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挖掘、配置及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932203
- 條形碼:9787550932203 ; 978-7-5509-322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挖掘、配置及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特點及水土流失治理沿革與演變進行了梳理, 識別挖掘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及配置模式, 并對典型技術和配置模式的效益進行系統評價。主要內容包括: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水土流失治理的概述 ;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和配置模式的識別和挖掘, 典型技術、配置模式的演替及效益評價 ; 典型小流域生態建設治理效果的監測及生態服務功能的評估 ; 黃土高原典型工程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式的仿真研究 ; 黃土高原典型生態治理技術配置方案的推介。全書基本上涵蓋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的主要領域, 旨在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挖掘、配置及評價 目錄
前 言
第1 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概述 (1)
1.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影響因素 (1)
1.2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類型 (9)
1.3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分區 (13)
1.4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預報 (15)
第2 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概述(18)
2.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總體情況 (18)
2.2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沿革與演變(19)
2.3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成效 (48)
第3 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識別挖掘(53)
3.1 生態治理技術識別挖掘的依據和原則(53)
3.2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庫(54)
3.3 主要生態治理技術及效益(67)
第4 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配置模式與評價(89)
4.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配置原則 (89)
4.2 黃土高原典型區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配置模式(89)
4.3 黃土高原主要治理階段典型配置模式(94)
4.4 不同治理階段典型配置模式評價(99)
第5 章 黃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生態建設治理效果監測 (112)
5.1 典型小流域的選取原則 (112)
5.2 安塞南溝小流域基本概況(113)
5.3 監測的主要指標及計算方法 (116)
5.4 小流域植被覆蓋與土地利用變化分析(124)
5.5 小流域景觀格局變化特征(129)
5.6 小流域土壤侵蝕時空變化(135)
5.7 小流域土壤主要理化性質變化(148)
第6 章 黃土高原典型治理小流域生態服務功能評估 (157)
6.1 小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157)
6.2 小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分析 (166)
第7 章 黃土高原典型工程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式仿真研究(170)
7.1 工程區概況(170)
7.2 榆神府礦區水土流失規律(172)
7.3 榆神府礦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型構建(178)
7.4 榆神府礦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型檢驗與仿真(187)
7.5 榆神府礦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優化策略 (200)
第8 章 黃土高原典型生態建設治理技術配置方案的推介 (205)
8.1 典型配置模式的適用條件 (205)
8.2 典型配置模式關鍵技術 (206)
8.3 推介與應用注意事項 (206)
參考文獻 (209)
第1 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概述 (1)
1.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影響因素 (1)
1.2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類型 (9)
1.3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分區 (13)
1.4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預報 (15)
第2 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概述(18)
2.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總體情況 (18)
2.2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沿革與演變(19)
2.3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成效 (48)
第3 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識別挖掘(53)
3.1 生態治理技術識別挖掘的依據和原則(53)
3.2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庫(54)
3.3 主要生態治理技術及效益(67)
第4 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配置模式與評價(89)
4.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配置原則 (89)
4.2 黃土高原典型區域水土流失生態治理技術配置模式(89)
4.3 黃土高原主要治理階段典型配置模式(94)
4.4 不同治理階段典型配置模式評價(99)
第5 章 黃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生態建設治理效果監測 (112)
5.1 典型小流域的選取原則 (112)
5.2 安塞南溝小流域基本概況(113)
5.3 監測的主要指標及計算方法 (116)
5.4 小流域植被覆蓋與土地利用變化分析(124)
5.5 小流域景觀格局變化特征(129)
5.6 小流域土壤侵蝕時空變化(135)
5.7 小流域土壤主要理化性質變化(148)
第6 章 黃土高原典型治理小流域生態服務功能評估 (157)
6.1 小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157)
6.2 小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分析 (166)
第7 章 黃土高原典型工程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式仿真研究(170)
7.1 工程區概況(170)
7.2 榆神府礦區水土流失規律(172)
7.3 榆神府礦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型構建(178)
7.4 榆神府礦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型檢驗與仿真(187)
7.5 榆神府礦區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優化策略 (200)
第8 章 黃土高原典型生態建設治理技術配置方案的推介 (205)
8.1 典型配置模式的適用條件 (205)
8.2 典型配置模式關鍵技術 (206)
8.3 推介與應用注意事項 (206)
參考文獻 (209)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