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電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665795
- 條形碼:9787560665795 ; 978-7-5606-657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第三版的基礎上修訂的,共分18章,其主要內容有: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電路的等效變換、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電路定理、含運算放大器電路分析、電容元件和電感元件、一階電路分析、二階電路分析、正弦量與相量、正弦穩態電路分析、三相電路、耦合電感電路、電路的頻率響應、非正弦周期信號電路分析、拉普拉斯變換及其在電路中的應用、電路的矩陣方程、二端口網絡和非線性電路簡介等。 本書的特點是:在每章的開始敘述了本章的學習目的以及本章在整個課程中所處的位置,同時介紹該章的主要內容;每章的*后總結了本章的基本思想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注重和物理學及數學課程的銜接,力爭做到低起點,便于讀者自學;整體思路是從靜態電路到動態電路,再到如何運用數學方法綜合處理靜態電路和動態電路等。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和控制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電路 目錄
第1章 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 1
1.1 電荷與電流 2
1.1.1 電荷的定義和特性 2
1.1.2 電流的參考方向 3
1.1.3 電流的定義 3
1.2 電壓 4
1.2.1 電壓的定義 4
1.2.2 電壓的參考方向 4
1.3 功率和電能 5
1.3.1 電功率的定義 5
1.3.2 電壓、電流的關聯參考方向 6
1.3.3 功率守恒與電能的計算 6
1.4 電路元件和電路模型 7
1.4.1 電路元件的集總假設 7
1.4.2 電路模型 8
1.5 電阻元件和歐姆定律 8
1.5.1 電阻元件和歐姆定律的概念 8
1.5.2 線性電阻的特性 8
1.5.3 電阻元件上的功率與能量 10
1.6 電壓源和電流源 10
1.6.1 電壓源的概念與伏安特性 10
1.6.2 電流源的概念與伏安特性 11
1.6.3 電壓源和電流源的功率 12
1.7 受控源 12
1.7.1 受控源的定義 12
1.7.2 線性受控源 13
1.8 基爾霍夫定律 14
1.8.1 支路、節點和回路的概念 14
1.8.2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15
1.8.3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16
習題 18
第2章 電路的等效變換 22
2.1 電路等效的概念 22
2.2 無源一端口的等效電阻 23
2.2.1 無源一端口等效電阻的概念 23
2.2.2 電阻元件的串聯與并聯 24
2.2.3 含受控源一端口等效電阻的
計算 26
2.3 電壓源、電流源的串聯與并聯 27
2.3.1 電壓源的串聯與并聯 27
2.3.2 電流源的串聯與并聯 28
2.3.3 電壓源和電流源的串聯與并聯 29
2.4 實際電源模型和等效變換 29
2.4.1 實際電源的兩種模型 29
2.4.2 兩種電源模型的等效變換 30
2.5 電阻Y連接和△連接電路的
等效變換 32
習題 35
第3章 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9
3.1 電路的拓撲關系 39
3.1.1 圖的初步概念 39
3.1.2 電路模型和圖的關系 41
3.2 電路KCL和KVL方程的獨立性 42
3.2.1 電路KCL方程的獨立性 42
3.2.2 電路KVL方程的獨立性 43
3.3 支路電流法 44
3.4 網孔電流法和回路電流法 45
3.4.1 網孔電流法 46
3.4.2 回路電流法 49
3.5 節點電壓法 51
習題 55
第4章 電路定理 60
4.1 線性電路 60
4.1.1 線性電路的概念 60
4.1.2 線性電路方程的性質 61
4.2 疊加定理和齊性定理 61
4.2.1 疊加定理 62
4.2.2 齊性定理 65
4.3 替代定理 65
4.4 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 67
4.4.1 戴維南定理 67
4.4.2 諾頓定理 70
*4.5 特勒根定理 71
*4.6 互易定理 74
4.7 *大功率傳輸條件 75
4.8 對偶原理 77
習題 79
第5章 含運算放大器電路分析 83
5.1 運算放大器的電路模型 83
5.2 含理想運放的電阻電路分析 85
5.2.1 比例運算電路 85
5.2.2 加法運算與減法運算電路 86
習題 88
第6章 電容元件和電感元件 91
6.1 電容元件 91
6.1.1 電容元件及其電壓、電流關系 91
6.1.2 電容元件上的功率和能量 93
6.1.3 電容元件的串、并聯 94
6.2 電感元件 95
6.2.1 電感元件及其電壓、電流關系 95
6.2.2 電感元件上的功率和能量 97
6.2.3 電感元件的串、并聯 98
習題 99
第7章 一階電路分析 103
7.1 動態電路與換路定則 103
7.1.1 動態電路和狀態變量 104
7.1.2 動態電路的換路定則 105
7.2 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107
7.3 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111
7.4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與三要素法 114
7.4.1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114
7.4.2 三要素法 115
7.5 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117
7.5.1 單位階躍函數 117
7.5.2 階躍函數在電路中的應用 118
7.5.3 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119
7.6 一階電路的沖激響應 120
7.6.1 單位沖激函數 120
7.6.2 單位沖激函數的性質 121
7.6.3 電容電壓和電感電流的躍變 122
7.6.4 沖激響應 123
7.7 階躍響應與沖激響應的關系 124
習題 126
第8章 二階電路分析 131
8.1 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131
8.1.1 過阻尼響應 132
8.1.2 臨界阻尼響應 133
8.1.3 欠阻尼響應 134
8.2 二階電路的階躍響應和沖激響應 136
8.2.1 二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136
8.2.2 二階電路的沖激響應 137
*8.3 一般二階電路 139
習題 141
第9章 正弦量與相量 144
9.1 正弦量 144
9.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44
9.1.2 有效值的定義、正弦量的
有效值 145
9.1.3 正弦量的相位差 146
9.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47
9.2.1 復數 147
9.2.2 相量的定義 149
9.2.3 時域運算和相量運算的關系 150
9.3 三種基本電路元件和電路定律的
相量關系 152
9.3.1 電阻元件的相量關系 152
9.3.2 電感元件的相量關系 153
9.3.3 電容元件的相量關系 154
9.3.4 KCL、KVL的相量形式 154
9.4 阻抗和導納 156
9.4.1 阻抗和導納的定義 156
9.4.2 阻抗和導納的等效變換 158
9.5 阻抗(導納)的串聯和并聯 158
9.5.1 阻抗的串聯 159
9.5.2 阻抗(導納)的并聯 159
習題 161
第10章 正弦穩態電路分析 164
10.1 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方法 164
10.2 正弦穩態電路的功率 168
10.2.1 瞬時功率 169
10.2.2 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數 169
10.2.3 無功功率 170
10.2.4 視在功率 170
10.2.5 R、 L、 C元件的有功和
無功功率 171
10.3 復功率 171
10.4 功率因數的提高 172
10.5 正弦穩態*大功率傳輸 174
習題 176
第11章 三相電路 180
11.1 三相對稱電壓 180
11.1.1 三相對稱電壓的產生 180
11.1.2 三相電源的連接、線電壓與
相電壓 181
11.2 三相負載 183
11.2.1 三相負載的連接 183
11.2.2 三相負載中的電流和電壓 184
11.3 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184
11.3.1 負載Y連接電路的計算 184
11.3.2 負載△連接電路的計算 186
11.4 不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187
11.5 三相電路的功率 189
11.5.1 三相電路的功率 189
11.5.2 三相電路功率的測量 190
習題 192
第12章 耦合電感電路 194
12.1 耦合電感 194
12.1.1 耦合電感及其伏安關系 194
12.1.2 耦合電感的耦合系數 197
12.2 耦合電感的串聯與并聯 197
12.2.1 耦合電感的串聯 197
12.2.2 耦合電感的并聯 199
12.3 空芯變壓器 201
12.4 理想變壓器 203
12.4.1 理想變壓器的理想條件 203
12.4.2 理想變壓器的電壓、電流關系 203
12.4.3 理想變壓器的阻抗變換 205
習題 206
第13章 電路的頻率響應 210
13.1 串聯電路的頻域響應與諧振 210
13.1.1 RLC串聯電路的頻率響應 210
13.1.2 RLC串聯電路諧振的
條件與特點 211
13.1.3 諧振電路的通頻帶、品質因數和
選擇性 212
13.2 并聯諧振 214
13.2.1 并聯電路諧振的條件 214
13.2.2 并聯諧振電路的特點 214
13.3 正弦穩態電路的網絡函數 215
13.3.1 頻域網絡函數的定義 216
13.3.2 網絡函數的幅頻特性和
相頻特性 216
*13.4 波特圖 218
13.4.1 對數坐標與分貝的概念 218
13.4.2 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的
波特圖 219
*13.5 濾波器 224
習題 225
第14章 非正弦周期信號電路分析 229
14.1 非正弦周期信號及傅里葉分解 229
14.1.1 非正弦周期信號 229
14.1.2 非正弦周期信號的傅里葉
分解 230
14.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232
14.2.1 非正弦周期信號的有效值 233
14.2.2 非正弦周期信號的平均值 233
14.2.3 非正弦周期的平均功率 234
14.3 非正弦周期信號電路的分析 234
*14.4 對稱三相電路中的高次諧波 236
14.4.1 對稱三相非正弦的周期量 236
14.4.2 零序諧波激勵下的對稱
電路分析 237
*14.5 傅里葉級數的指數形式 239
*14.6 傅里葉變換簡介 240
14.6.1 傅里葉積分 240
14.6.2 傅里葉變換 241
習題 242
第15章 拉普拉斯變換及其在
電路中的應用 244
15.1 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 244
15.2 拉普拉斯變換的性質 245
15.2.1 線性性質 245
15.2.2 微分性質 246
15.2.3 積分性質 247
15.2.4 延遲性質 247
15.3 s域電路定律和運算電路模型 248
15.3.1 s域電路定律 249
15.3.2 基本電路元件的s域模型 249
15.3.3 s域電路方程 251
15.4 F(s)的分解及拉普拉斯反變換 252
15.4.1 單根情況 252
15.4.2 共軛復根情況 253
15.4.3 重根情況 254
15.5 拉普拉斯變換在線性電路分析
中的應用 256
15.6 s域網絡函數 260
15.6.1 s域網絡函數的定義 260
15.6.2 s域網絡函數的零點和極點 262
15.6.3 極點與沖激響應 264
*15.7 卷積積分 266
15.7.1 卷積積分的定義 266
15.7.2 拉普拉斯變換的卷積定理 267
15.7.3 卷積積分在電路分析中的
應用 268
習題 270
第16章 電路的矩陣方程 275
16.1 關聯矩陣 275
16.1.1 關聯矩陣的概念 275
16.1.2 用關聯矩陣表示的KCL和KVL
方程 276
16.2 回路矩陣 277
16.2.1 回路矩陣的概念 277
16.2.2 用回路矩陣表示的KVL和KCL
方程 278
*16.3 割集與割集矩陣 279
16.3.1 割集的定義 279
16.3.2 割集矩陣 280
16.3.3 用割集矩陣表示的KVL和KCL
方程 281
16.4 回路電流矩陣 282
16.4.1 復合支路 282
16.4.2 回路電流矩陣方程 282
16.4.3 含受控源的復合支路 284
16.5 節點電壓矩陣 286
16.5.1 復合支路 286
16.5.2 節點電壓矩陣方程 287
*16.6 割集電壓矩陣 289
*16.7 狀態方程及矩陣表示 290
習題 294
第17章 二端口網絡 298
17.1 二端口網絡 298
17.2 二端口網絡參數 299
17.2.1 Y參數 299
17.2.2 Z參數 301
17.2.3 H參數 304
17.2.4 T參數 305
17.2.5 二端口參數之間的關系 306
17.3 二端口的轉移函數 308
17.4 二端口網絡的互聯 310
17.4.1 二端口網絡的串聯 310
17.4.2 二端口網絡的并聯 311
17.4.3 二端口網絡的級聯 312
17.5 回轉器和負阻抗變換器 313
17.5.1 回轉器 313
17.5.2 負阻抗變換器 314
習題 315
第18章 非線性電路簡介 319
18.1 非線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19
18.1.1 非線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 320
18.1.2 非線性電路的迭代計算
分析法 320
18.2 非線性電路的近似分析方法 321
18.2.1 分段線性化分析法 321
18.2.2 小信號分析方法 322
習題 325
部分習題答案 327
參考文獻 34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