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錢文忠說佛 開解人生困惑的覺悟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046733
- 條形碼:9787512046733 ; 978-7-5120-467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錢文忠說佛 開解人生困惑的覺悟指南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新作。60堂課,堂堂精彩,參國學,字字珠璣。 ●還原佛陀從塵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 那些古代名人名字里的秘密;漢語里那些佛語、佛經詞匯;種族制度不是印度的血統論制度?佛教為什么產生于印度;佛陀出生的祥瑞該如何考古解釋;“出家”一詞出自哪里? ●從史學到佛學,還原佛陀神秘的一生。 ●追溯佛家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融軌跡,剖析佛教文化豐富的歷史內涵,講述佛陀精彩的歷史軌跡。講得是故事,是歷史;說的是人生,是智慧。 ●佛學在中國流傳地域范圍至廣,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至深。包容、不排他、不消極、不逃避,堪稱國人入世指南。 ●智慧、清凈、圓滿、莊嚴、真誠、大愛、平等、慈悲,超地域凝聚人性,超界別撫慰身心。 ●撿拾佛和佛教文化的閃耀內蘊,復寫絢麗的歷史軌跡。 ●今世,你從何處來?來世,你往何處去?
錢文忠說佛 開解人生困惑的覺悟指南 內容簡介
錢文忠將散落在巴利文佛經、梵文佛經、漢譯佛經原典的佛陀人生記錄,進行了分析比較和完整總結。從佛陀出生、成長、婚姻、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寂滅,系統梳理和全景展現了他傳奇的一生;從歷史、文化、傳記、經典四大維度,真實還原了佛陀和佛學的精華。本書以通俗口語和講故事的形式再現了一個偉大、慈悲,而又真實、智慧的佛陀。通過本書,你能看到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的威儀、日常生活、求道之心和智慧的心性,以及一舉一動間,散發著的靈性光芒。
錢文忠說佛 開解人生困惑的覺悟指南 目錄
1文化的交融:來得好
2原來如此,這些話的出處在這里
3那些古代名人名字里的秘密
4古印度的主流思想
5如何看待種姓制度
6對外道的批判
7誕生自“軸心時代”
8從印度經典里尋找歷史的足跡
9稀缺的個人檔案
10身份證信息(上):姓名和籍貫
11身份證信息(下):出生和民族
12以平息人間苦難之名出世
13當母親做了白象夢
14作為覺悟者來到世上
15仙人的預言
16養尊處優,卻與眾不同
17無爭無搶的自然品性
18少年之身卻心如老樹
19無欲無求
20以提高擇偶標準來拒絕婚姻
21直面:當愛情來臨時
22有過世俗生活,也許會獲得更高的智慧
23比武招親
24面對親情的羈絆,如何選擇
25“在家”還是“出家”
26追求:精進無為,護念眾生
27愛欲:zui大的誘惑和考驗
28有相會的歡喜,就有別離的痛苦
29從苦海里解救眾生
30斷發割須,舍棄了一切物欲
31尋找自己的道路
32zui初的守護者
33遠離貪欲,除卻煩惱
34一味苦行,并不能脫離苦痛
35制伏和折磨自己的身體
36放棄苦修,尋找新的解脫方式
37愉快禪定,降伏心魔
38破曉時分,思索一切之源頭
39到底悟出了智慧
40zui早的居士
41說服自己為眾生說法
42黑暗世界中,捶響不死鼓
43宣說四諦妙法
44船人憾失修法之機
45后夜時分,初轉法輪
46“中道”和“四諦”
47耶舍求法:第六位比丘來了
48隊伍不斷壯大
49迦葉三兄弟
50竹林精舍,傳道授業解惑
51浩蕩的僧團
52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53施主的善舉
54被教化了的波斯匿王
55無法擺脫歷史的制約
56追隨,因果已經成熟
57內部的激烈斗爭
58謗毀圣說,決生邪見,定斷善根
59涅槃之前
60尾聲 涅槃
錢文忠說佛 開解人生困惑的覺悟指南 節選
序言: 用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 我的老師季羨林先生在晚年提出過“大國學”的概念。季羨林先生講,國學絕不僅僅是漢族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成就,更不僅僅是儒家的文化傳統或者文化成就。國學的范圍應該更大,它zui起碼應該包括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向其他民族、其他國家、其他文化學習的結果。 同時,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所以,大國學還包括除漢族以外,其他五十五個民族的文化成就。其中,佛教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為大家講述佛的故事和佛的文化。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為什么我們要在今天講“佛”呢?“佛”這個課題有什么意義和價值?我想用zui簡單的辦法給大家做個介紹。 我們都知道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宗教。就我們中國而言,除了影響力比較大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以外,還在一定的時間、地域和人群內流行過其他一些宗教。這些宗教沒有能夠像五大宗教特別是佛教那樣,在中國產生過時間如此之長、范圍如此之廣、信奉人數如此之多的影響和作用。 佛教作為世界性的大宗教,在zui近幾十年里,有了長足的發展。佛教逐漸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比如在美洲、歐洲,甚至在非洲。所以,佛教毫無疑問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宗教。佛教曾經對人類文化做出過重大貢獻。今天依然在為人類文化做著貢獻。在未來,它一定還會對人類文化做出它的貢獻。 佛教和其他宗教有很多相通點。但是也許有人會問,佛教和其他宗教相比,它有沒有自己的特點呢?它zui大的特點或者說不同到底在哪里呢?毫無疑問,佛教有它自己的特點。 佛教幾乎沒有排他性,它的包容性非常強,而且歷史上有些學者,包括現代也有學者,甚至認為不能用一般意義上的宗教概念來界定佛教。 我們可以看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佛教更像是一種教育,一種入世的社會教育。佛教提倡用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佛教及其文化不是獨立于世界之外的世外桃源,它不消極,不逃避。佛教入世于這個社會,它的核心表現為智慧、清凈、圓滿、莊嚴、真誠、大愛、平等、慈悲,等等。它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推動社會的道德文明,凈化人心,凈化社會,推動大眾、家庭、社會凈土化。 另外,佛教也是凈化心靈的教育,它提倡破迷開悟,去除掉人們的愚癡無明、業障習氣、顛倒邪見,洗滌人的心靈。所以佛教也是心靈的教育,還是生活的教育。佛教不離世間法。 具體地說,佛教本來就在生活當中。它告訴我們,色身是四大假合,本來就是無常。所以我們在因果規律的作用下,得此人生,來到世間。今世,你從何處來?來世,你往何處去?這個取決于個人的覺或者迷。你是有覺悟,還是有癡迷,是由個人所造成的因果業力來決定的。換句話說,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佛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教育。在今天,中國正在快速地現代化,我們的社會飛速地發展。正因為佛教及其文化有四大功能,它的價值就能夠得到特別彰顯,我把它總結為—— **,佛教具有超地域的凝聚功能。它能夠突破各種地域的局限,把大家凝聚起來。第二,佛教具有超專業的教育功能。現代社會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同的專業領域之間很難交流,但是佛教文化能夠突破專業的阻隔,提供一種普世的、大家都需要的教育。第三,佛教在現代社會具有撫慰功能。現代人經常有各種煩惱,好多煩惱是莫名的,說不清、道不明,就是它好像無法像過去那樣簡單而明確地歸在哪一類里面。佛教文化在這個問題上,能夠提供很多啟示。它能夠發揮撫慰功能,撫慰我們的身心。第四,它還有超界別的社會功能。 基于這樣的理由,我打算為大家講述佛、佛教和佛教文化的故事。先講述佛教的創始人佛陀的生平故事。我們知道,佛教的說教色彩不是那么強烈。佛教里邊有很多故事,大部分都非常生動。我還會講述佛陀在世的時候和他涅槃以后不久的那個歷史階段里提出的、確立的、弘揚的一些學說和道理,或者也叫佛法。 講完這些,如果因緣仍在,那么我們接著再講。希望我在后面六十講的篇幅里,能夠用盡量生動的語言,為大家講述佛和佛教文化豐富的歷史內涵,講述它精彩的歷史軌跡。感謝大家的陪伴和閱讀。
錢文忠說佛 開解人生困惑的覺悟指南 作者簡介
錢文忠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后留學德國漢堡大學。近年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奘西游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錢文忠解讀〈弟子規〉》《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等節目,受到觀眾的關注和喜愛。 著作有《瓦釜集》《錢文忠解讀〈百家姓〉》《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