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基于日記資料的19世紀以來上海地區氣候變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912161
- 條形碼:9787519912161 ; 978-7-5199-1216-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日記資料的19世紀以來上海地區氣候變化研究 本書特色
爬梳千余種天氣日記,將上海地區的器測氣候序列向前推進至1800年,構建了近216年幾乎無年月日缺失的高精度氣候序列,從史學與氣候學理路對極端天氣事件進行個例探究。
基于日記資料的19世紀以來上海地區氣候變化研究 內容簡介
梅雨及相關問題一直是我國氣象工作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此外,季風區降水的變化事關區域水資源、水循環、水災害、水安全以及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形成、演化,故而研究其長期變化過程、特征、規律及其原因等內容一直以來也是學界十分關注的課題。 高分辨率氣候序列定量重建所面臨的突出困境是高分辨率序列大多難以定量化,而已有定量化重建結果往往不能達到連續的高分辨率的要求,本書利用日記資料前延上海地區兼具高分辨率和定量化優點的氣候序列。作者爬梳了千余種天氣日記,摘抄了目標日記中的天氣信息,評估了天氣信息的完整性并對缺記情況采取了插補方案,成功地彌補了上海地區19世紀中前期氣候史料的不足,將上海地區1874年以來的器測氣候序列向前推進至1800年,建立了近216年幾乎無任何年月日缺失的包括降水量、梅雨特征和暴雨日數等高精度氣候序列,并分析了其多尺度變化特征,此外還從史學與氣候學理路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進行了個例探究。研究工作對增進上海地區氣候變化的事實、過程、趨勢、階段、周期及其機制的認識具有借鑒價值,利用日記建立的長時段高分辨率量化序列也能夠與其他代用證據重建的結果進行相互補充和校正,從而推進中國區域及全球氣候變化史實、影響和適應的綜合集成研究。
基于日記資料的19世紀以來上海地區氣候變化研究 作者簡介
唐晶,男,1985年4月生,四川遂寧人。陜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專業本科、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專業碩士,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地理學專業博士,現為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在《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古地理學報》《第四紀研究》等刊物發表過論文。主要研究興趣在災害史、經濟地理、歷史氣候變化和地理信息系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