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自由主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18685
- 條形碼:9787100018685 ; 978-7-100-01868-5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由主義 內容簡介
《自由主義(漢譯名著本)》作者認為,自由主義是這樣一種信念:社會能夠安全地建立在個性的這種自我指導之上,才能建立起一個真正的社會。自由是社會的必需,自由只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自由與平等緊密結合,社會是仲裁人,其任務是主持公道,防止濫用高壓力量。國家的職責是:為頭腦和個性創造據以發展的條件,使公民能依靠自身努力獲得所需的一切。 《自由主義(漢譯名著本)》主要包括了在自由主義以前、自由主義諸要素、理論的發展等九章內容。
自由主義 目錄
第二章 自由主義諸要素
1.公民自由
2.財政自由
3.人身自由
4.社會自由
5.經濟自由
6.家庭自由
7.地方自由、種族自由和民族自由
8.國際自由
9.政治自由和人民主權
第三章 理論的發展
第四章 自由放任主義
第五章 格萊斯頓和密爾
第六章 自由主義的核心
第七章 國家和個人
第八章 經濟自由主義
第九章 自由主義的未來
自由主義 節選
另一方面,這個簡單的聯合有極其嚴重的局限性,*終導致城邦制崩潰。聯合生活的責任特權不是奠基于人類個性的權利,而是奠基于公民身份的權利,而公民身份從來不跟著社會一同擴展。居民中包括奴隸或農奴,在許多城邦中有大批原初被征服的人的后代,他們本身是自由的,但被排斥在統治圈子之外。盡管社會狀況相當單純,城邦卻經常被派系糾紛分裂——一部分也許是老的氏族組織遺留下來的影響,一部分也許是財富的增長和新的階級劃分的結果。派系的弊病因城邦處理各城邦間關系問題失當而變本加厲。希臘城邦堅持其自治權,雖然本來可能解決問題的聯邦原則*終被采用,但是在希臘歷史上為時已晚,挽救不了城邦的命運。 羅馬的建設性天才想出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應付日益擴大的關系中所包含的政治問題。羅馬公民身份被擴大到包括整個意大利,后來又擴大到包括地中海流域的全部自由人。但是這種擴大對于城邦的自治甚至更為致命。意大利人無法在羅馬廣場或馬斯平原集會以選舉執政官和通過法律,公民身份擴大得愈廣泛,對政治目的也愈無價值。事實上,羅馬的歷史可以當作一個絕好的例證,它說明,要建立一個大帝國,只能以依靠軍事力量的個人獨裁為基礎,并以有效的官僚機器來維持和平與秩序,除此以外,要在任何其他基礎上建立這個帝國,是何等的困難。在這個巨大的機構中,軍隊是權力的中心,或者不如說,每支駐扎在某個遙遠邊境基地上的軍隊都是一個潛在的權力中心。一個早已公開的“帝國的秘密”是:羅馬以外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立一個皇帝,雖然當皇帝的人始終有點神圣,法學家也念念不忘皇帝體現人民意志這一理論,事實卻是:皇帝是一支強大的軍隊選中的,由戰神批準,只要能夠鎮壓任何敵對的覬覦王位者,就能保持權力。帝國在持續的戰爭中迅速解體,這倒并不是因為邊境內外都存在著野蠻暴虐。為了恢復秩序,中央和地方權力之間的妥協是必不可少的,封建主就成了一地之君,效忠于一位遠方的君主,忠誠程度視情況而定。在這同時,由于秩序普遍混亂,西歐大部分人民失去了自由,一來是由于征服,一來是由于在亂世必須找到一個保護者。中世紀的社會結構于是就采取了我們稱之為封建制度的等級形式。在這個徹底應用權力原則的過程中,每個人在理論上都有他的主人。農奴聽命于地主,地主聽命于大莊園主,大莊園主聽命于國王,國王聽命于皇帝,皇帝由教皇加冕,教皇聽命于圣彼得。從宇宙的統治者到*卑微的農奴,門第的鏈子算是完成了。①但是在這個體系里,工商業的興起提出了新的自由中心。人們在城市里重新學習有關聯合起來進行共同防御和管理共同利益的課程,這些城市從貴族或國王那里獲得了權利特許狀,在歐洲大陸甚至成功地建立了完全的獨立。英國從1066年被威廉征服起,中央權力*為強大,但即便在英國,城市也由于許多原因變成了自治的共同體。城邦又重新誕生,隨之而來的是活動激增,文學藝術復興,古代學問重新發現,哲學和科學再生。 中世紀的城邦比古代的城邦優越,主要在于奴隸制在其生存中不是一個重要因素。相反,通過歡迎逃亡農奴,為其自由辯護,大大促成了較溫和的奴役制的滅亡。但是,和古代的城邦一樣,它被內部派系斗爭嚴重地、永久性地削弱,而且和古代城邦一樣,其成員的特權不是奠基于人類個性的權利,而是以公民的責任為基礎。城市的自由只限于“特許權”,亦即通過特許狀獲得的公司權利以及從國王或封建主那里爭取到的權利,其中包括行會和同業公會的權利,這些權利只有作為這些集體成員的人們才能享受。但是城邦的真正弱點依然是它的孤立。它僅僅是一代又一代變得愈益強大的封建社會邊界上(實際上是在邊界內)一個相對自由的小島。隨著交通的發達和生活藝術的提高,中央權力(尤其在法國和英國)開始超過封建主。封建主的反抗和騷亂被鎮壓下去,到15世紀末,龐大的、統一的國家(現代國家的基礎)已開始存在。它們的出現意味著社會秩序的擴大,在某些方面更意味著社會秩序的改進。在早期階段,它贊成公民自治,鎮壓地方無政府主義和封建特權。但是中央集權的發展*終是和公民獨立的精神不相容的,有害于國王及封建主之間早期的斗爭為全體人民獲得的政治權利。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