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隴上學人文存:第九輯:李并成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6057759
- 條形碼:9787226057759 ; 978-7-226-0577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隴上學人文存:第九輯:李并成卷 本書特色
本書選編了李并成先生的主要學術成就,并對其學術成就做了全面評析。
隴上學人文存:第九輯:李并成卷 內容簡介
《隴上學人文存(李并成卷)》是甘肅省“十二五”出版規劃項目之一。 《隴上學人文存(李并成卷)》選編了李并成先生的主要學術成就,并對其學術成就做了比較全面評析。
隴上學人文存:第九輯:李并成卷 目錄
敦煌文獻研究
唐代敦煌綠洲水系考——對《沙州都督府圖經》等寫卷的研究
敦煌遺書中地理書卷的學術價值
敦煌本唐代圖經再考
西涼敦煌戶籍殘卷(S.0113)若干問題新探
敦煌文獻中蘊涵的生態哲學思想探析
漢晉簡牘所見西北水利官員
絲綢路上古城遺址調查研究
漢居延縣城新考
玉門關歷史變遷考
《魏書·食貨志》“河西”地望考辨
絲綢之路與河西歷史上農業開發研究
古絲綢路上一批豐厚的歷史遺珍——河西走廊遺存的古城遺址及其歷史價值論略
“山結”“水結”“路結”——對于蘭州在絲綢路上重要地位的新認識
絲綢之路:東西方文明交流融匯的創新之路——以敦煌文化的創新為中心
唐代前期河西走廊的農業開發
河西地區歷史上糧食畝產量的研究
沙漠歷史地理研究
我國歷史上的沙漠化問題及其警示
豬野澤及其歷史變遷考
瓜沙二州間一塊消失了的綠洲
石羊河下游綠洲早在唐代中期就已演變成了“第二個樓蘭”
新疆渭干河下游古綠洲沙漠化考
塔里木盆地克里雅河下游古綠洲沙漠化考
今天的綠洲較古代綠洲大大縮小了嗎?——對于歷史時期綠洲沙漠化過程的一些新認識
附錄 李并成先生論著要目
后記
隴上學人文存:第九輯:李并成卷 節選
《隴上學人文存(李并成卷)》: 三、富有特色的選址布局 古代城址的選點、布局不會是偶然的,它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由特定的空間關系(自然的、經濟的、政治軍事的等)所規定的,河西古城遺址在地理布局上即是如此,呈現出若干有規律性的特點。揭示這些特點,并進而總結古代西北城鎮居民點起源、布局、興廢的一般規律,這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是頗為重要的,而且還可為今天的城鎮規劃、布局和改造提供切實的歷史借鑒。 即拿漢代河西郡縣城址的布局來說,就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設縣之處皆是發展農業生產自然條件較為優越,特別是水資源豐盈的地方,而一縣的首府居地縣城則多位于綠洲平原上自然條件*好的山前洪積沖積扇扇緣泉水出露帶一線或主要河流近旁。因為綠洲縣城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管理民戶,組織農業生產,農業經濟基礎乃是決定其興衰的主要制約因素,漢代如此,后代亦然。 河西綠洲是由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大內陸水系的幾十條干、支河流沖積形成的一塊塊小綠洲聯合而成,而漢代在河西所設的30余座縣城大多是一塊小綠洲上分布一個。如敦煌郡敦煌縣位于黨河綠洲中游,效谷縣位于黨河綠洲下游,龍勒縣位于南湖綠洲,冥安縣位于古疏勒河(冥水)綠洲,廣至縣位于榆林河綠洲,淵泉縣位于疏勒河中游綠洲;酒泉郡玉門縣位于石油河綠洲,延壽縣位于白楊河綠洲,會水縣位于北大河下游綠洲,樂涫縣位于豐樂河綠洲;張掖郡居延縣位于黑河下游綠洲,顯美縣位于東大河綠洲,番和縣位于西大河綠洲;武威郡鸞鳥縣位于西營河綠洲,姑臧縣位于金塔河綠洲,蒼松縣位于古浪河綠洲等等。而這些縣的縣城則又多位于每一塊小綠洲平原上自然條件*好的泉水出露帶一線或較大河流近側。這種分布規律在我國西北內陸河流域綠洲地區應是一個通例,河西的例子可以供西北其他地區古城考證和史地研究參考借鑒。 其次,河西多數縣城地當溝通古代舊大陸三大洲的國際大通道絲綢之路沿線,且縣城間一般相距30-60公里不等,使其成為絲路大動脈的中繼站和補給地在所必然。沿走廊平原中部絲綢之路主要干道分布的漢代縣城自西向東有:龍勒、敦煌、效谷、廣至、冥安、淵泉、乾齊、池頭、玉門、延壽、祿福、綏彌、樂涫、表是、昭武、屋蘭、氐池、刪丹、日勒、番和、顯美、鸞鳥、姑臧、張掖、蒼松等等。另外,沿石羊河和黑河干流南北向通道(可視為絲綢之路的支線),又分別設有休屠、宣威、武威、居延等縣。這些縣城的盛衰與絲綢之路的興頹可謂息息相關,河西綠洲的開發史與絲綢之路的發展史往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再次,河西走廊北鄰匈奴,南毗諸羌,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綠洲河流沿岸水草地帶和山區較大河流的谷地往往成為民族往來、交易的主要通路,也是游牧民族前來騷擾的孔道。在這些道口,特別是在較大河流的出山口處設縣置城具有重要的軍事和經濟等方面的意義。如早在太初元年(前104年)李廣利征伐大宛時,為防備匈奴趁機而人確保后方安全,即于走廊北部重要道口設置居延、休屠二縣以作屏蔽。太初四年(前101年)又在今石羊河北部置武威縣,“武威縣、張掖日勒皆當北塞,有通谷水草”,其軍事地位的重要顯而易見。 ……
隴上學人文存:第九輯:李并成卷 作者簡介
李并成,現為西北師范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敦煌學、歷史地理學以及西北歷史文化的研究和教學,著有《河西走廊歷史地理》《河西走廊歷史時期沙漠化研究》《大漠中的歷史豐碑》《瓜沙史地研究》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主持或完成多項國家項目,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河西綠洲歷史時期的開發與沙漠化研究》(00BZS030)、國家教委“九五”規劃重點項目(96JAZ770018)、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歷史上塔里木盆地南緣綠洲的土地開發與沙漠化研究》(05JA770023)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