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石刻文獻與河洛文化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39224
- 條形碼:9787010239224 ; 978-7-01-023922-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刻文獻與河洛文化論稿 內容簡介
石刻文獻保存著重要的 政治、社會、文化和民族等 信息,承載著當時的“社會 文化”和“ 文化”。
本書作者關注洛陽漢魏石經 與西晉辟雍碑,探討了漢魏 石經的種類、地位及其在十 六國北朝政局演進及文教發 展中的作用,揭示晉辟雍碑 碑陰所反映的幾個問題。另 外,作者對洛陽新出富弼家 族墓志進行了重點考察,由 此分析北宋大族的遷徙與興 衰,由墓志出發系統探討了 富弼的政治、軍事、外交及 賑災思想。書稿選題新穎, 視角獨特,具有較高的學術 價值。
石刻文獻與河洛文化論稿 目錄
前言:“ ”倡議、大運河與河洛文化
甲篇 漢魏石經與《晉辟雍碑》
章 從漢魏石經看古都洛陽的文化地位
一、“漢魏石經”之概念
二、熹平石經
三、正始石經
四、《典論》石經
結語
第二章 洛陽漢魏石經在十六國北朝歷史演進中的地位及作用——兼論漢魏石經對隋唐書學教育之影響
一、漢魏石經成為十六國北朝早期漢化的載體和標志
二、漢魏石經促進北魏洛陽時代儒學文化復興
三、漢魏石經成為北朝后期爭奪正統的符號與象征
四、漢魏石經促進南北文化交融與文化認同
五、漢魏石經規范隋唐書學教育之發展
結語
第三章 《晉辟雍碑·碑陰》所反映的幾個問題
一、由碑陰名錄看正史所載地理方面的疏誤
二、由儒生籍貫看各地儒學發展狀況
三、鄭、王兩家禮生并存所反映的問題
四、由碑陰名錄看西晉儒生多單名的風俗
乙篇 北魏洛陽時代
第四章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原因新論
一、南遷:拓跋鮮卑的歷史傳統
二、鄴城:不被選擇,由來已久
三、洛陽:統一帝國的都城
結語
第五章 從平城到洛陽: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草率說”獻疑
一、遷都準備,扎實充分
二、遷都過程,分步有序
三、對反對遷都官員的勸誡
四、對普通民眾的撫慰
結語
第六章 北魏迄隋胡姓、漢姓轉變及其意義
一、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由胡姓到漢姓
二、北齊、北周:由漢姓到胡姓
三、隋代:“悉宜復舊”,回歸漢姓
結語
第七章 大運河與大一統:北魏洛陽時代的水運建設及其意義
一、“達于江淮”:北魏孝文帝之前的水運建設
二、“下船而戰”:洛陽由水路直達淮水
三、“通運四方”:解決黃河急峻難題
四、“以船代車”:水運征收租調
結語
丙篇 洛陽出土富弼家族墓志研究
第八章 從富弼家族墓志看北宋大族的遷徙與興衰
一、墓志所見富氏家族的遷徙
二、墓志所見其他家族的遷徙
三、科舉考試與家族興衰
第九章 富弼的政治思想
一、正統思想
二、天災關乎人事
三、廣通言路
四、太平治世思想
結語
第十章 富弼的軍事思想
一、統籌西北與東南防務
二、統籌國防建設、經濟發展與社會治安
三、居安思危,積極備戰
四、反對宦官監軍
五、理順軍事管理體制:宰相兼任樞密使
六、師出有名,反對行刺
結語
第十一章 富弼的外交思想
一、宋遼為兄弟之國,地位應平等
二、西夏為宋之臣屬,應盡臣節
三、利用宋、遼、夏三角關系,爭取外交主動
結語
第十二章 富弼的賑災思想及其實踐
一、青州賑災實踐
二、從《救荒活民書》看富弼賑災之思想
結語
丁篇 忠孝文化與民間信仰
第十三章 關羽評價的歷史學考察——以正史記載為中心
一、漢獻帝建安年間:關羽生前同時代人的評價
二、三國西晉時期:關羽死后不久的評價
三、十六國北朝對關羽的評價
四、南朝對關羽的評價
五、唐宋及其以降對關羽的評價
結語
第十四章 孝道與治國——以《孝經》所論為考察點
一、從《孝經》看“孝”與“忠”
二、從《孝經》看“孝道”與“治國”
三、后世對“以孝治天下”思想的踐行
余論
第十五章 河洛地區民間信仰探微——以洛陽民俗博物館新獲老子木雕造像為例
一、老子民間信仰的社會基礎
二、老子木雕造像的“佛教化”造型
三、老子造像佛教化造型所反映的問題
結語
余論:河洛文化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一、河洛文化教育資源的整合
二、河洛文化教育資源的綜合利用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甲篇 漢魏石經與《晉辟雍碑》
章 從漢魏石經看古都洛陽的文化地位
一、“漢魏石經”之概念
二、熹平石經
三、正始石經
四、《典論》石經
結語
第二章 洛陽漢魏石經在十六國北朝歷史演進中的地位及作用——兼論漢魏石經對隋唐書學教育之影響
一、漢魏石經成為十六國北朝早期漢化的載體和標志
二、漢魏石經促進北魏洛陽時代儒學文化復興
三、漢魏石經成為北朝后期爭奪正統的符號與象征
四、漢魏石經促進南北文化交融與文化認同
五、漢魏石經規范隋唐書學教育之發展
結語
第三章 《晉辟雍碑·碑陰》所反映的幾個問題
一、由碑陰名錄看正史所載地理方面的疏誤
二、由儒生籍貫看各地儒學發展狀況
三、鄭、王兩家禮生并存所反映的問題
四、由碑陰名錄看西晉儒生多單名的風俗
乙篇 北魏洛陽時代
第四章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原因新論
一、南遷:拓跋鮮卑的歷史傳統
二、鄴城:不被選擇,由來已久
三、洛陽:統一帝國的都城
結語
第五章 從平城到洛陽: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草率說”獻疑
一、遷都準備,扎實充分
二、遷都過程,分步有序
三、對反對遷都官員的勸誡
四、對普通民眾的撫慰
結語
第六章 北魏迄隋胡姓、漢姓轉變及其意義
一、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由胡姓到漢姓
二、北齊、北周:由漢姓到胡姓
三、隋代:“悉宜復舊”,回歸漢姓
結語
第七章 大運河與大一統:北魏洛陽時代的水運建設及其意義
一、“達于江淮”:北魏孝文帝之前的水運建設
二、“下船而戰”:洛陽由水路直達淮水
三、“通運四方”:解決黃河急峻難題
四、“以船代車”:水運征收租調
結語
丙篇 洛陽出土富弼家族墓志研究
第八章 從富弼家族墓志看北宋大族的遷徙與興衰
一、墓志所見富氏家族的遷徙
二、墓志所見其他家族的遷徙
三、科舉考試與家族興衰
第九章 富弼的政治思想
一、正統思想
二、天災關乎人事
三、廣通言路
四、太平治世思想
結語
第十章 富弼的軍事思想
一、統籌西北與東南防務
二、統籌國防建設、經濟發展與社會治安
三、居安思危,積極備戰
四、反對宦官監軍
五、理順軍事管理體制:宰相兼任樞密使
六、師出有名,反對行刺
結語
第十一章 富弼的外交思想
一、宋遼為兄弟之國,地位應平等
二、西夏為宋之臣屬,應盡臣節
三、利用宋、遼、夏三角關系,爭取外交主動
結語
第十二章 富弼的賑災思想及其實踐
一、青州賑災實踐
二、從《救荒活民書》看富弼賑災之思想
結語
丁篇 忠孝文化與民間信仰
第十三章 關羽評價的歷史學考察——以正史記載為中心
一、漢獻帝建安年間:關羽生前同時代人的評價
二、三國西晉時期:關羽死后不久的評價
三、十六國北朝對關羽的評價
四、南朝對關羽的評價
五、唐宋及其以降對關羽的評價
結語
第十四章 孝道與治國——以《孝經》所論為考察點
一、從《孝經》看“孝”與“忠”
二、從《孝經》看“孝道”與“治國”
三、后世對“以孝治天下”思想的踐行
余論
第十五章 河洛地區民間信仰探微——以洛陽民俗博物館新獲老子木雕造像為例
一、老子民間信仰的社會基礎
二、老子木雕造像的“佛教化”造型
三、老子造像佛教化造型所反映的問題
結語
余論:河洛文化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一、河洛文化教育資源的整合
二、河洛文化教育資源的綜合利用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石刻文獻與河洛文化論稿 作者簡介
王東洋,河南鹿邑人,歷史學博士,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和河洛文化。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省部級課題6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項。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