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大棋局 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27524
- 條形碼:9787208127524 ; 978-7-208-1275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棋局 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作為一名頂級地緣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通過地緣戰略理論在書中對冷戰結束后歐亞大陸新政治版圖上的五個關鍵地緣戰略旗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和五個地緣政治支軸國家(烏克蘭、阿塞拜疆、韓國、土耳其和伊朗),以精煉簡潔的語言作了全方位的分析和預測。其對世界格局敏銳的洞察力,使得他在近20年前的預測如今看來仍然具有說服力。而在書中所展現的戰略思想,仍為當今美國外交戰略制定者們所實踐。 《大棋局》,已成當代地緣政治思想之經典!
大棋局 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內容簡介
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著的《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精)》是冷戰結束后重要的文獻之一。
作者以銳利的眼光和堅實的思維,闡述了美國在冷戰后世界上的戰略利益。布熱津斯基博士在綜合分析歐亞大陸地緣戰略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時,提出了不少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獨到見解,著重分析了美國的霸權或世界首要地位的特征、范圍和深度,歐亞各大國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如何周旋于各大國之間而使美國處于有利的地位,以及中國在美國對歐亞的戰略中所處的關鍵性地位。
這部著作為注意世界戰略格局變化的人們提出了許多很有參考價值和可能引起爭議的看法。
大棋局 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引言 超級大國政治
**章 新型的霸權
通向全球至高無上地位的捷徑
**個全球性大國
美國的全球體系
第二章 歐亞大棋局
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
地緣戰略棋手和地緣政治支軸國家
重要的選擇和潛在的挑戰
第三章 民主橋頭堡
輝煌與救贖
美國的總目標
歐洲的歷史性時間表
第四章 黑洞
俄羅斯的新地緣政治環境
地緣戰略的種種幻景
一個抉擇的兩難困境
第五章 歐亞大陸的巴爾干
種族的大熔爐
多重競賽
既不統治也不排他
第六章 遠東之錨
中國: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區性的國家
日本:并非地區性而是國際性的國家
美國地緣戰略的調整
第七章 結論
歐亞大陸的地緣戰略
一個跨歐亞的安全體系
在*后一個全球性超級大國之后
大棋局 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節選
這個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挑戰的帝國,持續了大約三百年。除了一度受到鄰近迦太基的挑戰和在東部邊緣地帶受到帕提亞帝國的挑戰之外,羅馬帝國的外部世界大都是野蠻的和缺乏嚴密組織的,在大部分時問里它們只能偶爾對羅馬帝國發起攻擊,而且在文化方面顯然比羅馬帝國低下。只要羅馬帝國能夠保持內部的活力和團結,外部世界就無力與之競爭。 有三個主要原因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后崩潰。**,羅馬帝國變得過大,一個單一的中心已難以對其進行統治,但是把它分成東西兩半,又自動地破壞了它的權力的壟斷性。第二,帝國長期的狂妄自大造成了文化上的享樂主義,使政治精英逐漸喪失了雄心壯志。第三,持續的通貨膨脹破壞了這一體系的那種維持自身又無須作出社會犧牲的能力,而公民們已不再愿意作出那種社會犧牲。文化上的衰敗、政治上的分裂和財政上的通貨膨脹加在一起,使羅馬帝國抵擋不住甚至是境外鄰近的野蠻民族的攻擊。 用當代的標準來衡量,羅馬帝國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大國,而只是一個地區性大國。可是,由于當時全球各大洲之間盛行的孤立意識,羅馬帝國的地區力量是獨立自足的和孤立的,既無鄰近的甚至也無遠方的對手。因此,羅馬帝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它的優越的政治組織和文化優越性使它成為后來的地域更大的各帝國體系的先驅。 即使如此,羅馬帝國也并非是獨一無二的。羅馬帝國和中華帝國幾乎是同時出現的,雖然兩者互不知曉。公元前221年(羅馬同迦太基之間的布匿戰爭正在進行的時候),秦統一了當時存在的七國,建立了**個中華帝國,七國的統一促使在中國北部修筑了萬里長城,使帝國內地免受外部世界野蠻民族的進犯。此后的漢朝帝國在公元前140年已經開始出現,它的領土范圍更大,組織也更完善。到了公元開始的時候,在漢朝統治之下的人口不下5700萬。這個龐大的人口數字本身就是空前的,同時也證明,通過集權的嚴厲的官僚體制進行中央統治是非常有效的。漢朝帝國的統治擴大到今天的朝鮮、蒙古的一些部分和中國今天的大部分沿海地區。可是,漢朝帝國也像羅馬帝國那樣,受到內部弊病的折磨,并且于公元220年分裂為三個獨立的王國而加速了它的*后崩潰。 中國以后的歷史是統一和擴張繼之以衰落和分裂的反復循環。中國不止一次成功地建立了帝國體系。這種體系獨立自足、孤立、不受任何外部有組織的對手的挑戰。漢朝一分為三的局面在公元589年發生了逆轉,結果一個很像帝國體系的朝代重新出現。但是,中國*孤行專斷的帝國時期是在清朝,具體地說是在清朝的早期。到了18世紀,中國又一次成為一個完全合格的帝國。它有一個帝國中心,周圍是其勢力范圍,包括今天的朝鮮、印度支那、泰國、緬甸和尼泊爾。這樣,中國的統治從今天俄羅斯的遠東部分起一直越過南西伯利亞到貝加爾湖,深人到當今的哈薩克斯坦,向南到達印度洋,然后回過頭來向東,又覆蓋了老撾和越南的北部(見圖1.3)。 像羅馬帝國那樣,這個帝國也是個復雜的金融、經濟、教育和安全組織。它用所有這些手段對大片領土和在這片領土上生活的三億多人民進行統治。它特別強調集中的政治權威。這一集中的權威得到非常有效的驛使服務的支持。整個帝國被分成四個從北京伸展出去的地區,同時還劃定了驛使可以分別于一周、兩周、三周和四周內到達的地區的界線。經過專門職業訓練和通過競爭挑選出來的集中的官僚體系成為保證統一的主要手段。 ……
大棋局 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作者簡介
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美國當代著名戰略理論家,地緣政治學家。1928年3月28日,出生于波蘭華沙。1938年隨父母移居加拿大。1949年,畢業于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麥吉爾大學。第二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58年,加入美國國籍。1960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和政府學副教授。1961年,被肯尼迪總統聘為外交政策顧問。1962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同時兼任哥倫比亞大學共產主義問題研究所所長。1966—1968年,任約翰遜政府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成員。1973年,協助大通銀行董事長戴維·洛克菲勒發起組織三邊委員會,任主席。1977—1981年,出任卡特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離開政壇后,任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美國喬治城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顧問。 布熱津斯基在國際政治研究領域著述頗豐,曾獲美國總統自由勛章。先后出版十幾本著作,各種評論與文章達數百篇。主要著作有:《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運籌帷幄:知道美蘇爭奪的地緣戰略思想》、《大失敗:20世紀共產主義的興旺》、《大失控與大混亂:21世紀前夕的全球混亂》、《第二次機遇——三位總統與超級大國美國的危機》、《戰略遠見:美國與全球權力危機》等。其中《運籌帷幄:知道美蘇爭奪的地緣戰略思想》和《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是他研究地緣外交思想的代表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