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論李維羅馬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3804
- 條形碼:9787100093804 ; 978-7-100-09380-4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李維羅馬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馬基雅維里閱讀李維《羅馬史》前十卷的心得,結合他個人在佛羅倫薩的從政經驗和對于意大利歷史的觀察,從中得出政治哲學的理念。在本書中他告誡共和國的公民、、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衛他們的自由,避免腐敗。書中討論了古代與現代的共和主義,在這里我們尤其可以看到他與亞里士多德政治主張的密切關系,也涉及了他對基督教的批判,顯示了他本人對自己時代世俗化與現代性的看法。
論李維羅馬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目錄
**卷 羅馬憲政的發展
序:歷史的價值
1-10:*理想的政府形態
第1章 就通例論城市的起源與羅馬所屬的類型
第2章 共和國的類型與羅馬共和所屬的類別
第3章 羅馬因何創設護民官而使共和制趨于完美
第4章 平民與元老院的分裂促成羅馬共和自由又強大
第5章 平民與貴族,何者對自由比較有保障;進取與守成,哪一種人是紛爭的主因
第6章 羅馬是否可能建立足以防止平民與元老院互相敵視的政體
第7章 控訴權有助于維系共和國的自由
第8章 控訴對共和國有多大的效用,謠言就有多大的弊害
第9章 重組新共和國或全面改革舊制度有必要一人獨攬大權
第10章 共和國與王國的創建者值得贊美,一如專制的實施者該受譴責
11-15:宗教
第11章 羅馬人的宗教
第12章 宗教的可貴;意大利因羅馬教會信仰式微而衰敗
第13章 羅馬人如何運用宗教締造城邦、建立偉業、平息動亂
第14章 羅馬人根據形勢詮釋兆象,即使被迫違背信仰依然謹慎裝模作樣,而且懲罰貿然藐視信仰的人
第15章 薩謨奈人走投無路時求助于宗教
16-18:從奴役過渡到自由
第16章 習慣君主統治的民族,如果是因偶發事故而獲得自由,其自由難以維持
第17章 腐敗的人民要維持既有的自由備感困難
第18章 在腐敗的城邦如何維系或建立自由的政體
19-24:對于羅馬列王的雜感
第19章 杰出的君主死后,軟弱的君主尚能自求多福;軟弱的君主死后,不可能仰賴軟弱的君主維系王國
第20章 兩位有德可表的君主相繼主政可創偉業;制度健全的共和國必定明君輩出,國勢與擴張兩皆可觀
第21章 沒有國防武力的君主與共和國將蒙受奇恥大辱
……
第二卷 羅馬主權的成長
第三卷 羅馬偉人的榜樣
漢英詞匯對照表
論李維羅馬史/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節選
《論李維羅馬史》: 第4章 如果被推翻的人留下活命,君主在自己的國內不會有保障 塔昆·普瑞斯庫斯因安庫斯諸子而死,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因高傲者塔昆而死。這兩件命案顯示,在王國發起政變卻留給退位者一條活路有多么危險,就算設法收買他也是枉然。塔昆·普瑞斯庫斯受到蒙蔽,因為他相信自己合法擁有王國,畢竟那是人民授予又得到元老院確認的。他也不相信安庫斯諸子會如此憤慨,競至于對整個羅馬都感到滿意的事心懷不滿。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欠缺自知之明,竟然相信自己收買得了塔昆諸子。 所以,每一個君主都可以從塔昆·普瑞斯庫斯之死得到警惕,只要被推翻的人還活著,他的性命永遠沒有保障。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之死則可以提醒每一個掌權的人,新的利益永遠壓不過舊的傷害,新利益彌補不了過去的傷害時更是如此。毫無疑問,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幾乎沒有智慮可言,竟然相信塔昆諸子會安分當他的女婿而不計較他們原本是應該當國王的。 權力欲深入人心,不只是可望繼承王位的人如此,其他的人也一樣。就像年紀輕輕的塔昆之妻,也就是塞爾維烏斯的女兒。她狂熱熏心,不顧親情倫常,唆使丈夫反對她自己的父親,奪走了父親的性命與王國。在她的心目中,當王后遠勝過當國王的女兒。因此,如果說塔昆·普瑞斯庫斯和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失掉王國是由于不曉得如何防備被他篡奪王位的人以保障自己的安全,那么高傲者塔昆失掉王國是因為沒有遵守歷代國王的古制,正如下一章要說明的。 第5章 王位繼承人因何喪失王國 高傲者塔昆殺了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后者沒有子嗣,他安安穩穩坐擁王國,不必擔心前車之鑒。雖然這種奪取王國的模式非屬常態而且引人憎惡,可是假如他遵循歷代國王的古制,大家還是可以相忍為安,不至于勞駕元老院和平民齊來聲討非要他放棄政權不可。因此,他慘遭驅逐不是因為他的兒子塞克圖斯強暴魯柯瑞替雅,而是因為他破壞王國的法律并且施行專制統治,正如他剝奪元老院所有的職權,自己一手包攬。一向在會議場合由羅馬元老院認可的事務,他帶回王宮處理,惹來怨聲載道。于是,沒多久之后,他剝奪了羅馬在歷代列王統治下都能享有的自由。與眾元老為敵還不夠,他還以低賤的事情操勞平民,激怒他們,逼得他們揭竿起義,作風跟他的前任者完全不一樣。他就這樣在羅馬填塞殘忍與驕傲的事例,也在全體羅馬人的心中醞釀抗暴的精神,只待恰當的時機出現。假如沒有發生魯柯瑞替雅的事故,別的事情也會有同樣一發不可收拾的效果。假如塔昆像其他國王那樣安分守己,那么就算他的兒子塞克圖斯犯同樣的錯,布魯圖和科拉廷努斯在處置塞克圖斯的罪行時,訴請的對象或許會是塔昆而不是羅馬人民。 君主因此可知,他們開始破壞人們自古以來沿襲的法律、習俗與傳統的那一刻,他們政權的基礎就開始腐蝕了。如果他們在政權被剝奪之后變得比較謹慎,從而了解到治國有道可以輕松到什么程度,他們會更加痛心自己的損失,自責之深遠超過別人的譴責。爭取好人的愛心遠比爭取壞人的愛心容易得多,同樣的道理,服從法律遠比試圖支配法律容易得多。他們如果想了解維系政權之道,其實并不難,只要以明君的生平為鑒,例如科林斯的提莫列翁、西庫翁的阿拉圖斯之類的人物。在他們的生平可以發現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相安無事又彼此知足,效法之心將油然而生,這種事輕而易舉,理由已如前述。人們受到良好的統治,自然別無所求,不會尋求別的自由,前面提到的那兩個人所統治的人民就是這樣,而他們兩位都是不得已才在有生之年當上君主,雖然一再表明想要告老回歸平民的生活。 由于本章與前面兩章提及民眾對于君主的不滿之情,以及布魯圖諸子背叛祖國的陰謀,還有謀反塔昆·普瑞斯庫斯和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等事,下一章詳細申論陰謀這個主題在我看來并不離題,因為這當中有值得君主與民眾注意之處。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