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康熙勤政-鞏固統一與理學治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31641
- 條形碼:9787520531641 ; 978-7-5205-316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熙勤政-鞏固統一與理學治國 本書特色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好學不倦、矻矻孜孜于經史的帝王并不多見,能夠勤政愛民的帝王亦是不多見,而能夠將好學、勤政與節儉兼融于一身而又將國家治理得卓有成效的帝王更是不多見,但康熙皇帝卻是這不多見的幾位古代君主之一。
康熙勤政-鞏固統一與理學治國 內容簡介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人物。他文治武功兼備,重視借鑒歷代王朝興亡盛衰的原由本末,勤政事,重德治,以儒家思想治國;他清除權臣,扭轉錯誤的治國方向;他致力恢復經濟與社會秩序,獎勵墾荒,輕徭薄賦,發展經濟;他注意整頓吏治,懲治貪污;他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消滅噶爾丹反叛勢力,進一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并成功地實現中俄東端劃界,奠定了今日中國疆域版圖的基礎;他重視文教,致力發展民族文化。在61年的政治生涯中,康熙帝以其堅韌不拔的努力,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使命,從而使他躋身于中國歷史上*為優秀的帝王之列。
康熙勤政-鞏固統一與理學治國 目錄
前言 康熙政風 綿恒永長
**章 初露鋒芒 強君弱臣
一、順治遺詔與四大臣輔政
二、清除鰲拜集團
三、設南書房,乾綱獨斷
第二章 消滅割據 鞏固統一
一、平定三藩之亂
二、統一與建設臺灣
第三章 親征朔漠 出兵安藏
一、平定準格爾叛亂
二、兩次出兵安藏
第四章 發展經濟 治理黃淮
一、鼓勵墾荒,輕賦蠲賑
二、治理黃河,興修水利
第五章 尊孔重儒 理學治國
一、“重儒重道”國策的實施
二、對文治的重視與提倡
第六章 清官宜扶 貪官宜懲
一、康熙初中期對吏治的整頓
二、康熙晚年治吏的松弛
第七章 打擊黨爭 駕馭監察
一、抑制朋黨,加強皇權
二、推行密折,駕馭監察
第八章 御門聽政 請訓陛見
一、堅持御門聽政制度
二、重視外官的請訓與陛見
結語 一代明君 功業千秋
附錄
一、主要參考書目
二、康熙帝行政大事記
康熙勤政-鞏固統一與理學治國 節選
一、順治遺詔與四大臣輔政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順治皇帝病逝于養心殿,臨終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玄燁即皇帝位,以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共同輔政,理由是四人“皆勛舊重臣,朕以腹心寄托”,要他們“勉矢忠藎,保翊沖主,佐理政務”。 順治皇帝的遺詔雖然是在他不省人事的情況下產生的,但經過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的認可,與皇帝的詔書具有同等效力。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四人都是從皇帝直接掌握的上三旗中選拔的元老重臣,他們都受到前攝政多爾袞的打擊迫害,或*早揭發多爾袞,被認為是*可靠、*值得信賴的。但這四人均非宗室。這種四大臣輔政體制,一反“從來國家政務,惟宗室協理”的祖宗成規。老謀深算的索尼,唯恐日后有變,在“遺詔”當眾宣示哭聲正哀之際,立即將這一潛在的難題挑明,以消除隱患。他用懇切的言辭跪告諸王貝勒說:“今主上遺詔,命我四人輔佐沖主,從來國家政務惟宗室協理,索尼等皆異姓臣子,何能綜理?今宜與諸王、貝勒等共任之!边@樣的時機,這樣的場合提出這樣的問題,迫使諸王、貝勒只能有一種答復:“大行皇帝深知汝四大臣之心,故委以國家重務,詔旨甚明,誰敢干預?四大臣其勿讓!彼髂岬闹t讓,換得了諸王、貝勒不敢干預的許諾,這就為四大臣輔政體制的順利實現掃清了障礙。于是(索尼)等誓告于皇天上帝和順治帝靈前,誓詞寓意深刻,而且不加掩飾。其中說:“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托,保翊沖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饋遺,不結黨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笔脑~中的這幾句,毫不掩飾地針對諸王、貝勒,防止他們拉攏輔政大臣,侵犯皇權。索尼等的誓詞,是效忠皇室、維護皇權的一種努力。輔政大臣體制順利實現,沒有引起任何爭議,是因為多爾袞以近支宗室親王攝政的種種弊端,如對幼年順治皇帝的輕蔑、對諸王貝勒的專橫,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為了避免歷史重演,大家都愿意接受這個現實而變更“惟宗室協理”的祖宗成法,代之以非宗室的四大臣輔政。四大臣輔政是政治體制上的重要變更。四大臣的地位只是“輔佐政務”,國家大事的裁決權仍然掌握在皇帝手里,這就進一步削弱了諸王、貝勒的權力,避免宗室結黨專權。 四大臣中名列首位的索尼,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早承家學,兼通滿漢蒙古文,以其智慧和勇敢,很受太祖、太宗的器重。清太宗逝世后,多爾袞召索尼議冊立,索尼擁立皇子,態度堅決,反對多爾袞繼承大統。福臨即位后,索尼與譚泰、圖賴、鞏阿岱、錫翰、鄂拜“盟于三官廟,誓輔幼主,六人如一體”。多爾袞擅權,六人盟誓解體,但索尼不改初衷,矢志輔立幼年皇帝,與多爾袞常有沖突,致遭嫉恨。順治五年(1648年),以“謀立肅親王”罪論死,后免死奪官籍其家,遣守沈陽昭陵。福臨親政,特旨召還,復世職,優加至一等伯,以內大臣兼議政。 蘇克薩哈,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崇德六年(1641年),隨濟爾哈朗攻錦州,有戰功,授牛錄章京世職。蘇克薩哈原隸多爾袞屬下。多爾袞死,蘇克薩哈與王府護衛詹岱等首告多爾袞謀移駐永平諸逆狀,及殯殮服色違制,由是引發對多爾袞生前罪行的清算。順治十二年(1655年),蘇克薩哈大敗劉文秀所部抗清武裝,六戰皆捷,因功晉世職為“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 遏必隆,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崇德六年(1641年)松錦之戰時,遏必隆力戰,擊敗明軍,護衛皇太極轉危為安,論功得優賞。七年進擾山東有功,予牛錄章京世職。皇太極暴死,遏必隆堅決擁立皇子,因此,與多爾袞有隙。順治二年(1645年)鎮壓李錦所部抗清武裝,又立戰功,進二等甲喇章京世職。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多爾袞擅權,尋隙報復,議處遏必隆革世職,籍沒家產一半。世祖親政后,詔復其職,令襲爵為一等公,旋授議政大臣,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初以護軍校從征,屢立軍功。天聰八年(1634年),襲牛錄章京世職,崇德二年(1637年)攻皮島又立戰功,起擢為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六年(1641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困錦州,鰲拜沖鋒陷陣,隨機決斷,五戰皆捷,軍功卓著,加世職為一等梅勒章京。崇德八年(1643年)十月,論功行賞,以鰲拜在錦州、松山、北京、山東諸處屢建戰功,由一等梅勒章京晉加為三等昂邦章京。順治元年(1644年),隨大兵定燕京,次年擢為一等昂邦章京。順治二年(1645年)隨阿濟格追擊大順軍至湖廣。次年隨豪格進兵四川,攻大西軍至西充。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以“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鰲拜死罪。世祖親政,授鰲拜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P20-22
康熙勤政-鞏固統一與理學治國 作者簡介
馬平安,1964年生,河南盧氏人,歷史學博士、博士后,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史、中國近代政治史。寫作出版《春秋何以無道》《戰國何以稱雄》《晚清變局下的中央與地方關系》《北洋集團與晚清政局》《中國政治史大綱》《中國傳統政治的基因》《中國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