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傳播政治經濟學經典文獻選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3322
- 條形碼:9787100173322 ; 978-7-100-17332-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政治經濟學經典文獻選讀 本書特色
傳播政治經濟學發軔于20世紀40年代,在80年代與主流實證主義的傳播學研究同時進入中國,90年代末,引起部分學者的關注。但在過去的20年間,一大批學者投身于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引介、推廣和發展的事業中,使其在中國傳播學界,乃至中國整個學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本書共收錄12篇重要論文,它們在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推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些論文同時也是首次以譯文的形式集結成冊,在中國大陸地區公開出版與發行,有很高的理論含量和收藏價值。它們涉及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歷史起源和研究方法,尤其關注信息的商品化與數字資本主義、所有權與資本控制、階級與權力、種族與去殖民化、女性主義與傳播政治經濟學、傳播勞動與全球資本擴張等往往為主流實證主義傳播學所忽略和遮蔽的議題。值得一提的是,書稿對每篇經典文獻均進行了導讀,詳細介紹了文獻的歷史背景和理論價值。對研究者來說,本書無疑是很好的參考工具書,對媒體人員和初學者來說,更是極佳的入門教材。
傳播政治經濟學經典文獻選讀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了12篇重要論文,它們在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推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些論文同時也是首次以譯文的形式集結成冊,在中國大陸地區公開出版與發行。它們涉及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歷史起源和研究方法,尤其關注信息的商品化與數字資本主義、所有權與資本控制、階級與權力、種族與去殖民化、女性主義與傳播政治經濟學、傳播勞動與全球資本擴張等往往為主流實證主義傳播學所忽略和遮蔽的議題。今天,信息傳播領域發生著深刻的變遷:跨國媒介集團在全球的急速擴張,傳播產業不斷加速的商業化、私有化、集中化和去管制化進程,以及傳播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導致更為廣泛和深刻的社會轉型。這些巨變將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統統裹挾在由國家、階級、民族、社會性別、城鄉、技術等各種權力相互交織的網絡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上述議題不僅重要,而且刻不容緩。本書的讀者不限于專門從事相關學術研究的學者,也包括來自其他背景的希望涉獵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普通讀者。作為一本重要的參考書目,本書旨在啟迪和培養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與否思精神。
傳播政治經濟學經典文獻選讀 目錄
上篇 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與方法
1.傳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
2.政治經濟學路徑:一種批判性的挑戰
3.信息傳播業的地緣政治經濟學
4.作為道德經濟的政治經濟:商品、禮物與公共物品
5.當代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主要趨勢
6.政治經濟學與民族志:一個印度村莊的轉型
下篇 傳播政治經濟學:階級、種族、社會性別與勞動
7.論唯物與辯證:面向傳播的階級分析
8.傳播、危機與全球權力轉移:多維歷史性分析及去殖民化知識建構
9.女性主義理論與政治經濟學:朝向一種友好的聯盟
10.非物質勞動
11.移動的受眾商品2.0:數字勞動與始終在線的媒介
12.數字勞工與下—代互聯網
后記
傳播政治經濟學經典文獻選讀 節選
20世紀60年代,美國幾乎主導著全球的信息產業,AT&T就是表明當時美國在信息產業中強大力量的典型案例。當時,AT&T幾乎壟斷了美國80%的本地通話市場和國內長途電話市場。此外,在美國的電信市場中,還有一些小型的通信公司,但是它們活在AT&T的陰影之下,新興市場份額非常小。同樣的,廣播電視領域也由三家大公司主導著整個廣告產業和電視市場。在電腦行業,IBM是20世紀60年代全球*大的制造商。在半導體行業,英特爾和惠普占據著主要的市場。 而在新興的信息市場中,美國政府當時的監管是不平衡的。換而言之,它僅僅監管一部分領域,對另一些領域則沒有監管或放松監管。這種監管的不平衡,實際上是美國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 美國政府在電信行業秉持著兩大目標,一是由國家推動產業的電信化;二是爭取社會福利,包括工人的福利。在約翰遜時代,政府對電信和廣播電視產業實施了較強的監管,強調公眾訴求和利益。當時美國*高法院的相關裁決,也體現出對公共利益的傾向,而非偏袒大公司。比如當時的一項裁決中提到,憲法**修正案保障的是公民權利,公民利益是至高無上的,而不是廣播電視提供商的權益。但是,這一時期的監管也并非覆蓋所有行業。例如,電腦制造業在當時就沒有受到政府任何的監管,電腦產業中也不存在工會。當時有人形象地比喻道,除了核電產業之外,電腦產業制造了*大的污染。隨著電腦產業越來越依賴與軍工合作,不受民主監控的電腦產業變得日益強大,*終只有政府能改變這樣的不平衡狀態。到了尼克松時代,這種監管逐漸淡出,國家對大型電信商進行強有力的扶持,但社會福利卻慢慢從政府政策中隱去。 那么,政府在其中應該起什么樣的作用呢?這就是學界應該研究的問題。在電腦興起之前,電纜由AT&T管制,并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隨著電腦的興起,電腦產業和通信產業之間產生了跨界問題,隨即帶來了新的監管問題。這些問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激化,政府的規制也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阻礙。20世紀50年代以來,FCC一直致力于解決電腦興起給通信產業帶來的問題。通過對歷史檔案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FCC在1959年至1980年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朝著“促進產業競爭、退出產業監管”的方向不斷發展。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一發展進程并不像我之前所認為的那樣,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而是存在斷裂的。隨著美國公司信息網絡化壓力的不斷增加,FCC的政策被很多力量所阻礙,*后需要通過總統和高級幕僚從中進行協調才能進一步推進。推進的難度日益增大,終于隨著1969年約翰遜總統的下臺而達到了爆發點。 3.約翰遜時代的通信政策特別工作小組 約翰遜總統建立了針對通信政策的特別工作小組,目的是重建對通信產業秩序的規制。然而,1967年至1968年,美國國內局勢劇變,他的民眾支持率也隨之下降。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一是美國國內經濟狀況的持續惡化,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越南戰爭超發貨幣導致了巨額的債務;二是美國國內在政治上的沖突越來越嚴重,日漸高漲的反越戰運動使得約翰遜總統面臨的問題日漸增多;三是美國民權運動的發展。這三股潮流合流,導致了約翰遜總統的執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當時,約翰遜總統選擇尤金·羅斯托(Eugene Rostow)作為特別小組的主席。羅斯托原來是國會對外關系委員會的成員,所以當時的特別小組主要是為了處理國際問題而建立的,而國內方面則主要處理AT&T壟斷和勢力過大等問題。不過,通過研究羅斯托的某個會議記錄發現,特別小組當時也已經意識到其所面臨的不僅僅是國際問題,還有國內方面的產業化問題。 1967年至1968年,美國國內的矛盾不斷激化,而特別小組內部也分歧重重。有的成員支持對新的產業采用新的管制方式,而另一些成員則反對一切可能削弱AT&T市場影響力的措施。雖然*后特別工作小組在實質上有一定的推進,比如通過引入有限的競爭從而支持民權運動的發展并改善民生,同時擴大了通信技術在美國普通民眾中的使用范圍,但由于軍方和AT&T構成的共同聯合體的影響力實在過于強大,相關舉措的推行*終遭遇重重阻力,激起了強烈的反對。 *終,由于深陷印度支那戰爭和國內不斷高漲的反戰運動,約翰遜總統在1969年春夏之交宣布退出下一任總統的競選。在他執政的*后9個月中,已經沒有任何政治力量支持他的特別工作小組,這是他退出總統競選后帶來的*直接的后果。 ……
傳播政治經濟學經典文獻選讀 作者簡介
姚建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高校智庫訪問學者,加拿大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社會學系博士。學術聚焦于傳播政治經濟學、出版產業研究和勞工問題。英文專著Knowledge Work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Reform and Resistance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y 由美國學術出版機構Lexington Books于2014年出版,2017年再版。曾在《開放時代》《南京社會科學》《新聞大學》《新聞學研究》(中國臺灣)、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等期刊上發表中英文論文10余篇,主持省部級研究課題5項,參與省部級研究課題多項。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