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5548173
- 條形碼:9787805548173 ; 978-7-80554-81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精裝) 本書特色
人民共和國 堅實的基礎在于 的公民,所以我從 的公民開始,先后強調了人的尊嚴、公平正義、社會誠信和包容博愛。它們不僅表達了我對北大政管同學的期待,也表達了我對整個中國社會政治進步的期待。 我喜歡讀書,偏愛學問。讀書對我既是學習,也是享受。在讀書中加深認識,解開一個個的學術之謎;在讀書中感悟人生,使自己一步步地前行。“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說:書中自有健康身,書中自有歡樂心。” 人的一生離不開親情和友誼。說起幸福生活,人們每每會想到健康的身心、成功的事業、富足的生活、甜蜜的愛情,不少人還會想到權力、金錢、名譽和地位等等,這些要素也確實與幸福生活相關。但是在我看來,如果缺少親情和友誼,即使具備了上述所有要素,人生同樣不會是幸福和 的。 少數媒體人對我的“天國的學問”和人生經歷感到好奇,我也破例接受了采訪。這便有了收錄在本書中的四篇訪談,它們既展示了我從一名地道的鄉村放牛娃轉變成大學教授的人生歷程,也體現了我從“塵世的學問”轉向“天國的學問”的學術關懷。
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學者俞可平教授離開中共中央編譯局重回北京大學后,首次將自己代表性的致辭、雜文、隨筆、專訪等結集出版,分為北大致辭、走讀人生、追念尊長、學術訪談四個部分,共計22篇文章,并精選作者不曾公開發表過的照片數十幅。 從一名地道的鄉村放牛娃通過高考上大學,再一步步攻讀碩士研究生直至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國本土政治學博士開山大師兄的漫漫求學之路;從中管干部到大學教授的身份轉變,秉承不左不右走人間正道,求解中國治理之謎的孜孜治學之路;從“塵世的學問”到“天國的學問”的士大夫氣質,將更多時間和主要精力放在純學問的探尋上,開始“仰望星空”……透過作者的成長足跡、讀書心得、親情友誼、興趣愛好,可以窺見一位知識分子的人生感悟、理想追求、學術志業和家國情懷。
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精裝) 目錄
**部分 北大致辭…………………………………1
1. 做什么都要有底線…………………………………5
2. 做一名共和國的優秀公民…………………………9
3. 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15
4. 像追求陽光一樣去追求正義…………………… 23
5. 誠信是人類的崇高價值………………………… 34
6. 包容成就偉大…………………………………… 44
第二部分 走讀人生…………………………………53
7. 走路
——紹興師專憶往……………………………… 57
8. 要有一根筋…………………………………………65
9. 出國憶今昔…………………………………………74
10. 圣人養賢以及萬民
——重讀王安石《讀孟嘗君傳》………………86
11. 仁者有壽智者有福
——在《周有光文集》首發式上的講話………91
12. 博愛是一種境界
——陳祖楠老師《修德求真》讀后……………95
第三部分 追念尊長……………………………… 103
13. 花山村的一位普通農民
——紀念我的父親…………………………… 107
14. 高尚是一種力量
——讀溫總理《再回興義憶耀邦》有感…… 118
15. 穿透心靈的人格魅力
——懷念徐雪寒前輩………………………… 124
16. 這才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
——悼吳江同志……………………………… 143
17. 仕而優則學
——追念羅豪才老師………………………… 154
18. 學兄、同事、朋友
——憶張世鵬教授…………………………… 161
第四部分 學術訪談……………………………… 171
19. 樂山樂水, 窮理究變………………………… 175
20. 探尋中國治理之謎…………………………… 221
21. 學者俞可平…………………………………… 247
22. 政治學的魅力………………………………… 267
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精裝) 節選
幸福是一種個人的主觀體驗,它是人們在需求和欲望得到滿足時產生的愉悅感。但是,幸福除了個人的主觀體驗之外,還包括物質生活水平、基本政治權利和自我價值實現程度等綜合因素。這些要素通常要受到客觀現實條件的制約,因此,人類的幸福與社會的外部環境密切相關。正如羅素所說:“人們的幸福與社會制度和個人心理相關,我們需要通過改造社會來增進人類的幸福。”對于一個饑餓中的人來說,吃飽肚子就是*大的幸福;對于一個解決了溫飽但沒有人身安全的人來說,獲得安全就是*大的幸福;對于一個有人身安全卻沒有自由的人來說,得到自由便是*大的幸福。在所有人類幸福中,有尊嚴的幸福,是*高的幸福。追求一種有尊嚴的幸福,正是我對各位的真誠祝愿。 那么,尊嚴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說有尊嚴的幸福,是人生的*高幸福? 尊嚴*初的意義,是人的某種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受到應當受到的承認和尊重,這種思想幾乎與人類文明同時產生。但在傳統社會,尊嚴至多是人的一種“外在價值”。到了現代社會,尊嚴才成為人的“內在價值”和本質屬性。作為人人天然擁有的內在價值,人的尊嚴超越其他所有價值,具有至高無上的性質。它表明人本身就是目的,而非實現其他任何目的的手段。把人當作純粹的工具使用,本質上就是剝奪人的內在價值,侵犯人的尊嚴。先賢說“士可殺,不可辱”,強調的正是尊嚴對于生命的意義:有時候,人的尊嚴值得用生命去維護! 人的尊嚴基于人類理性和德性之上,它給人以自我和自主,使人幸福;它給人以博愛,使人高尚。 基于理性之上的尊嚴,要求每個人都具有內在的自尊性,在社會交往中不失去自我;同時也充分尊重他人的個性和自由,不強求人與人之間思想和意志的一律。任何人都不是別人的主人,強使自己成為別人的主人,或者強迫奴役別人,就是強制性地剝奪他人的尊嚴,也就是剝奪他人的人格。 基于德性之上的尊嚴,要求每個人都內在地具有一種良知,并且在社會交往中堅守自己的良知。失去人的良知,便是喪失人的德性和尊嚴,便是失去人性。 尊嚴也是人與人交往的首要原則。每個人不僅要把自己看作人,也要把別人當作人來看。要把自己看作人,首先就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以犧牲尊嚴去換取權力和利益,就是喪失自己的人格。同樣的,要把別人看作人,就要把尊嚴給予他人;用利益和權力去損害他人的尊嚴,不僅違背人道,而且終將被人唾棄。 由此可見,有尊嚴的幸福之所以是人類*高的幸福,是因為尊嚴是人的本質屬性和內在價值,失去尊嚴,人的生命和生活就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有尊嚴的幸福,不僅需要有體面的生活和健全的身心,更需要人格的獨立、自由和平等;不僅需要基本生活物質的滿足,更需要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僅需要自我的滿足,更需要社會的尊重。尊嚴不是用權力和財富去獲取外在的滿足,而是用生命和愛心去體驗內在的美好。 尊嚴不是奢侈品,并非高不可觸,它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中。衣食無憂、安居樂業關乎尊嚴,不為五斗米折腰、上學看病不用求人也關乎尊嚴;體面的生活、健康的身體關乎尊嚴,貧困不潦倒、身殘志不短也關乎尊嚴;和睦友善、尊老愛幼關乎尊嚴,反抗暴行、伸張正義也關乎尊嚴;不依附權貴、不仰人鼻息關乎尊嚴,自由地思想、不受恐懼地表達,也關乎尊嚴;得到榮譽、受到獎賞關乎尊嚴,不當眾遭受羞辱、不被污名化也關乎尊嚴;作威作福、恃強凌弱關乎尊嚴,助紂為虐、媚上欺下也關乎尊嚴;遵紀守法、維護正當權益關乎尊嚴,參政議政、關心國家大事也關乎尊嚴。有的時候,說一句“抱歉”、道一聲“謝謝”關乎尊嚴;有的時候,給一個微笑、伸一只援手,也關乎尊嚴。 總而言之,尊嚴無價,人格無價。古人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又說“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尊嚴為代價,去追求低俗的所謂幸福生活。希望你們畢業后能夠堅守道德良知和民主法治的底線,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權貴面前不彎腰,在邪惡面前不退讓,在利誘面前不墮落。 “天下為公,報國為懷。”對于我們政管人來說,僅僅追求自己的尊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幫助身邊的其他人去維護他們的尊嚴,要努力通過推動社會的進步,去維護所有人的尊嚴。希望同學們畢業后,要平等地把尊重給予每一個人,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要努力去推動社會的政治進步,只有在民主法治的條件下,每個人的尊嚴才能*大限度地獲得維護和保證。 同學們,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你們的尊嚴和幸福生活,只能依靠你們自己并通過適當的法律制度去爭取。依賴于人類自己并通過具體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來維護和保障人的基本權利,進而維護人的尊嚴,是人類終于找到的實現自我解放的唯一正確道路。維護每個人的尊嚴,讓每一位公民過上一種有尊嚴的幸福生活,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責任。公民因為正當的言行而失去尊嚴,不僅是個人的羞辱,也是國家的羞辱。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每一個人擁有一種尊嚴而幸福的生活,應當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真正目標,這也是我對每一名政管畢業生的良好祝愿!
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精裝) 作者簡介
俞可平,著名學者,政治學家,北京大學學術委員、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哲學政治學雙學科博士生導師,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名譽博士。曾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美國哈佛大學和杜克大學、德國自由大學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或高級研究員。因倡導“治理”“善治”“社會治理”“全球治理”“官民共治”“增量民主”“政府創新”“動態穩定”“協商民主”等而廣受關注,其《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曾引起極大反響;創辦在政界、學界有廣泛社會聲譽的“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和“中國社會創新獎”;主持研制“中國國-家-治理評估指標體系”和“中國社會治理評估指標體系”;主持創立國-*-級-的“中國民主治理數字化平臺”;組建由國內多所重點高校參與的“全國治理研究協作網絡”;創辦國內*個以治理研究為主旨的學刊《中國治理評論》。 俞可平教授曾長期參與中央重大決策調研,并擔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主持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大型國際合作課題。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政治哲學、中國政治、比較政治、治理與善治、全球化、公民社會、政府創新,共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00多篇,專著、合著、編著100多種。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