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愛與孤獨(202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222409
- 條形碼:9787530222409 ; 978-7-5302-224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與孤獨(2022版) 本書特色
作家、哲學家周國平寫給當代青年的“浪漫哲思錄” 128篇精選散文,回答年輕人蕞關心的熱門情感話題:愛情、性、友誼、婚姻和親情 如何與孤獨共處?在孤獨中渴望愛,得到愛之后如何不失去自我?如何愛自己、愛他人?面對婚姻的選擇,愛和被愛何者更為重要?男女之間是否可能有真正的友誼?……本書給予了清醒而通透的解答。 談自身經歷,引名人哲思,精彩解讀人生兩大難題——愛情和婚姻 既有審視,又有調侃,詼諧而犀利,說盡其中的迷人與荒謬 “與其平庸地愛,我寧可選擇孤獨!” 無論單身、戀愛,或是已婚,我們都無法逃避的是——如何高質量地獨處?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 孤獨是愛的蕞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于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金句頻出,浪漫的,深刻的,醍醐灌頂的,讓文字熨平你內心世界的褶皺 “愛是耐心,是等待意義在時間中慢慢生成。” “眼睛是愛情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顧盼和失眠。” “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一枝蘆葦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曾有人問我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親疏隨緣。” “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如果愛妄圖消·除孤獨,就會失去分寸,走向反面。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 …… 知名插畫師段革新特別繪制封面,送給每一位在愛與孤獨中自我拉扯的人
愛與孤獨(2022版)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寫給當代青年的浪漫哲思錄。作家、哲學家周國平以128篇精彩散文,傾吐一個哲學家眼中的孤獨、愛情、性、婚姻、親情和友誼,回答年輕人關心的情感話題。既有審視,又有調侃,詼諧而犀利,說盡其中的迷人與荒謬。愛與孤獨是人生兩大主題,它們縈繞在歷代哲學家的思想中,也縈繞在每一個年輕人的心里——如何與孤獨共處?在孤獨中渴望愛,得到愛之后如何不失去自我?如何愛自己、愛他人?愛和被愛何者更為重要?周國平以深刻的哲思、雋永的文風,圍繞愛與孤獨,闡述了他對人生和人性的深刻見解。
愛與孤獨(2022版) 目錄
**輯人人都是孤兒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2
人人都是孤兒//6
有愛心的人有福了//8
愛的反義詞//10……
第二輯愛情不風流
愛情不風流//48
愛:從癡迷到依戀//51
何必溫馨//54……
第三輯女人和男人
女性拯救人類//88
女性是永恒的象征//91
現代:女性美的誤區//93……
第四輯性愛迷宮
性之頌//138
欣賞另一半//142
性愛五題//144
幸福的悖論//151……
第五輯婚姻的悖論
調侃婚姻//210
寬松的婚姻//213
婚姻反思錄//217
寬松:失敗的婚姻理論?//223……
第六輯家和親情
家//252
心疼這個家//255
戀家不需要理由//258……
第七輯孩子和教育
父母們的眼神//284
孩子的獨立精神//286
智慧和童心//287……
第八輯生命中的無奈
一本不問有什么意義的書//336
點與面//339
生命中的無奈//346……
第九輯人性研究
智者的*后弱點//362
檢驗人的素質的一個尺度//366
五十自嘲//368……
第十輯水上的落葉
街頭的自語//428
風中的紙屑//435
水上的落葉//440
個人態度//446
給自己畫像//449
愛與孤獨(2022版) 節選
愛的反義詞愛的反義詞不是孤獨。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愛和孤獨其實是同一種情感,它們如影隨形,不可分離。愈是在我們感覺孤獨之時,我們便愈是懷有強烈的愛之渴望。也許可以說,一個人對孤獨的體驗與他對愛的體驗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獨的深度大致決定了他的愛的容量。反過來說也一樣,人類思想史和藝術史上的那些偉大的靈魂,其深不可測的孤獨豈不正是源自那博大無際的愛,這愛不是有限的人世事物所能滿足的。孤獨和愛是互為根源的,孤獨無非是愛尋求接受而不可得,而愛也無非是對他人之孤獨的發現和撫慰。在愛與孤獨之間并不存在此長彼消的關系,現實的人間之愛不可能根除心靈對孤獨的體驗,而且在我看來,我們也不應該對愛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一旦沒有了對孤獨的體驗,愛便失去了品格和動力。在兩個不懂得品味孤獨之美的人之間,愛必流于瑣屑和平庸。 愛的反義詞也不是恨。一個心中沒有愛的人,他對什么都不在乎,也就不會恨什么。之所以愛憎分明,是因為有執著的愛,有鮮明的價值取向。在現實生活中,愛轉化為恨的事例更是司空見慣,而這種轉化之所以可能,就是因為兩者原是同一種激情的不同形態。愛是關切,關切就會在乎,在乎就難免挑剔,于是生出了無窮的恩恩怨怨。當然,一般而言,那種容易陷入恩怨是非的愛的氣象未免渺小,其中還混雜了太多的得失計較。大愛不求回報,了斷浮世恩怨。然而,當大愛者的救世抱負受挫之時,大愛也會表現為像魯迅那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大恨。總之,一切人世的愛,都是不能割斷與恨的聯系的。 那么,愛的反義詞是什么呢?哪一種情感狀態與愛截然相反,是愛的毋庸置疑的對立面呢?回答只能是:冷漠。孤獨者和恨者都是會愛的,冷漠者卻與愛完全無緣。如果說孤獨是愛心的沒有著落,恨是愛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愛心的死滅。一個冷漠的人,他不但沒有愛心,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沒有心,沒有靈魂。因為愛心原是靈魂的核心,靈魂借愛而活著、感受著、生長著,無愛的靈魂中沒有了一切積極的情感,這樣的靈魂已經名存實亡。無論對于個人來說,還是對于社會來說,真正可怕的都是冷漠,它使個人失去生活的意義,使社會發生道德的危機。在我看來,當今社會*觸目驚心的現象之一便是人心的冷漠。*近屢屢讀到汽車司機肇事后把受害者處死然后逃逸的報道,處死的方式包括回車碾壓傷者、把傷者扔進污水溝、帶著被卷入車下的傷者繼續馳行等等,無不令人發指。毫無疑問,這些罪犯與受害者無仇無恨,他們僅僅是為了逃避對己的懲罰而不惜虐殺他人的生命,而這種懲罰本來 只不過是使他們受短暫的牢獄之災或一些財產損失而已,與一條生命的價值不可相提并論。這當然是冷漠的極端例子,然而,這類惡性事件的增多是有社會基礎的,暴露了社會上相當普遍的重利輕情、見利忘義的傾向。在一個太重功利的社會里,冷漠會像病毒一樣傳播,從而使有愛心的人更感到孤獨,甚至感到憤恨。 不過,讓我們記住,我們不要由孤獨和憤恨而也墮入冷漠,保護愛心、拒絕冷漠乃是我們對于自己靈魂的一份責任,也是我們對于社會的一份責任。
愛與孤獨(2022版) 作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學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愛與孤獨》《靈魂只能獨行》《只有一個人生》《我喜歡生命根底里的寧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寶貝,寶貝》等。 譯著有《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或怎樣用錘子從事哲學思考》《我的哲學之師叔本華》等。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