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自然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23825
- 條形碼:9787100023825 ; 978-7-100-02382-5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哲學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重點介紹了自然哲學的全部內容
自然哲學 目錄
導論
A 考察自然的方法
B 自然的概念
C 自然哲學的劃分
**篇 力學
**章 空間和時間
A 空間
B 時間
C 位置和運動
第二章 物質和運動·有限力學
A 慣性物質
B 碰撞
C 落體
第三章 絕對力學
第二篇 物理學
**章 普遍個體性物理學
A 自由的物理物體
1.光
2.對立的物體
3.個體性物體
B 元素
1.空氣
2.對立的元素
3.個體性元素
C 元素的過程
第二章 特殊個體性物理學
A 比重
B 內聚性
C 聲音
D 熱
第三章 總體個體性物理學
A 形態
B 個體性物體的特殊化
1.個體性物體與光的關系
2.業已特殊化的物體性中的差別
3.特殊個體性中的總體;電
C 化學過程
1.化合
a.電流
b.火的過程
c.中和作用·水的過程
d.作為總體的過程
2.分解
第三篇 有機物理學
**章 地質自然界
A 地球的歷史
B 地球的構造
C 地球的生命
第二章 植物有機體
A 形態形成過程
B 同化過程
C 類屬過程
第三章 動物有機體
A 形態
1.有機體的功能
2.形態系統
3.總體的形態
4.形態形成過程
B 同化
1.理論過程
2.實踐關系
3.發育沖動
C 類屬過程
1.性別關系
2.類屬和物種
3.類屬和個體
a.個體的疾病
b.治療
c.個體的自行死亡
譯者注釋
譯后記
自然哲學 節選
b)可是,這種非靜止正是逐漸走近自己的中心的渦動環節;這種過渡不僅是單純的變化,而且在其自身直接就是其自身的對立面。這種對立是雙重的東西,即直接的他在和這種他在本身的揚棄。但這種對立不是對立本身,不是純粹的非靜止,反之,它像尋求它的中心一樣,尋求它的靜止;它是得到揚棄的未來,是作為環節的過去,但這種過去僅僅就其概念而言,還不是就其特定存在而言,才是對立之被揚棄的狀態。這是月亮的領域,它不是乖離或出自直接的特定存在,而是對業已生成的東西的關系,或者說,是對自為存在,即自我的關系。可見,彗星的領域只是與自轉的直接領域有關聯,而月亮的領域則是與新的、在內部得到反映的中心有關聯,即與行星有關聯。因此,月亮還不在其自身具有自在自為的存在,不是獨立自轉的;反之,月亮的軸是一種在月亮之外的東西,雖說不是彗星的軸。月亮的領域,作為現存的運動來看,僅僅是侍服性的,嚴格地受著一個中心的控制。但乖常的彗星運動領域同樣是不獨立的;前一個領域是抽象的服從,是以一個他物為自己行動的準則,后一個領域則是想象的自由。彗星的領域構成一種為抽象整體所控制的偏心運動,月亮的領域則構成平靜的慣性。 3)*后,自在自為的領域,即行星的領域,是對自身和對他物的關系;它既是自轉的運動,同樣也在它自身之外具有它的中心。因此,行星也在它自身中有它的中心,但這種中心只是相對中心;它在自身中沒有自己的絕對中心,所以也是不獨立的。行星在它自身具有兩個規定性,并把這兩者展現為位置的變化。它僅僅這樣證明自身是獨立的:它的各個部分本身,在它們與那種把絕對中心和相對中心聯結起來的直接所具有的關系方面,改變著它們的位置;這就是行星的旋轉運動的基礎。歲差是由軌道的軸的移動引起的。(地球的軸也有轉動,它的兩極刻畫出一個橢圓。)行星作為第三個領域,是我們據以得到整體的推論;天體的這種四重性形成理性物體性的完善系統。這屬于太陽系,而且是發達的概念分裂過程;這四個領域在天空以彼此外在的方式展現出概念的各個環節。要使彗星契合于這個系統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凡是存在的東西都必然包含在概念中。各種差別在這里還是完全自由地分別產生的。我們將通過以后自然界的所有發展階段來繼續研究太陽、行星、月亮和彗星這四個自然領域;自然界的深化只是這四個領域不斷改變形態的前進過程。因為行星的領域是總體,是對立的統一,而其他的領域作為行星領域的無機自然界,只表現為這個統一體的分離的環節,所以,行星領域是*完善的領域,甚至從這里僅僅考察的運動方面來看,也是如此。因此,只有在行星上才有生命。古代各民族曾經贊美過太陽,并且崇拜太陽;當我們把知性的抽象性確立為至高無上的東西,因而——舉例說——把上帝規定為*高的本質時,我們也是這樣的。 這個總體是產生后來的東西的根據和普遍實體。一切事物都是這種運動的總體,但都歸結為更高的己內存在,或換句話說,實現為更高的己內存在。一切事物都在自身具有總體,但總體作為特殊的定在,作為歷史,或作為自為存在抗衡過的起源,同樣漠不相關地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停留在背后,以便恰恰能自為地存在。所以,一切事物都生活在這個要素之中,但同時也擺脫這個要素,因為在一切事物中只有這個要素的微弱形跡。地球上的東西,尤其是有機體與自我意識,都擺脫了絕對物質的運動,但仍然同這種運動息息相關,并且把它作為自己的內在要素,繼續生活于其中。四季的變遷、晝夜的交替以及醒睡的轉化,構成地球在有機領域中的這種生命。每個這樣的環節,本身都是一個出乎自身之外,又回到自己的中心點,即回到自己的力的領域;這種環節在把所有千差萬別的意識統攝到自己內部時,也就制服了這些意識。夜是否定性的東西,一切事物都復歸于這種東西,所以有機體也是從這里得到自己的力量,并用得到的力量再進入清醒的、千差萬別的生存領域。所以每個東西都在它自身具有普遍性的領域,都是一種周期性的、回復到自身的領域,這個領域表現普遍的、按照它的方式得到規定的個體性。磁針在其來回偏離的周期中就是這樣。按照富克魯阿的觀察,人有一種四天一輪的增減周期,所以人是增長三天,在第四天就又使自己回到起始點;疾病的周期過程也是如此。這個領域的更加發達的總體一般表現于血液循環——它的節奏與呼吸領域的節奏不同——,第三,表現于蠕動運動。但更高的物理自然界卻一般壓制了這個領域中的自由的獨特表現。因此,為了研究普遍的運動,我們一定不要停留在這些瑣屑的現象上,而是必須達到它們的自由;在個體性中,普遍的運動僅僅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即意味的東西,而不表現在自己的自由定在里。 ……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