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拿破侖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6295
- 條形碼:9787100156295 ; 978-7-100-15629-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拿破侖傳 本書特色
世界之所以平衡,是因為有上帝的存在,歐洲的天秤之所以保持平衡,是因為有拿破侖,拿破侖就是神的存在。--黑格爾 這部《拿破侖傳》是蘇聯歷史學家葉·維·塔爾列(1875-1958年)幾十年前的著作。原書**版印行于1933年,后經作者兩次修訂,1957年印行第三版,即本譯文根據的版本。 本書盡管存在不足之處,但總的說來還算是一部較好的著作。作者較為客觀地對拿破侖一生作出了評價。塔爾列用力揭示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的階級本質,說明他的上臺完全是適應大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需要,他的對內對外政策和措施是為法國整個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他揭露拿破侖迫害雅各賓民主派,打擊工人,指出拿破侖作為大資產階級代表,錯誤地同奧地利王族結親,不敢發動群眾來抗擊入侵的歐洲反革命復辟勢力,終于失敗。
拿破侖傳 內容簡介
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書詳盡地敘述了法蘭西帝國的生平,并對這位具有歷史意義的人物以及他的特性、天賦和意圖,做出了較為客觀的評價。
拿破侖傳 目錄
**章 拿破侖·波拿巴的青年時代
第二章 意大利戰役(1796-1797年)
第三章 征服埃及和進軍敘利亞(1798-1799年)
第四章 霧月十八日政變(1799年)
第五章 獨裁者的**步(1799-1800年)
第六章 馬倫哥戰役。獨裁制度的鞏固。**執政的立法(1800-1803年)
第七章 新的對英戰爭的開始和拿破侖的加冕(1803-1804年)
第八章 第三次聯盟的崩潰(1805-1806年)
第九章 擊潰普魯士和完全征服德意志(1806-1807年)
第十章 從提爾西特到瓦格拉姆(1807-1809年)
第十一章 皇帝和極盛時的帝國(1810-1811年)
第十二章 與俄國決裂(1811-1812年)
第十三章 拿破侖進攻俄國(1812年)
第十四章 附庸的歐洲起義反對拿破侖和“民族戰爭”。“大帝國”崩潰的開始(1813年)
第十五章 在法國的戰爭和拿破侖**次退位(1814年)
第十六章 “百日”(1815年)
第十七章 圣赫勒拿島(1815-1821年)
結束語
關于拿破侖的歷史著作
拿破侖傳 節選
《拿破侖傳》: 他的這些內心的向往恰好與他當時的政治前途的要求完全一致。實際上,從意大利的那個不眠之夜,當他決定不能永遠只為督政府取得勝利以后,他就采取了奪取*高權力的方針。“我已經不會服從了”。——當他同奧軍進行和平談判,而巴黎寄來了使他氣憤的指令的時候,他在自己的總部就公開這樣說。但在1797年冬或1798年春,立即推翻督政府是不行的。果實還沒有成熟,即使拿破侖此時已經失去了服從的耐性,但還沒有喪失等待時機的耐心。督政府還沒有腐敗透頂,拿破侖也還沒有成為全軍的寵兒和偶像,盡管他對在意大利的那些師團是有充分的把握的。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這個等待的時間呢?*好的辦法就是進行新的征服,踏著亞歷山大的足跡,向古埃及王國、向金字塔的國家進軍,建立新的輝煌的功績,威脅敵對國家英國的印度領地。 在這件事情上,塔列朗的支持對他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未必可以說塔列朗有什么“信念”吧。但在塔列朗看來,在埃及可以建立一個富饒的、繁榮的、經濟上有利的法國的殖民地,這是毫無問題的。他在沒有聽說拿破侖的計劃以前,就在科學院做了關于這個問題的報告。塔列朗本是一個一心想要升官發財的貴族,后來投靠共和國,他在這個問題上,是對近東貿易特別感興趣的階級——法國商人——的愿望的體現者。這時,塔列朗還有一個籠絡拿破侖的想法,這個狡猾的外交家**個預測到拿破侖將是法國未來的主宰和雅各賓派的*可靠的鎮壓者。 但是,拿破侖和塔列朗沒有花費多大力氣就說服了督政府,讓它拿錢、派出陸軍和海軍,來進行這場遙遠的危險的進軍。**(這也是*重要的),由于上述一般經濟原因,特別是軍事政治原因,督政府也看到了這次遠征的好處和意義;第二(這是次要得多的),有的督政官(如巴拉斯)實際上也可以看到策劃中的遙遠的危險的遠征會有一定的好處,因為這次遠征是那么遙遠,那么危險……拿破侖突然享有這樣高的聲譽,早已使他們感到不安;他“再也不會服從了”,對這一點,督政府知道得*清楚:坎波福米奧和約,拿破侖是違背督政府的某些直接的意圖、根據自己的意見簽訂的。1797年12月10日歡迎他的時候,他不像一個年輕的軍人那樣,帶著激動的感激的心情來接受祖國對自己的頌揚,而像一個古代羅馬皇帝在一次戰爭勝利以后,去參加奴顏婢膝的議會所組織的慶祝凱旋的盛會一樣:他態度冷淡,幾乎是陰沉威嚴,不聲不響,把眼前的一切看成理所當然、司空見慣的事。一句話,他的態度也使人產生不安。要他去埃及:他回得來也好,回不來也沒有啥,巴拉斯及其同僚早就準備甘心忍受這個損失。遠征已經決定了。總司令是拿破侖將軍。這是1798年3月5日的事。 總司令立即展開了繁忙的工作,準備遠征,視察艦艇,選拔遠征的士兵。與對意戰爭初期相比,拿破侖表現了更大的才能:他在考慮*重大*困難的措施的時候,敏銳地注視著所有小的地方,同時絲毫沒有顧此失彼的現象,既能看到樹木,也能看到森林,而且幾乎每棵樹的每條樹枝,他都能看到。拿破侖巡視海岸和海軍,組織遠征兵團,注意研究世界政治局勢的一切動態,以及關于納爾遜艦隊活動的一切消息,因為這支當時還在法國海岸附近巡弋的艦隊可以把渡海航行中的拿破侖海軍打人海底。與此同時,拿破侖幾乎一個個地選拔曾同他一起去意大利作過戰的士兵去遠征埃及。他認識很多士兵,他的驚人的記憶力一直使他周圍的人感到驚奇。他知道哪個士兵勇敢、堅強,但經常飲酒;哪個士兵很聰明、很靈敏,但容易疲勞,因為有疝氣病。他不僅后來正確地挑選了一批元帥,在需要的時候,也正確地挑選了伍長和普通士兵。為了遠征埃及,在烈火般的陽光下,在五十度甚至更高的溫度的條件下作戰,走過炎熱的、一望無邊的、荒無人煙的干旱沙漠,就要挑選真能吃得住的人。1798年5月19日,一切都準備好了;拿破侖的艦隊離開了土倫。載有三萬軍隊和大炮的將近三百五十艘大小船只,幾乎必須沿著整個地中海海岸前進,躲開納爾遜的艦隊,不然這支艦隊就會把他們打人海底。 全歐洲都知道,正在準備一次海上遠征;此外,英國還很清楚地知道,法國南部的所有海港,正在進行熱火朝天的工作,不斷有軍隊開往這些海港,率領這次遠征的是拿破侖將軍,這個任命本身就說明事情的重要性。但向哪兒遠征?拿破侖故意散布一種空氣,說他要經過直布羅陀海峽,繞過西班牙,然后去愛爾蘭登陸。這個風聲傳到了納爾遜的耳朵里,使他上了當:當法國海軍離開海港,直奔東邊的馬耳他島的時候,他正在直布羅陀海峽防守著拿破侖。 ……
拿破侖傳 作者簡介
葉·維·塔爾列(1875-1955),蘇聯的一位歷史學家,1927年當選為科學院院士,曾三次獲得斯大林獎金。關于拿破侖時期,他還著有《大陸封鎖》《拿破侖入侵俄國》《塔列朗傳》等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