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山東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269615
- 條形碼:9787503269615 ; 978-7-5032-696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山東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總結、提煉山東省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先進經驗和創新模式,以符合新媒體語境的喜聞樂見的方式,培育和宣傳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發展模式,講好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齊魯故事”,為區域深化改革創新探索新經驗和新路徑。
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山東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分集成黃河、領潮海洋、鄉村振興、方案解讀幾部分。內容包括: 山東全域旅游助力黃河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 黃河從這里入海: 為什么山東是黃河文明的集大成者? ; 黃河入魯, 菏澤何為? ; “梁山”不只是一座山: 一座“梁山城”的覺醒與崛起 ; 從“東方圣城”到“國際慢城”: 曲阜的“溫故造新”歷程 ; 從“龍山圣地”到“明水古城”: 章丘全域旅游發展簡史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齊河實踐” ; 高青: 黃河流域首座“國際慢城”變形記等。
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山東實踐 目錄
**章 集成黃河 ··················································· 1
山東全域旅游助力黃河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 3
黃河從這里入海:為什么山東是黃河文明的集大成者? ··········32
黃河入魯,菏澤何為? ····················································45
“梁山”不只是一座山:一座“梁山城”的覺醒與崛起 ············56
從“東方圣城”到“國際慢城”:曲阜的“溫故造新”歷程 ·····67
從“龍山圣地”到“明水古城”:章丘全域旅游發展簡史 ········79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齊河實踐” ·····················90
高青:黃河流域首座“國際慢城”變形記 ·························· 101
黃河入海:東營,“贏”在何處? ····································· 112
第二章 領潮海洋 ················································ 123
“仙境海岸”領潮“藍色休閑”:山東憑什么? ··················· 125
港灣里的村落:山東濱海鄉村休閑帶的形成 ······················· 139
從“地理邊緣”到“終極旅游地”:全域旅游的“榮成聚變” · 150
“六精七養”:文登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精致實踐” ············ 165
山海聯動,全域發展的“蓬萊模式” ·································· 177
閣外蓬萊: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四重奏” ························· 188
第三章 鄉村振興 ················································ 199
中國縣域旅游典范:“多規合一”主導下的“沂南模式” ········· 201
中國山水休閑典范:從“山水觀光”向“山水花田”休閑度假
轉型的“臨朐模式” ························································ 214
中國旅游扶貧典范:“生態固本,業態增效”實現綠色發展的
“山亭模式” ································································· 226
中國運河地標旅游典范:“三個之外”構建大旅游休閑區的
“臺兒莊模式” ······························································ 238
中國紅色旅游創新典范:從“紅嫂故里”到“沂水實踐” ······· 252
中國革命老區創新典范:以“文旅壽養”引領多業態發展的
“費縣實踐” ································································· 264
中國古城旅游創新典范:“山水花城”聯動發展,構筑
“青州模式” ································································· 276
中國康養旅游典范:超前踐行“全域旅游”,實現追趕超的
“五蓮模式” ································································· 286
中國康養旅游典范:以路串景,山野幽居,全域旅游的
“五蓮路徑” ································································· 298
中國溝峪旅游典范:“貧窮山溝”到“鄉旅高地”,山東
“溝峪旅游經濟”的崛起 ················································· 310
新儒學文化旅游典范:沂蒙精神和儒學文化演進中的鄉村
旅游探索 ···································································· 322
景城鄉融合發展創新典范:城景融合,城鄉聯動的
“嶗山模式” ································································· 334
第四章 方案解讀 ················································ 347
孫小榮:構筑山東省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 349
孫小榮:“民宿集聚區”,一個新物種的誕生 ······················· 361
孫小榮:文旅融合下的場景革命——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創建培訓 ····································································· 368
山東方案:以“新業態”和“新人才”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 382
城市、鄉村、海洋:高質量協同發展,以精品旅游促進新舊
動能轉換 ···································································· 390
“新連接”催生“新價值”:中國旅游高質量發展的
“齊魯樣板” ································································· 399
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山東實踐 節選
突破空間局限和保護制約,實現山海聯動的“嶗山模式” 突破旅游度假區地域限制,突破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 園、省級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等多重保護和制約,在城鄉可用建設 用地極度緊缺下實現集約化、高效發展的積極嘗試和探索。 【創建經驗】 1. 嶗山模式是依托嶗山風景名勝區和石老人國家旅游度假區, 以旅游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為引領,通過對旅游市場進行綜合整治、 對相關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不斷推動旅游業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 轉變、從高速增長向優質發展轉變、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變, 開創了以山海度假旅游為特色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 2. 嶗山模式是突破旅游度假區地域限制,突破國家風景名勝 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等多重保護和制約, 在城鄉可用建設用地極度緊缺下實現集約化、高效發展的積極嘗試 和探索。嶗山模式可復制、可推廣,對國內其他旅游度假區創新管 理體制、突破發展瓶頸、發展全域旅游具有借鑒示范意義。 通過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各地政府充分認識到在融合發展理 念下,全域旅游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的重要性。 1. 全域旅游示范區,是體制機制深化改革的先行區。全面深化 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要把一個行政 區域當成一個景區來打造,將過去旅游業單一部門管理的“小馬拉 大車”轉變為“牛鼻子工程”,推動黨政統籌、部門聯動、全域共 建、全民共享,構建起符合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發展規律的綜合性 現代服務和治理體系。通過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跨行業、跨 部門、跨領域的分工合作,齊抓共創,重建地方現代治理體系,也 歷練了地方綜合治理能力,提高了地方協同、高效、集約的管理水 平,其實質,是為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改革探路。 2. 全域旅游示范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器。“新舊動能轉 換”是山東省在新時期首創的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結構調整戰略, 高瞻遠矚地聚焦于新市場、新消費、新技術的加持,變舊資源為新 資產,變舊產能為新動能。其中,融合發展是“新舊動能轉換”的 必由之路,文化和旅游產業具有覆蓋面廣、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 特征,在“新舊動能轉化”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山東省不僅是文化 資源大省,也是旅游資源大省,在“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雙 理念驅動下,曲阜通過保護世界遺產“三孔”,利用“三孔”文化 拓展“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館”,建設“東方圣城 首善之區”等 實現了文化資源的場景再造;蓬萊依托“蓬萊閣”、濱海資源和內 陸山地、葡萄酒產業集群,跳出蓬萊閣看蓬萊,提出“閣外蓬萊” 的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構建濱海休閑+ 山地度假的業態組合,打造 以“丘山微醺”為主題的高品質生活方式,以產業融合開拓新空間; 青州以古城修復、重建,歷史文化活化、重現為龍頭帶動產生價值 外溢,創造性地構建“山水花城”聯動的業態格局,并“以點牽線 連面”構筑起“山秀、水美、花香、城古”的全域旅游格局。這些 地方的創新實踐,都體現出了“新舊動能轉換”,具有“變平凡為 非凡,化腐朽為神奇”的創造力,是“新舊動能轉換”戰略的實踐 注腳。 3. 全域旅游示范區,是“齊魯樣板”的排頭兵。打造鄉村振興 的“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重托和愿望,也是山東做 出的承諾。“十三五”期間,山東省鄉村旅游實現了規模化、高品 質的發展,從黃河流域到運河沿線,從濱海一帶到大沂蒙山區,各 地因地制宜,探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水則水、宜 山則山、宜生態則生態、宜文旅則文旅,推動“文旅+”或“+ 文 旅”,持之以恒地抓好鄉村旅游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 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著力破解制度創新不夠問題、資金制約問 題、資源分散問題、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內生動力不足問題、陳規 陋習問題、人才資源短缺問題等,打好優勢牌、組合牌,唱響拿 手戲、交響樂,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涌現出博山 區中郝峪村、榮成市東楮島村、沂南縣竹泉村、青州市井塘村、蘭 陵縣壓油溝村等一大批聞名全國的鄉村旅游“明星村”,培育出鄉 村旅游發展的“臨沂模式”“棗莊模式”“郝峪模式”等一批創新性 強、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旅游扶貧模式,形成“濟南南部山區鄉 村旅游”“沂蒙紅色鄉村旅游”“魯西南綠色鄉村旅游”“濱海藍色 漁村旅游”等規模化、成片區的鄉村旅游集群,這些案例都是鄉村 振興的“齊魯樣板”。如今,鄉村旅游消費不僅已占山東省旅游市 場的半壁江山,而且可持續帶動扶貧、富民效果明顯,老百姓實現 在家門口就業,走上致富路,變“要我振興”為“我要振興”。 綜上所述,雖然山東省在全域旅游創新發展層面取得了一些成 績,但面對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創建大考,既自信滿滿,也憂心 忡忡。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 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三個方面 明確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一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 共文化服務水平;三是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圍繞三大任務,從 12 個方面具體展開闡述,其中明確提出要“建設長城、大運河、長 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 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 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這些 任務涉及文化和旅游業發展的整體性和全局性要求,給山東省文旅 產業發展今后的工作明確了方向。與此同時,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 化,恢復周期需三至五年,游客流動性受限,尤其是每年約1.5 億 人次的出境中高端消費客群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可能“出口轉內 銷”在國內釋放,這將有力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的“國內大循環”, 進一步推動國內旅游目的地的高品質發展。
全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山東實踐 作者簡介
孫小榮工作室致力于中國旅游發展的觀察和研究,在旅游品牌營銷策劃、 區域旅游創新發展深度研究、全媒體整合營銷等領域提供新視野和新價值。 “小榮說三部曲”(《中國旅游的變革力量》《中國旅游“515 戰略”系列訪談錄》《中國旅游營銷新價值時代》)已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有一種生活叫日照 日照旅游生活36計》《閣外蓬萊》已由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發行。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