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秋之韻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5725261
- 條形碼:9787545725261 ; 978-7-5457-252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秋之韻 本書特色
謹以此作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的禮物!《秋之韻》是從作者退休后創(chuàng)作的近百篇散文中選取70多篇結(jié)集出版的散文集,其中一大部分作品根據(jù)所寫日記整理而得。書中許多人都是帶著感人的故事進入他筆下的。
秋之韻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通過點滴小事,抒發(fā)了對親人、友人、同學、同事、師長的情意,謳歌了社會新風貌,從中折射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奇跡,可見“往事回放”“良師益友”“可愛中國”“講好故事”“平陽新貌”“時評隨感”等單元。書中收錄了一些有關(guān)文藝理論、文學評論、作品鑒賞方面的文章,可見“讀書筆記”“‘茅獎’鑒賞”“文藝評論”“舊文歸檔”等單元。
秋之韻 目錄
往事回放
我的記憶:文藝學學科建設
大學生活片段
我小時候
災難
千山萬水總是情
發(fā)展黨員工作中的“聯(lián)系人”制度
我與時間老人對話
在畢業(yè)生聚會上的發(fā)言
笳笳、文文、焯焯的童年
買小板凳記
旋柿餅
良師益友
高貴的價值取向——緬懷陸梅林先生
詩人阮章競百年誕辰紀念
書法家趙望進印象
孫向東《人生·序》
我為有白向忠這樣的老同學而自豪
《山坳上的跋涉》序
歡送衛(wèi)燦金
懷念張明健
給老裴拜年
獨特的書畫展
可愛中國
出行更便捷——為慶祝新中國70華誕而作
只有中國的改革取得了成功——讀張維為《中國觸動》一書
三哥點贊黨的“三農(nóng)”政策
中條山走親戚見聞
空前隆重的紀念活動——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簡述
宇航員回家
講好故事
難以忘卻的《絕命后衛(wèi)師》故事
半條被子的故事
奶奶講故事
對我精神上的洗禮
讀書筆記
何謂“中國共產(chǎn)黨的韌性”
馬克思恩格斯是“民主社會主義者”嗎——評《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
讀詩人阮章競的三部著作
北大新任校長的十句話
黃蜂、雞、兔子的經(jīng)驗教訓
“茅獎”鑒賞
新中國奠基石的頌歌——讀劉白羽長篇小說《第二個太陽》
《白鹿原》是史詩性的長篇小說
《將軍吟》是一部好小說
抗戰(zhàn)小說也能這樣寫——讀王火長篇小說《戰(zhàn)爭和人》
內(nèi)容新穎敘事視角獨特——讀阿來長篇小說《塵埃落定》
文藝評論
曹征路中篇小說《那兒》的意義
人之常情“無理而妙”——讀孫桂紅長篇小說《人之常情》
“親情”的贊歌——讀王雙定長篇小說《為啥拋棄我》
大象恩仇分明令人動容——讀沈石溪動物小說集《老象恩仇記》
廣、實、簡——讀汪曾祺散文集《蒲橋集》
藝術(shù)家的勇氣——讀魯順民散文集《天下農(nóng)人》
“李翁”能否定“施翁”嗎
《試錯的散文》是在“挑戰(zhàn)不可能”——與周曉楓商榷
《大河兒女》是一部好電視劇
《好大一個家》的虛假性
時評隨感
理性認識實現(xiàn)社會平等共同富裕
對“超前消費”思想的質(zhì)疑
“一黨專政”論是淺薄的政治觀念
現(xiàn)在誰還讀書
教育孩子方法面面觀
也談中小學輔導班亂象
中小學減負措施為什么遭到抵制
上當受騙錄
平陽新貌
參觀望河樓所想到的
鑼鼓橋的文采
文化一條街——鼓樓南北街游覽紀實
給臨汾公交點贊
我享受到的便民服務
舊文歸檔
作家、學者孰“更偉大”——同李景陽、彭妙艷商榷
讀欒保俊評論張平長篇小說《抉擇》有感
質(zhì)量是學報的生命——讀楊榮星《中國學報編輯學導論》
小說創(chuàng)作
妄想癥患者日記(小說)
附錄
讀《大學生活片段》一文有感
讀《不平衡規(guī)律新論》
富有創(chuàng)見的概括與歸納——簡評《恩格斯文藝思想論》
春意姍姍來遲——推介《文藝理論研究叢書》
跨世紀的文藝理論研究叢書
個人簡歷
后記
秋之韻 節(jié)選
我的記憶:文藝學學科建設 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致力于文藝學學科建設工作。2003年文藝學碩士學位授予權(quán)申報成功,第二年文藝學又被評為山西省重點發(fā)展學科。這些成績的取得滲透著幾代人的心血,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付出者才會體味到。我是前期主持和參與者之一,我們走過的步履永遠銘刻在記憶的磁帶中。 夯實基礎初具規(guī)模 1984年后半年,我出任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斯時,系主任閆憲康、倪以還教授、何林天副教授牽頭,從1979年開始已招了四屆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碩士研究生。這是中文系、也是師大*早沒有學位授予權(quán)的研究生點。在這樣的學術(shù)氛圍習染下,僅有講師職稱的我也萌發(fā)了文學理論將來也要招研究生的夢想,并開始為之創(chuàng)造條件。文藝學學科建設的*基本的條件是在文學理論教學、科研和教師梯隊建設上狠下功夫。 在教學方面狠抓課程建設。努力將文學理論課程開全,除文學概論、美學、馬列文論等必修課外,根據(jù)系領(lǐng)導的要求,還開設了系列選修課: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理論史、20世紀中國四家美學論、漢語美學、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發(fā)展史、恩格斯文藝思想論、西方美學史、西方文藝理論、西方20世紀文藝理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人性人道主義專題講座等。系列選修課的開設拓寬了教學領(lǐng)域,為學生畢業(yè)論文選題和考研方向的選擇擴展了視野。多年來,中文系畢業(yè)生考人中國人民大學、北師大、復旦、華東師大、川大、南京大學等重點高校的文藝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的不在少數(shù)。同時也促使教師向一專多能教學科研型方向發(fā)展,所開的選修課就是他們的科研方向。這樣,就將文學理論教學定位在一個新的層次上,為文藝學學科建設奠定了學養(yǎng)基礎。 抓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這是文藝學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教研室定期、不定期組織聽課評課活動,相互交流借鑒,共同提高。要求教師在學年末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還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和要求,以利于改進教學方法。 作為教研室主任,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方面努力做出表率。1964年大學畢業(yè)分配到省委黨校文史教研室任教后,搞了兩年“四清”,接著是“文革”,一天講臺也未登過,直到1973年初調(diào)來師大,教學才算起步。為了提高教學能力,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本教研室解中平、林清奇等老師的課都聽過,還聽了閆憲康、聶恩彥、倪以還、黃竹三、李春芳、張明健等老師的課。同時采取自聽自評的方式,即每學期都要把自己的講課實況錄一次音,在家里反復聽,認真揣摩,連家人聽了錄音也給我指出“嗯、嗯”的語病。我很注重熟悉教學對象,給每屆學生上**次課時,都要搞一次問卷調(diào)查:姓名、性別、年齡、何時高中畢業(yè)、讀過的文學名著、讀過的文藝論著、是否喜歡文學理論課、對本科有何期待等項目。看了問卷,對學生的文學理論知識基礎基本有了了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要求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驗,自己每一學年、每一學期也要總結(jié)。由于長期積累,1993年被評為“三育人”模范,領(lǐng)導要材料時,總結(jié)出“三結(jié)合、三首位”的教學經(jīng)驗[以“要培養(yǎng)‘兩過硬’人才”為題載于《山西師大報》(1993年12月30日);收入拙著散文集《光陰留痕》,三晉出版社,2012年12月版],努力培養(yǎng)思想品德、專業(yè)技術(shù)“兩過硬”人才。 抓教材建設。教材對教學就像劇本是一劇之本一樣,沒有優(yōu)質(zhì)的教材何談教學大綱的實施和教學水平的達標。因此,校、系領(lǐng)導都很重視教材建設工作。我國*早的文學理論教材是初版于1925年10月馬宗霍的《文學概論》,觀念陳舊。新中國成立前的教材多是翻譯西方的,唯心主義哲學觀是其指導思想;新中國成立初大都是翻譯蘇聯(lián)的,存有教條主義和庸俗社會學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末,毛澤東強調(diào)在學習蘇聯(lián)時要自主創(chuàng)新,不要老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跑。60年代初才出版了以群主編的《文學的基本原理》、蔡儀主編的《文學概論》。新時期之初,教材奇缺,將這兩部教材修訂出版作為指定教材,但仍存有極“左”思潮影響的痕跡,師生都不甚滿意。學生手里的教材只作參考,老師按1981年國家教委頒發(fā)的《文學概論》教學大綱講課。學生聽課要拼命記筆記,學習很不方便。編寫教材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我們先從編寫成人教材練筆。1984年教研室組織編寫山西省高等自學考試教材《文學概論》,與之相配套的輔導書是由解中平牽頭編寫的《(文學概論)百題解》(兩書均由省自考中心印發(fā))。1989年,我和林清奇參編成教辦組織的《中文自學手冊》(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一書,撰寫文學概論部分。在此基礎上,1992年,教研室計劃組織編寫本科生《文學概論》教材。我曾就1981年頒發(fā)的教學大綱是否修訂、編寫教材的依據(jù)和應注意的問題等,先后兩次向國家教委寫信咨詢。國家教委高教司文科處、師范處分別回函解答。正當我們即將開始編寫教材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童慶炳主編的教材《文學理論教程》,并被國家教委列入師范院校“國家級重點教材”。我們認
秋之韻 作者簡介
孫銘有,1940年7月出生,山西萬榮百帝村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中文系,曾任山西師大中文系文論教研室主任、教授。系省作協(xié)會員、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會員,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評委會文學理論學科組評委、《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編委從事本科、研究生文學理論教學科研工作。出版學術(shù)專著《不平衡規(guī)律新論》《恩格斯文藝思想論》,先后獲1995、1997年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山西師大科研成果一等獎。參編教材5部、自編1部。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50多篇、曾獲1985年山西省首屆趙樹理文學獎、1999年山西省社科研究成果優(yōu)秀獎。主編“文藝理論研究叢書”、共8部學術(shù)專著、200多萬字。自撰著作《馬列文論新探》獲2000年山西師大科研成果二等獎退休后發(fā)表散文近200篇、出版散文集2部、其中兩篇獲省直老齡委征文優(yōu)秀獎。一篇獲2011年《散義文選刊》全國征文三等獎。散文集《光陰留痕》獲“相約北京杯”一等獎。短篇小說《妄想癥患者日記》先后獲”《中國作家》金秋筆會全國征文”一等獎;《小說選刊》“首屆全國小說筆會”三等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