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及推進策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36516
- 條形碼:9787521836516 ; 978-7-5218-365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及推進策略研究 內容簡介
人工智能產業作為賦能性強、融合性高、溢出效應突出的新興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制高點,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不僅是實現科技跨越式發展的新動能,而且是完成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機遇,更是促進生產力整體躍升的新引擎,對于輻射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近年來,盡管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較快,但仍存在高端人才短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內企業聯系度不夠緊密等弊端。同時,我國地域廣闊,由于區域特征、社會環境、地理資源等原因,不同區域間經濟發展具有很大差異,作為新經濟增長點的人工智能產業,地區間差距更加顯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空間失衡問題成為阻礙產業空間布局優化和協同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通過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體系,精準掌握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程、狀況、優勢短板、所處階段及其時空演化規律,并進一步探究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空間分布特征,考察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及分布動態演進,識別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對于優化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空間布局,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價值。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及推進策略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創新
第2章 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2.2 理論基礎
第3章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3.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理論依據
3.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初級設計
3.3 評價指標的篩選
3.4 評價指標的檢驗
3.5 評價指標體系的*終框架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綜合評價及結果分析
4.1 評價方法
4.2 評價對象、數據來源及預處理
4.3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綜合評價
4.4 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空間格局演變
5.1 研究方法
5.2 全局空間分異格局演變
5.3 局部空間分異格局演變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測度
6.1 研究方法
6.2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總體差異及其演變
6.3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區域內差異及其演變
6.4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區域間差異及其演變
6.5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來源及其貢獻率
6.6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收斂分析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分布動態演進
7.1 研究方法
7.2 基于Kemel密度估計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分布動態演進
7.3 基于傳統Markov鏈分析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動態演進趨勢
7.4 基于空間Markov鏈分析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空間轉移趨勢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8.1 研究方法
8.2 理論分析框架
8.3 數據來源與變量指標選取
8.4 空間計量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研究結論與推進策略
9.1 研究結論
9.2 推進策略
9.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及推進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
李旭輝,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安徽財經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在《數理統計與管理》、《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統計與信息論壇》等CSSCI/SSCI來源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5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12余項。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