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0:4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16884
- 條形碼:9787553116884 ; 978-7-5531-168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0:40 本書特色
在更廣闊的學術平臺上整體把握20世紀的中國文學與文化,以強化問題意識、倡導學術銳氣,極富學術價值。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0:40 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0)》力圖通過現代文化與現代文學、文學史新論、巴蜀文學重讀、對視與爭鳴、現代文學檔案等欄目,在更廣闊的學術平臺上整體把握20世紀的中國文學與文化,以強化問題意識、倡導學術銳氣,極富學術價值。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0:40 目錄
李金發系列論(一):李金發的詩歌審美觀
“地方路徑”專題研究
“通過地方路徑開入大文學史的視野”——由《南京百年文學史》的觀念、實踐及探索意義談起
南京百年文學史的四副面孔
《南京百年文學史》:在“南京文學”與“文學南京”的DNA雙螺旋上
新視界
數字時代的“詩為媒”:文學生活的跨界建構與話語審美
論中現代文學期刊的三級構成體系
中文學科虛擬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
跨文化戲劇的改編與文化立場——邢云飛與莎士比亞的《鑄情》
東亞現代性場域下“狂人”的多種面向——兼論韓雪野對“狂人”形象的再書寫
文學史序跋與現代新詩經典化關系論
情與禮的末世歷險——論吳趼人寫情小說的失蹤敘事
“蟲天世界”的國家寓言:晚清小說《蝸觸蠻三國爭地記》考論
文學檔案
意識形態與新詩選本的版本——以《減克家詩選》和《艾青詩選》為考察中心
新發現張恨水、白薇等十封書信釋讀——兼談抗戰時期的保障作家生活運動
民國文學研究
“詩”與“俗”如何化合?——從上海劇藝社看現實題材劇目的文化品格
從“共建”到“共生”:論抗戰時期南京文學
“畫夢”與尋夢:何其芳與延安文藝教育
民族共同體的另一種想象——論蕭紅香港時期的小說“重寫”問題
接受歷史、個體心境與當下論戰的復雜糾葛——重回20世紀30年代魯迅與朱光潛的“靜穆”之爭
再現與重構:茅盾早期小說中的“時代性”問題再討論
《反攻》雜志與東北作家群的流脈問題
……
共和國文學研究
著述·綜述
編后語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40:40 作者簡介
李怡,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先后出版多部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若干。 毛迅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高校影視藝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等。1982年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承陳瘦竹、葉子銘、許志英先生等。1984年到四川大學中文系任教。近年來在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