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話語考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714784
- 條形碼:9787569714784 ; 978-7-5697-147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話語考察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書稿從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語境談起,從本體論和方法論兩個范疇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本體論主要介紹了少數民族文學的界定、少數民族文學的民族性、多民族文學史觀、少數民族文學的現代性、少數民族文學中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少數民族口承文學以及中國少數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等內容,方法論主要介紹了少數民族文學審美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社會學研究、少數民族文學文化學研究、少數民族文學比較研究、少數民族文學傳播學研究、少數民族女性主義文學研究、少數民族文學人類學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生態批評等內容。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話語考察 目錄
本體論: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理論話語
一、“少數民族文學”的界定
二、少數民族文學的“民族性”
三、多民族文學史觀
四、少數民族文學的“現代性”話語
五、少數民族文學中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
六、少數民族口承文學
七、中國少數民族母語、雙語、雜語文學
八、少數民族文學“民間”話語
九、中國多民族文學關系
十、少數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
方法論: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批評話語
一、少數民族文學審美研究
二、少數民族文學社會學研究
三、少數民族文學文化學研究
四、少數民族文學比較研究
五、少數民族文學傳播學研究
六、少數民族女性主義文學研究
七、少數民族文學人類學研究
八、少數民族文學生態美學研究
后記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話語考察 節選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話語考察》: 少數民族文學要實現“現代性”的轉變,在今天全球性多元文化語境下,必須正確處理民族性與現代性、民族文學與漢文學、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等的關系,其中,民族性與現代性關系的處理,更是影響當代民族文學走向的關鍵問題。因為隨著民族文化身份/認同的覺醒,民族文學的民族性書寫越來越成為一種對抗現代性、消解啟蒙話語的工具,在有的人口極少的民族文學中還出現一種“反智主義”傾向,這是值得警惕的。民族性作為在歷時性文化積累中形成的一種民族文化精神和獨立品格,不僅意味著民族作家的作品要保持自身的地域風俗、生存方式、審美習慣的書寫,也應該意味著擺脫話語的單一視角,站在現代性立場上重新審視和反省民族生存狀態和精神風貌,在多元文化交匯、沖撞、融合的共時性語境中,把握民族群體的精神走向和生存境遇,顛覆認同式啟蒙的具有理性批判意識的精神書寫。傳統的民族性只有參與到現代性對話中才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二者對話融合的程度才是具有“現代性”的民族性在少數民族文學文本中的滲透程度。特別是在全球化后殖民主義時代,各民族文學交流日益頻繁和深入。因此,李長中強調說:“當代民族文學要勇于超越自我的意識形態認同、超越自我的地域政治想象,審視自我對本民族行為方式、思維習慣及文化心理‘傳統’的建構,放棄回到傳統純正身份的夢想。如此,才能超越依照他者形成的經驗模式規范自己豐富多彩的文學書寫的空想,從現代性現實出發,在主動與他者碰撞、對話、交流中建構一個可以把握自己主體、表述自己意愿、并把自己寫在這個共同架構中的世界文學場景。”①他的這番議論,讓我們不得不細細打量民族文化精神的常與變,深刻認清民族片面性和封閉性日益成為不可能的事實。因此各民族文學只有以其獨特性和差異性相互混雜、吸收、豐富直至超越,才能真正重塑“全球本土化”的現代性價值立場。 梳理從不同角度討論少數民族文學現代性建構的眾聲喧嘩的話語現場,模糊混亂中有些聲音卻越來越清晰,對于中國文學(當然也包含少數民族文學)卷入現代性構建的混響雜聲,李怡引用王富仁先生的見解,提醒大家注意一個事實:“中國現代文學之所以至今被當作外國文學的一個影子似的存在,不是因為中國現代文學就沒有自己的獨立性,而是我們概括中國現代文學現象的概念大都是在外國文學,特別是西方文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然后他在清理現代性多重歧義的基礎上,提出了真正具有中國文學特色的現代性建構愿景:“當中國學術界不再以‘緊跟’了西方學界的話語作為自我肯定的標準,當中國文學的闡釋已經獲得了屬于自己文學現象的概念,當‘現代性’不再是某種自信心的表達時,那中國文學的研究才真正步人了健康的軌道,而在這個時候,‘現代性’才可能成為中國自己的‘現代性’——如果真的存在那樣一種文學的與生存的‘性’的話。”顯然,這個目標實現的過程本身,就是中華各民族文學在世界文學格局中建構起來的*具“現代性”的話語。 在少數民族文學現代性構建討論中,還有一種聲音也不應該忽略。有文學人類學家用人類學的認知性質和知識結構中的非西方中心、非主流、非貴族化傾向,解構西方現代知識/學科所謂的普適性,重構以少數族裔和弱勢話語為特色的、另類視角的全新知識系統。運用人類學的文化相對主義原則、文化多樣性原則和地方性知識范式,確立后現代知識觀,挑戰和取代現代性知識觀的學理基礎。葉舒憲從人類學立場出發,批判了文野二分的中國文化觀和西方現代性文學觀,試圖突破多數與少數、主流與支流、正統與附屬的二元對立模式,淡化中心敘事,顯示出重建人類學“后現代”意義上的“通識”性中國文學的理論抱負。 ……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