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新譯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8420
- 條形碼:9787100208420 ; 978-7-100-20842-0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新譯本)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社會學、人類學研究者本書是著名漢學家葛蘭言的博士論文,面世至今已有百年,久負盛名。本書以社會學年鑒派的方法,意在糾正傳統漢學語文學的缺陷,于思想和方法論上的貢獻尤為卓著。新譯本譯自1929年法文本,并改定此前轉譯本的缺漏錯訛,以期呈現葛蘭言思想之深邃,語言之古雅。
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新譯本)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葛蘭言關于中國文明研究的開創之作。借助語文學與社會學分析,葛蘭言通過《詩經》歌謠生動地再現了一幅幅愛情與節日的畫面,其間不僅涌動著一種集體的情感,也暗藏著一種井然的社會生活:那些在山間、川上相會的年輕男女們,在他們自己的節日中,不僅互贈禮物,也將自己作為“質”送出。正是這些古老的社會事實,為中國文明的演變奠定了風俗、制度、思想的底蘊與品質。
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新譯本) 目錄
導論
**編 《詩經》的情歌
如何閱讀古代經典
田園主題
鄉村愛情
山川歌謠
第二編 古代的節慶
地方節慶
事實與解釋
季候的節律
圣地
賽會
結論
《詩經》征引篇目對照表
附錄一 《行露》注釋
附錄二 《蝃》注釋
附錄三 民族學注釋
附文:中國上古婚俗考
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新譯本) 節選
有鑒于此,我將從上古儀式的整體入手,從其*一般的方面思考它們。從本質上說,上古的節慶是季候性的。我將舉出一個恰當的例子說明這一點:正是由于這種特征,人類從自然事件中獲得力量;這些節慶是協和(la concorde)的節慶,人們借此在社會中、同時也在自然界中確立良好的秩序。它們通常都在山岳與河川的神圣場景舉行。通過考察那些包括在侯國的山川祭祀中的表現,我將說明:這些節慶被賦予的力量來自對山川圣地的崇拜,因為這些地點以前曾是社會公約(pacte social)的傳統見證,而這種社會公約正是當地共同體(communauté)在季節集會上所要祝頌的對象。*后,這些節慶是由各種競賽(joute)組成的,均伴有口頭的即興對歌。通過分析這些賽歌表達的情感,不難看到,為什么這些儀式競賽可以用作一種聯結個體和集團之友誼的手段。我還會試著解釋,為什么是在春季,通過兩性對抗的競賽和共同締約婚禮,那個將各地方集團融進一個傳統共同體的聯盟會得到強化。*后,通過分析中國上古的愛情和情歌的非個人性質,我們會看到這是如何成為可能的: 這些以性愛儀禮為基本特征的節慶,除非到了較晚期,絕不是混亂無序的場景。 我相信,這項工作可以闡明中國人某些信仰的起源,對理解一種文學體裁的發生也不無禆益。這項工作將凸顯象征論與中國思想的主導觀念間的某些相通之處,可以為我們研究士禮(rituel savant)是如何從民間慶典中產生的過程做些鋪墊。依我之見,這項工作似乎已經提供了準確地闡明過去的學者曾面對的諸多難題的方法,但單靠這方法,這些難題究竟不能獲得完全的解決。就目前關于中國宗教史研究的狀況而言,我不認為一項所謂詳盡無遺的研究會是*有用的。如果我用恰當的方式點明了這些問題,并且起草了這項研究,就已經倍感欣慰了。 ——摘自本書導論
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新譯本) 作者簡介
葛蘭言(1884-1940),法國著名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漢學家,繼承并弘揚涂爾干和沙畹的學術旨趣,著有《中國古代的節慶與歌謠》《中國古代的舞蹈與傳說》《中國文明》《中國封建制度》《中國人的宗教》《中國思想》等系列作品。其中國學研究的主要傳人有康德謨、石泰安、楊堃、樊隆德等,并對喬治·杜梅齊爾、列維·斯特勞斯等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結構主義思想與方法的重要先驅之一。 趙丙祥,北京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