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費爾巴哈文集(第6卷):宗教本質講演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8086
- 條形碼:9787100208086 ; 978-7-100-20808-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費爾巴哈文集(第6卷):宗教本質講演錄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外國哲學、馬克思主義本書的內容是1848年12月到1849年3月費爾巴哈在海德堡做的演講,在這些演講里,費爾巴哈繼續發揮其在《宗教的本質》一書中的思想,認為是人創造了上帝,而非上帝創造了人,上帝不過是人的不同需要的體現,神學則是人*內在情感和觀念的展現。在費爾巴哈看來,所有的神學都是人類學,并且,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上帝終將消失,因此哲學應當努力從神學和思辨的理性主義轉向健全的人類學。在本書中,費爾巴哈的宗教思想和自然哲學思想達到成熟,其自然哲學的宗教觀對鮑威爾和馬克思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費爾巴哈文集(第6卷):宗教本質講演錄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是1848年12月到1849年3月費爾巴哈在海德堡做的演講,在這些演講里,費爾巴哈繼續發揮其在《宗教的本質》一書中的思想,認為是人創造了上帝,而非上帝創造了人,上帝不過是人的不同需要的體現,神學則是人*內在情感和觀念的展現。在費爾巴哈看來,所有的神學都是人類學,并且,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上帝終將消失,因此哲學應當努力從神學和思辨的理性主義轉向健全的人類學。在本書中,費爾巴哈的宗教思想和自然哲學思想達到成熟,其自然哲學的宗教觀對鮑威爾和馬克思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費爾巴哈文集(第6卷):宗教本質講演錄 目錄
序言
**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第十一講
第十二講
第十三講
第十四講
第十五講
第十六講
第十七講
第十八講
第十九講
第二十講
第二十一講
第二十二講
第二十三講
第二十四講
第二十五講
第二十六講
第二十七講
第二十八講
第二十九講
第三十講
附錄和注釋
費爾巴哈文集(第6卷):宗教本質講演錄 節選
《費爾巴哈文集(第6卷):宗教本質講演錄》:這里,我們同時得到一個極可使人心服的證據,證明自然界取消了神的存在,反之神的存在也取消了自然界。既然有個神存在,還要世界、還要自然界做什么呢?既然有個完善的實體存在,像人對于神所想象的一般,還要一個不完善的實體做什么呢?一個完善實體的存在,不就取消了一個不完善實體的必然性和基礎么?不完善性可以納入于完善性之中,完善性卻不能融入于不完善性之中。完善性含有不完善性的意義在內;不完善的東西要變成完善的東西,男孩要變成男人,女孩要變成女人,凡是低級的東西都力求成為高級的;但是,我倘若并不糊涂,怎能從*高的本質去引伸一個較低的本質呢?我倘若不是無理智的,怎能說無理智的本質是從一個理智本質產生出來呢?一個精神怎樣能產生無精神的本質呢?倘若我設想有個神并正確地推論,認為神能創造東西,但神性除了產生神、產生與它相同的本質以外,永遠是不能生產的東西,那末神能創造什么東西呢?倘若有個神,他不用眼睛能看,不用耳朵能聽,我又怎樣能從他引申出眼睛和耳朵呢?眼睛和耳朵的存在,其意義、目的、本質和必然性,不過是看和聽罷了;但既然有個沒有眼睛能看的實體,那么還要眼睛做什么?眼睛不就因之喪失了存在的基礎么?“創造眼睛者,他怎樣不會看呢?創造耳朵者,他怎樣不會聽呢?”但是已經能看的,他創造眼睛出來做什么用呢?眼睛存在,因為沒有眼睛就不是一個能看的東西,但并非因為有了一個能看的東西才有眼睛存在。眼睛所以存在,乃是由于自然界,至少高等生物,有了要看的沖動,有了向光的欲望,有了眼睛的需要和必然。人們時常說:沒有一個神,世界就是不可解釋的;但這話的反面才是真理,即:有了一個神,世界的存在才是不可解釋的,因為那時世界是完全多余了的。只有當我們認識了自然界以外沒有任何存在,形體的、自然的、感性的存在以外沒有其他的存在時,當我們將自然界放在它自己上面時,因之當我們認識到關于自然界基礎問題其實就是關于存在基礎問題時,世界、自然界才是可以解釋的,我們才能發現出自然界存在的一個合理的基礎,假如我們另外尋找這樣一個基礎的話。但是,“為什么有物存在”這個問題乃是一個愚蠢的問題。古時有神論者說,世界在神里面有其基礎——這話是錯誤的;寧可說,倘若有個神,世界便沒有存在基礎了。從神不能夠推究出什么其他的東西;神以外的一切其他東西,都是多余的、虛幻的、烏有的;我怎樣會想從神去引申和解釋這些東西呢?但是把這個推論顛倒過來也是對的。倘若有個世界,倘若這個世界是一種真理,倘若這種真理保證了世界的存在,那么一個神就不過是一個夢想,不過是人所想象的,僅在人的幻想中存在的一個東西罷了。但是這兩個推論,我們認為哪一個是對的呢?后一個是對的;因為,世界、自然界,是直接地感性地確定的東西,是不可懷疑的東西。從某對象的存在去推論它的必然性和本質性,比較從某東西的必然性去推論它的存在要合理得多;因為,這個必然性,這個并沒有建立于存在上面的必然性,只能是一個主觀的、被想象的必然性。倘若沒有水、沒有光、沒有熱、沒有太陽、沒有面包,總而言之,沒有任何生活資料,那也就不能有人,不能有任何生命。所以從存在去推論必然性,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完全正確地推論說:既然沒有無機的自然界就沒有生命,那么生命也就是只依靠自然界而存在的了。我們感覺到,我們知道,沒有水我們是要渴死的,沒有食物我們是要餓死的;我們感覺到,我們知道,對我們施行這樣好的影響的,乃是水和食物本性上所具有的特別的力量。我們為什么要從自然界剝奪去這種力量而將它歸功于一個與自然界不同的東西、歸功于一個神呢?我們的存在僅僅由于自然界的這種力量、這種本質,沒有它們就沒有我們,它構成了我們的存在的必要因素或基礎;不是一個神假手于這些事物,而是這些事物用自己的力量,無須乎神而維持著我們——我們為什么要否認我們的感官和理性那么明顯地告訴我們的事情呢?因為,一個神需要這些非神性的鄙賤的手段,如水和面包,做什么用呢?同樣,水和面包在其固有的物質本性上既然能夠發揮其影響,又為什么需要一個神呢?但是,還是回到本題來罷!……
費爾巴哈文集(第6卷):宗教本質講演錄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1804-1872),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視為德國古典哲學和馬克主義哲學之間的橋梁,其哲學深刻地影響了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瓦格納和尼采等幾代思想家,費爾巴哈哲學中的唯物主義更被看作是馬克思唯物主義的理論來源。 譯者簡介: 榮震華,著名翻譯家,在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多部譯著,包括《基督教的本質》《神學論文集 哲學的慰藉》《埃克哈特大師文集》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