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楚辭與古代文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8291
- 條形碼:9787100208291 ; 978-7-100-20829-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楚辭與古代文明 本書特色
姜子牙是“贅婿”?伍子胥為“國賊”?本書以詳實的史料和出土文獻,帶您走進《楚辭》背后的上古歷史。 楚辭歷來被當作文學作品,而被稱為“中國文學史上**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然而,有關楚辭中的歷史文化及其對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價值,兩千多年來卻一直未被學界所重視。本書全面梳理了自王國維以來以楚辭觀照文明史研究的學術歷程,并立足于文本、相關史料及新近出土文獻,在既有學術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發掘了楚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運用楚辭研究中國古代文明。本書既對于當下上古歷史研究和楚簡、楚文化研究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且對于中國早期文明的史實建構,對構建可與西方平等對話的“中國古典學”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都意義深遠。
楚辭與古代文明 內容簡介
楚辭除具有很好的文學價值外,還蘊含了豐富的史料,故備受歷代歷史學者重視。近現代以來,隨著甲骨文、簡帛考古的突破,楚辭歷史研究已蔚為大觀。然而雖然學者積極提倡以考古資料研究楚辭中的歷史文化,但與其他領域(《九歌》、楚辭異文等)比較,已經落后,且滯后于考古學為楚辭學提供資料的進度。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書試圖以上古史事、古史人物及其事跡、神話和神祇為中心,運用歷史學、考古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以“二重證據法”為指導,從史料學角度出發,對楚辭所涉及的上古歷史文化進行考古學闡釋。 本書認為,楚辭中的許多歷史記載,經過考古資料的印證,證明了其真實可靠性;而其中的傳說、附益成分,也因考古資料尤其是出土文獻得以分解、辨明;對楚辭神話的探討過程,也是揭示上古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
楚辭與古代文明 目錄
**節 考古發現、楚辭與古代文明
第二節 本書的選題及理論方法
**章 從考古發現看《天問》上古史事
**節 五帝時代中期至夏初的夷夏關系
第二節 先商族史跡探析
第三節 有易氏歷史的考索
第四節 商末周初史事考
第五節 周昭王、穆王伐楚事跡說
第二章 楚辭古史人物及其事跡研究
**節 禹事跡研究(附夏啟事跡研究)
第二節 伊尹事跡辨正
第三節 梅伯事跡研究
第四節 姜太公事跡考
第五節 伍子胥事跡辨說
第三章 考古發現與楚辭神話、神祗研究
**節 高臺及與之相關的感生神話
第二節 秦簡《歸藏》與楚辭神話
第三節 湘君、湘夫人研究
第四節 子彈庫帛書《天象》篇與少司命
第五節 河伯祭祀研究
第四章 屈原的歷史觀及其創作來源——以《天問》為中心的考察
**節 屈原的歷史觀-一與上博簡《容成氏》篇古史傳說的比較
第二節 《天問》創作的來源問題
結語
附錄一
一、羿事跡辨析
二、楚辭“五子”說
三、水神“大波”考
四、屈氏的來源問題
五、楚人的來源和楚文化的形成
六、“鼎臑盈望”新解
七、再談漢儒對屈原的批評問題
附錄二
一、淺論孫作云先生的楚辭研究
二、讀《楚辭類稿》札記
參考文獻
后記
楚辭與古代文明 作者簡介
代生,1981年生,山東曲阜人,歷史學博士,現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齊魯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員。先后在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煙臺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師從安作璋、江林昌、范毓周先生學習,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先秦秦漢史、楚辭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在文、史、考古類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多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清華簡《系年》與東周國別史研究”1項,在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清華簡所見春秋史事研究”1項、省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重大招標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學位論文《考古發現與研究》獲得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