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掬月流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517084
- 條形碼:9787556517084 ; 978-7-5565-170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掬月流香 本書特色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以“古韻杭風”為主題,編纂杭州風貌(城史文化)、杭州風景(山水文化)、杭州風華(名人文化)、杭州風跡(遺跡文化)、杭州風雅(辭章文化)、杭州風韻(藝術文化)、杭州風物(工藝文化)、杭州風情(起居文化)、杭州風俗(風俗文化)、杭州風尚(思想文化)等十個系列100余冊書。叢書著眼于傳播普及,以大眾讀者特別是年輕人為主要閱讀對象,突出“講故事、輕閱讀、易傳播”,力爭成為廣受讀者歡迎、宣傳推介杭州的“傳世之作”。《掬月流香》為該叢書之一,品讀杭州的溪、澗、泉,亦是在品詩詞、閱人世。
掬月流香 內容簡介
本書搜羅杭州全域內有重大歷史文化意義的溪、澗、泉,分四部分記錄了圍繞溪、澗、泉或以溪、澗、泉為背景而發生的一系列人文故事。 水是杭州的善睞明眸、溫柔眼波,也是杭州的風韻擔當。 江河湖海之外,如花簇、若星子般散落在杭州大地上的清溪、飛澗、流泉,展現了水的不同風貌與個性,擁有了詩詞的境界與意味。 這些溪、澗、泉邊逝去的人與事,成為杭州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魅力維度,掬月流香,如江南的一闋水韻詩詞,讀過之后,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淘洗與浸潤。
掬月流香 目錄
**章 隱秀涵容武林西
西溪:柳陌花街,三橋臥波
馬家塢溪:《秋燈瑣憶》作者蔣坦的“東隱之游”
王家塢溪:山水是*好的知音
老東岳溪:泰山神祗信仰的“西溪范兒”
龍駒塢溪:從天堂杭州到天涯萬里
流香溪:一溪兩山度四橋,十泉十峰花滿塢
東穆塢溪:戲劇大咖洪異的家族史備忘錄
西穆塢溪:《西溪百詠》誕生記
桐塢溪:中國版“楓丹白露”的“三陸”往事
直落塢溪:西溪也有五壯士
第二章 流動的小令
武強溪:陶淵明的靈感之源與朱熹的方塘悟道
梓桐溪:誰說武則天是唯一女皇
里商溪:大明**學霸的豪華版生日禮物
富強溪:“方仙翁”傳奇
賦溪:穿越喀斯特迷宮去看培風古塔
下涯溪:建德來處
蘆茨溪:范仲淹兩探曠代知己
葛溪:“金頭將軍”的時光之旅
琴溪:打卡“錢塘江詩路”上的天籟香氛秘境
昌化溪:游絲書與雞血石的故鄉
天目溪:蘇軾偶遇“此君”與斗茶神器
東苕溪:兩座古塔的愛情
進化溪:美人和英雄的背影
樓塔溪:天籟遺音,繞粱“十番”
第三章 渴望飛翔的靈魂
九溪十八澗:別有天地,自非人間
金沙澗:詩酒流芳沁風荷
龍泓澗:乾隆皇帝的遠方
慧因澗:“山抹微云君”月夜濯足
白水澗:明代醫生夢游“香格里拉”
第四章 透明的問號
虎跑泉:一泓清澄銀斗量,西湖雙絕天下聞
龍井泉:“茶道發燒友”的另一面
玉泉:魚樂國里的生命思索
六一泉:歐陽修與杭州的奇妙淵源
陸羽泉:一代茶圣的高光時刻與飄向日本的茶香
冷泉: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梅花泉:從南宋“空運”來宋高宗“直播帶貨”的免稅美酒
掬月泉:梅月沁心,松風砭耳,見證東坡生日靈峰雅集
西泠四泉:君子以金石雕刻時光、印記生命
金鼓泉:探秘金庸小說中的山洞實景
閱古泉:陸游的執念與傷痕
仆夫泉與后仆夫泉:琴禪詩書一相逢
筲箕泉:黃公望的逆襲之路
參寥泉:現實與夢境的九年之約
水樂洞泉:“粱祝”故事的背景音樂
貯月泉:聽文瀾前世梵音,尋杭州文心之根
參考文獻
掬月流香 節選
西溪:柳陌花街,三橋臥波 現在人們常說的西溪,是指那一片水網密布的絕美濕地。西溪濕地就像一幅壯闊豐美的畫卷,需要一個探尋的引子,或者說是美的脈絡,才能被我們具體感知。不妨就從那條叫作西溪又別名沿山河、西溪河的河流開始說起。 這條河流的美是無邊的。且不說它兩岸峰青如黛、梅枝橫斜、竹影婆娑、蘆花飛雪、茶香氤氳,也不說它所經之處史跡遍布、古剎林立、詩書浸染、民俗獨絕,只說那留下古鎮內與西溪長久相依相伴的三座古橋,就有無限趣味。 三橋柳陌描青葉,兩岸花街入畫圖 當年,北宋滅亡,宋室南渡,宋高宗雖沒能如愿在西溪建皇宮,但一句“西溪且留下”,讓杭州多了一個美麗的古鎮——留下鎮。 在留下,西溪水蜿蜒流淌,史料記載曾有十六座古橋如長虹臥波橫跨溪上,這些橋中有三座*為著名,人稱“溪市三橋”。溪岸人家臨水而居,沿溪遍植柳樹,家家栽花種草,人們滿懷對美的向往,用勤勞的雙手營造出了古橋映波、綠柳依依、繁花滿街的生活畫卷,遂成就了“三橋柳陌,兩岸花街”的西溪勝景。 文人當然不會放過吟詠美景的機會。明釋大善編著的《西溪百詠》中有《三橋柳》詩:“綠楊夾岸兩依依,覆遍虹梁風日微。青葉交濃忘夏至,白花漫散識春歸。人家傍樹張茅店,鳥鵲乘陰刷羽衣……” 對于花市,《西溪百詠》是這樣描繪的:“家戶芳菲喜不孤,人煙桃李勝西湖。嬌欺艷婦留香閣,色映云山入畫圖。波里鷗鳧浴彩影,溪旁蛺蝶戲花須。獨憐兩岸三橋在,萬綠干紅一樹無。”清代文人大咖陳文述也用詩句點贊“三橋花市”道:“三橋多垂柳,濃陰覆雁齒。居民多種花,紅香三四里。如游眾香國,如入華鬢市。” 那么多的花與柳,流不盡的西溪水,用柔美鮮活映襯著古橋的幽遠安靜。花柳與清溪,都想聽聽橋的古老故事。 忠義橋一三橋還道中橋勝,兩岸偏言上岸春 “溪市三橋”,兩小一大。兩座個頭小的,分別叫作“慶春橋”和“盈春橋”,唯獨中間個頭*大的那座橋沒有名字,在很長的時間里,人們就叫它“大橋”。 1981年,留下鎮有個叫沈雍方的辦事員進行地名普查工作時,覺得“大橋”這個名字太簡單草率,與這座古橋精巧的設計、美麗的石雕以及撲面而來的濃烈的歷史文化韻味很不相稱,便開始查找各種史料。*后在《西溪百詠》里。沈雍方發現了這樣的記載:“市上三橋惟忠義橋*大,居中虹起,石色光細,蓋良工巧心,故與眾橋異,宋孫侯所建也,兄弟愷篤,故名忠義。”后面還附有一首詩:“兄忠弟義里中稱,又布河粱便市民。云石合門桃浪暖,彩虹跨水化龍新。三橋還道中橋勝,兩岸偏言上岸春。昔日淳風揚姓字,只今誰是問橋人?”此外,《西溪梵隱志》《西湖漁唱》《民國杭州府志》等文獻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大橋”原來叫“忠義橋”。隨著對忠義橋的了解逐漸深入,人們發現釋大善說的“三橋還道中橋勝”是有依據的,忠義橋確實是一座略勝一籌的橋:它年紀*長——建于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是杭州現存*早的古代橋梁;它獨一無二——是杭州唯一一座宋代橋梁;它是妥妥的“國寶”——2019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忠義橋的故事原本可以更加豐富飽滿,但我們卻無法獲知更多,兄忠弟義的細節不小心被遺落在了光陰深處,現代人只能在歷史留白處遙望、想象。 P5-7
掬月流香 作者簡介
王海俠,1977年生于陜西寶雞,西安市作協會員、華商報簽約作者,畢業于西北大學,喜愛唐詩宋詞與中華傳統文化,潛心于生活美學,作品散見于《讀者校園版》《延安文學》《小品文選刊》《思維與智慧》《雜文選刊》及《人民日報》海外網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