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洪水致災成災過程及演化機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601564
- 條形碼:9787522601564 ; 978-7-5226-015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洪水致災成災過程及演化機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洪水致災成災過程及其演化機制,內容包含氣溫變化、水庫運用、河道條件等環境變化影響下的河道冰情演化解譯,冰凌災害風險及損失評估模型的建立與應用;揭示了河冰宏細觀結構變化的力學過程與機理;辨識并總結了特別天氣下的冰塞冰壩形成演變及致災機理;厘清了凌汛期河道冰-水-床/堤的互饋作用過程與機理。 本書可供從事河流冰情研究的人員參考。
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洪水致災成災過程及演化機制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黃河凌汛
1.1.1 黃河上游凌汛
1.1.2 黃河中游凌汛
1.1.3 黃河下游凌汛
1.2 河冰研究進展
1.2.1 河冰基礎理論研究進展
1.2.2 河冰遙感研究進展
1.2.3 冰情觀測研究進展
1.3 本書研究目標及內容與主要研究成果
1.3.1 研究目標及內容
1.3.2 主要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第2章 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災害時空演變規律及驅動機制
2.1 變化環境下黃河內蒙古段凌汛致災模式
2.1.1 凌汛致災模式分類
2.1.2 凌汛洪水案例統計
2.2 變化環境下凌汛災害時空演變規律
2.2.1 黃河內蒙古段氣溫時空變化
2.2.2 黃河內蒙古段河道邊界時空變化
2.2.3 黃河內蒙古段水力條件時空變化
2.2.4 黃河內蒙古段河冰面積分布情況
2.2.5 黃河萬家寨庫區冰厚時空分布
2.3 變化環境下黃河內蒙古段河冰物候時空分布
2.3.1 河冰物候時間變化規律
2.3.2 河冰凍結(消融)空間模式
2.4 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災害驅動機制
2.4.1 黃河內蒙古段凌災驅動因素構成
2.4.2 黃河內蒙古段典型年凌災驅動機制
2.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冰凌洪水災害風險評估與災情損失評價
3.1 突變理論基本原理及方法
3.1.1 基本原理
3.1.2 評價方法
3.2 基于突變理論的冰凌洪水災害風險評估
3.2.1 風險區概況
3.2.2 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3.3 突變模型運算及結果分析
3.3.1 冰凌洪水災害風險評估計算
3.3.2 突變模型運算結果分析
3.4 突變評價結果檢驗
3.4.1 模糊優選法基本原理及方法
3.4.2 模糊優選模型檢驗運算
3.4.3 模糊優選模型運算結果分析
3.5 基于突變理論的冰凌洪水災情損失評價
3.5.1 典型案例——后套平原地區
3.5.2 典型案例——前套平原地區
3.5.3 損失評價指標體系
3.6 突變模型運算及結果分析
3.6.1 冰凌洪水災情損失評價計算
3.6.2 結果分析
3.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黃河冰細觀結構與斷裂性能研究
4.1 冰坯的采集
4.2 微觀結構試驗方法
4.2.1 密度與含泥量的測量
4.2.2 冰晶體結構的觀測
4.3 黃河冰結構特征分析
4.3.1 冰密度及含泥量的分布
4.3.2 冰晶粒邊界提取及尺寸計算方法
4.3.3 黃河冰晶粒邊界提取結果
4.3.4 黃河冰晶粒直徑的水平分布
4.3.5 黃河冰晶粒直徑的垂直分布
4.4 黃河冰斷裂性能試驗方法
4.4.1 DIC圖像采集方法與設備
4.4.2 斷裂試驗設備
4.4.3 斷裂試驗方法
4.4.4 試樣的制備與前處理
4.4.5 試驗方案
4.5 黃河冰斷裂過程位移變化及性能分析
4.5.1 冰斷裂過程位移變化
4.5.2 冰斷裂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極端天氣條件下黃河冰塞冰壩形成及致災機理
5.1 橋墩影響下冰塞穩定性力學分析研究
5.1.1 橋墩影響下冰塞穩定性理論分析
5.1.2 橋墩影響下冰塞穩定性判別公式驗證
5.2 冰塞冰壩致災機理研究
5.2.1 基于改進馬斯京根法的流量預測模型
5.2.2 流量預測模型實例驗證
5.3 極端天氣條件下黃河冰塞冰壩形成及演變過程研究
5.3.1 黃河內蒙古段冰蓋厚度模擬
5.3.2 極端天氣下的冰蓋厚度模擬
5.4 冰期局部沖刷相關問題研究進展
5.4.1 明流條件下橋墩附近局部沖刷的研究現狀
5.4.2 冰期橋墩附近局部沖刷的研究現狀
5.4.3 冰期橋墩局部沖刷尚待解決的問題
5.5 冰期橋墩局部沖刷問題試驗研究
5.5.1 試驗工況和條件設置
5.5.2 試驗現象
5.5.3 局部沖刷過程的試驗數據分析
5.5.4 *大沖刷深度的試驗數據分析
5.5.5 冰蓋下無量綱沖刷深度隨時間變化的回歸分析
5.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靜水冰與動水冰原型觀測分析
6.1 水塘靜水冰試驗
6.1.1 試驗點概況與觀測內容
6.1.2 測點布置
6.2 靜水冰蓋的生長與消融
6.2.1 冰蓋的生長
6.2.2 冰蓋的消融
6.2.3 冰厚增長與累積日均負氣溫的關系
6.2.4 冰下水溫變化
6.3 靜水冰生消數值模擬
6.3.1 數學模型方程及求解
6.3.2 冰厚數值模擬
6.3.3 冰下水溫數值模擬
6.4 黃河動水冰試驗
6.4.1 試驗點概況
6.4.2 無人機載雷達簡介及斷面布設
6.4.3 冰厚提取過程
6.4.4 2019年穩封期冰厚
6.4.5 2019年開河期冰厚
6.4.6 2020年穩封期冰厚
6.4.7 無人機載雷達電磁波在黃河冰層中的傳播速度
6.4.8 黃河冰層雷達圖譜分析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冰封期河道冰水動力學行為特征
7.1 基于分形理論的冰下水流流速垂線分布研究
7.1.1 分形理論基礎
7.1.2 暢流期水流流速垂線分布
第1章 緒論
1.1 黃河凌汛
1.1.1 黃河上游凌汛
1.1.2 黃河中游凌汛
1.1.3 黃河下游凌汛
1.2 河冰研究進展
1.2.1 河冰基礎理論研究進展
1.2.2 河冰遙感研究進展
1.2.3 冰情觀測研究進展
1.3 本書研究目標及內容與主要研究成果
1.3.1 研究目標及內容
1.3.2 主要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第2章 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災害時空演變規律及驅動機制
2.1 變化環境下黃河內蒙古段凌汛致災模式
2.1.1 凌汛致災模式分類
2.1.2 凌汛洪水案例統計
2.2 變化環境下凌汛災害時空演變規律
2.2.1 黃河內蒙古段氣溫時空變化
2.2.2 黃河內蒙古段河道邊界時空變化
2.2.3 黃河內蒙古段水力條件時空變化
2.2.4 黃河內蒙古段河冰面積分布情況
2.2.5 黃河萬家寨庫區冰厚時空分布
2.3 變化環境下黃河內蒙古段河冰物候時空分布
2.3.1 河冰物候時間變化規律
2.3.2 河冰凍結(消融)空間模式
2.4 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災害驅動機制
2.4.1 黃河內蒙古段凌災驅動因素構成
2.4.2 黃河內蒙古段典型年凌災驅動機制
2.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冰凌洪水災害風險評估與災情損失評價
3.1 突變理論基本原理及方法
3.1.1 基本原理
3.1.2 評價方法
3.2 基于突變理論的冰凌洪水災害風險評估
3.2.1 風險區概況
3.2.2 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3.3 突變模型運算及結果分析
3.3.1 冰凌洪水災害風險評估計算
3.3.2 突變模型運算結果分析
3.4 突變評價結果檢驗
3.4.1 模糊優選法基本原理及方法
3.4.2 模糊優選模型檢驗運算
3.4.3 模糊優選模型運算結果分析
3.5 基于突變理論的冰凌洪水災情損失評價
3.5.1 典型案例——后套平原地區
3.5.2 典型案例——前套平原地區
3.5.3 損失評價指標體系
3.6 突變模型運算及結果分析
3.6.1 冰凌洪水災情損失評價計算
3.6.2 結果分析
3.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黃河冰細觀結構與斷裂性能研究
4.1 冰坯的采集
4.2 微觀結構試驗方法
4.2.1 密度與含泥量的測量
4.2.2 冰晶體結構的觀測
4.3 黃河冰結構特征分析
4.3.1 冰密度及含泥量的分布
4.3.2 冰晶粒邊界提取及尺寸計算方法
4.3.3 黃河冰晶粒邊界提取結果
4.3.4 黃河冰晶粒直徑的水平分布
4.3.5 黃河冰晶粒直徑的垂直分布
4.4 黃河冰斷裂性能試驗方法
4.4.1 DIC圖像采集方法與設備
4.4.2 斷裂試驗設備
4.4.3 斷裂試驗方法
4.4.4 試樣的制備與前處理
4.4.5 試驗方案
4.5 黃河冰斷裂過程位移變化及性能分析
4.5.1 冰斷裂過程位移變化
4.5.2 冰斷裂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極端天氣條件下黃河冰塞冰壩形成及致災機理
5.1 橋墩影響下冰塞穩定性力學分析研究
5.1.1 橋墩影響下冰塞穩定性理論分析
5.1.2 橋墩影響下冰塞穩定性判別公式驗證
5.2 冰塞冰壩致災機理研究
5.2.1 基于改進馬斯京根法的流量預測模型
5.2.2 流量預測模型實例驗證
5.3 極端天氣條件下黃河冰塞冰壩形成及演變過程研究
5.3.1 黃河內蒙古段冰蓋厚度模擬
5.3.2 極端天氣下的冰蓋厚度模擬
5.4 冰期局部沖刷相關問題研究進展
5.4.1 明流條件下橋墩附近局部沖刷的研究現狀
5.4.2 冰期橋墩附近局部沖刷的研究現狀
5.4.3 冰期橋墩局部沖刷尚待解決的問題
5.5 冰期橋墩局部沖刷問題試驗研究
5.5.1 試驗工況和條件設置
5.5.2 試驗現象
5.5.3 局部沖刷過程的試驗數據分析
5.5.4 *大沖刷深度的試驗數據分析
5.5.5 冰蓋下無量綱沖刷深度隨時間變化的回歸分析
5.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靜水冰與動水冰原型觀測分析
6.1 水塘靜水冰試驗
6.1.1 試驗點概況與觀測內容
6.1.2 測點布置
6.2 靜水冰蓋的生長與消融
6.2.1 冰蓋的生長
6.2.2 冰蓋的消融
6.2.3 冰厚增長與累積日均負氣溫的關系
6.2.4 冰下水溫變化
6.3 靜水冰生消數值模擬
6.3.1 數學模型方程及求解
6.3.2 冰厚數值模擬
6.3.3 冰下水溫數值模擬
6.4 黃河動水冰試驗
6.4.1 試驗點概況
6.4.2 無人機載雷達簡介及斷面布設
6.4.3 冰厚提取過程
6.4.4 2019年穩封期冰厚
6.4.5 2019年開河期冰厚
6.4.6 2020年穩封期冰厚
6.4.7 無人機載雷達電磁波在黃河冰層中的傳播速度
6.4.8 黃河冰層雷達圖譜分析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冰封期河道冰水動力學行為特征
7.1 基于分形理論的冰下水流流速垂線分布研究
7.1.1 分形理論基礎
7.1.2 暢流期水流流速垂線分布
展開全部
變化環境下黃河凌汛洪水致災成災過程及演化機制 作者簡介
冀鴻蘭,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模糊集理論與應用。發表論文13篇,其中SCI 1篇、EI 2篇、國際會議4篇、國內會議3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3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黃河內蒙段凌汛成因分析及預報模研究》,項目完成人。水利部創新項目與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綜合課題《水庫(庫群)防洪調度決策支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主要參加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資源優化模糊集理論與應用》,項目組成員。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