、體育這些課。更難的還有英語,如何準確發(fā)音成了難題,英語的教材也是不斷地更新。原來學過的東西需要提高,原來沒有學過的東西需要從頭去學。要當好先生,必須先當好學生,才能做到教學相長。為教好英語,他就買了一臺錄音機,買一些英語磁帶,利用每天晚上的時間來學習英語。同時,他還買了一套廣播體操的錄音帶,買了廣播體操的掛圖,自己先跟著錄音機的音調(diào),看著墻上的掛圖姿勢學做廣播體操。自己學會之后,他就教全校的同學們學做。在上體育課的時候,他不僅教學生們做廣播體操、打乒乓球,同時還結(jié)合著小孩兒們的童趣,開展老鷹捉小雞、推鐵環(huán)、羊抵架等活動,把正常的體育課和孩子們的童趣活動結(jié)合起來。這樣就不單使同學們的學習知識得到增長,而且身體素質(zhì)也不斷得到提高。 張玉滾為了讓孩子們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他不僅自己學好、練好,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他一絲不茍地教學,一邊播放一邊教,哪個發(fā)音不準了,就及時糾正,有時候一個發(fā)音甚至要讓孩子們反復練上十幾遍。他風趣地說:“咱山里人不比他們城里人傻。城里孩子能說好的,我們也能說好。將來可不能一口黑虎廟的英語呀,那樣可是讓人笑掉鼻子笑掉牙!”不管上哪門課程,張玉滾總是千方百計地講好每一節(jié)課。數(shù)學課上,他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nèi)ヒ巴馍险n,或是自己動手做實驗,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張玉滾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經(jīng)常領著孩子們詠誦經(jīng)典,像唐詩宋詞、毛主席詩詞等。他還經(jīng)常給學生們講雷鋒的故事,讓學生們讀雷鋒日記,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張玉滾就是這樣,學中教,教中學,無論再忙再累,都不忘學習。他先是完成了大專的自修,后來又完成了本科的自修,教學水平遠遠超過了其他鄉(xiāng)村普通小學教師的水平。
新時代紅旗譜 作者簡介
李天岑,河南省鎮(zhèn)平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第五屆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南陽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找不回的感覺》,長篇小說《人精》《人道》《人倫》《平安夜的玫瑰花》《三山凹》等。先后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及“杜甫文學”獎、“文鼎中原”獎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經(jīng)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