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4672
- 條形碼:9787100094672 ; 978-7-100-09467-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本書特色
商務印書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余種。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也利于文化積累。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比較經濟學著作。比較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不同經濟制度下的各種經濟類型和現象,并從中探討不同經濟制度國家經濟發展規律的經濟學分支學科。作者在本書中把當前世界各國的經濟分為三類,即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和欠發達經濟。該書從經濟組織、經濟政策和經濟理論三個方面對這三類經濟做了仔細的分析比較。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目錄
自序
**章 經濟學中的某些尚未解決的問題
經濟學方法論中的活馬和死馬
經濟學的疆界
理論與現實
實證經濟學和政策
現實的檢驗和相關性
是否只有一種經濟學?
比較經濟學的含義
**編 經濟組織
第二章 資本主義經濟
中等規模的公共部門
通過市場進行協調
側重于城市的生產結構
內在的增長能力
通過貿易所產生的強大相互作用
新的不穩定取代了舊的不穩定
平均主義趨勢
政府干預、計劃、福利國家
第三章 社會主義經濟
知識背景
公有制占優勢
人人靠工資為生
集中化的經濟管理
需求過大和計劃過高
產出水平與構成
內在的資本積累
獨特的增長模式
貿易水平與貿易結構
調節收入分配的多種手段
第四章 欠發達經濟
……
第二編 經濟政策
第三編 經濟理論
第四編 前景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節選
《經濟學的三個世界》: 雖然大多數國家都顯然屬于某一范疇,但情況也并不總是這樣。舉例來說,我們把南斯拉夫歸入社會主義類,但它很顯然是社會主義的叛逆者。在東西方的統計比較中,有時也確實把它算作“西方”經濟。從人均產量來看,以色列應算作發達國家而不是欠發達國家,但它的制度特征卻與西方工業國家有很大差別。 前面提到這樣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在這些國家,農業占據著支配地位,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中國、亞洲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古巴的情況就是這樣。有人也許認為,應把這些國家歸入欠發達經濟類。我們的分類反映的是這樣一種判斷,即在社會主義體制下,這些國家很可能會走一條迥然不同于其他欠發達國家的增長道路。但其他學者盡可以不同意這種判斷,或不同意把這種判斷當作分類的主要依據。 “較發達”和“欠發達”國家之間的界線,純粹是按照傳統方法劃定的,也就是說是以人均收人為標準的。還有一些中等收入的國家,既可以劃歸較發達國家,也可以劃歸欠發達國家,或者干脆把它們看作是單獨的一類,稱其為“半發達”經濟。而且,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它們可以從欠發達國家這一種類“畢業”。*近畢業的例子有希臘、以色列、墨西哥和伊朗,另一些國家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畢業。 *后是名稱的問題。所有人們熟悉的那些名稱都具有政治色彩。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曾考慮過使用從地理學那里借用的中性詞,即“西方”、“東方”和“南方”。但后來經過考慮,感到使用這樣的詞太矯揉造作了,況且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也并不完全正確。我們*后認為,這里使用的名稱,雖然不是很好,但至少不比其他可以選用的名稱差。 “資本主義經濟”指的顯然既不是經濟學教科書中所假設的自由市場經濟,也不是19世紀的較為自由放任的體制。現在所有西方國家都具有相當龐大的公共部門,都對經濟事務進行多種形式的政府干預。我們使用“混合經濟”、“受限制的”或“受調節的”資本主義經濟等名稱,就是為了承認這一點。雖然為了簡潔起見我們通常會省略這些修飾語,但讀者應記住我們的實際意思。 有些比較經濟體制方面的著作認為,某些西方經濟已大大不同于其他西方經濟,應該把它們歸入“社會主義”經濟類,而不是“資本主義”經濟類。為此而挑選出來的例子通常是瑞典和英國。我們不同意這種看法,其理由將在下文中說明。相反,我們認為,在所有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因素都仍然占據著支配地位,雖然一些西方國家無疑比另一些西方國家是更為“純粹”的資本主義。 蘇聯和其他東方國家的經濟學家,通常把他們的經濟稱為“社會主義”經濟。在許多西方社會主義者看來,這是有問題的,他們感到,東方國家的政治經濟結構完全不同于他們的理想,因而認為不應允許這些國家借用一個在西方具有悠久而不同傳統的名稱。部分由于這一原因,許多西方學者寧愿把這些經濟稱為“計劃”經濟,或“中央計劃”經濟,或“共產主義”經濟。但這些名稱也很不妥當。“計劃”這個詞意思很不明確,幾乎每個國家都有不同意義上的和不同程度上的計劃。就連東方各國之間的計劃體制也有很大不同。“共產主義”這個詞具有各種各樣可能的含義:執政黨的名稱;該黨所主張的政治哲學;所預卜的將要到來的黃金時代,到那時將可以“按照每個公民的需要”無償地分配商品。然而,它并沒有描述任何具體的現存經濟組織制度。 由于以上原因,我們決定因襲東方的習慣,使用“社會主義”這一名稱。不管怎么說,不同意這一名稱的讀者心里要明白我們描述的是哪類經濟。 對世界上的窮國有各種各樣的叫法。“第三世界”或“南方國家”這樣的名稱似乎有點異國情調。“原始生產經濟”可以較好地描述一些國家的情況,卻不適用于另一些國家。“不發達國家”這個名稱曾一度被采用,但仔細想想,它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發展中國家”這個名稱不那么準確,因為許多這樣的國家實際上處于不發展狀態。因此,“欠發達國家”這一名稱可以看作是缺點*少的選擇,而且現在這一名稱似乎已流行起來。 上面已給各類經濟下了定義,起了名稱,我們下一步準備做什么呢?在**編,對于各類經濟,我們將提出以下問題:它們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它們是怎樣被組織起來的?它們是如何運行的?對于這些問題,已有大量文獻做過論述,我們再來簡略地討論它們,也許顯得有些冒失。但每個觀察者都會以不同的眼光觀察經濟世界,而且也許會發表一些新見解。很顯然,我們將不得不精選出經濟世界的主要特征加以論述,而次要特征和細枝末節只能略而不論。我們將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分析意義的特征上,也就是說要努力抓住要害。 說出一些有關西方經濟的新東西,似乎特別困難。我們大多數人都生長在這個西方國家或那個西方國家,都對西方經濟的運行有直接感受。我們在本章中將試圖使讀者記起他已經知道的主要事情。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