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漢字里的中華科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876355
- 條形碼:9787542876355 ; 978-7-5428-763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字里的中華科技 本書特色
井是從地面往下挖成的能取水的洞,為什么“井”字卻寫為框子形? “弓”字中間為何有道彎,而不是一段圓弧呢? “我”原本并非稱“自己”,而是古代的一種兵器? “中”是一種*原始的測量天文儀器? “豆”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 我們都知道漢字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卻甚少了解其背后蘊含的科技知識。 本書通過別開生面的漢字解析,言簡意豐的科技溯源,帶你更加深刻地體會漢字的含義,掌握漢字的用法,領略傳統文化和中華科技之美。
漢字里的中華科技 內容簡介
漢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大家較多涉及的是其人文內涵,甚少了解漢字也包含有豐富的中國古代科技知識。本書則別開生面,選取七十個常用漢字,分農事、制器、技藝、認知等項,還原漢字蘊含的科技元素,演繹歷史的精彩和生動:“中”,古字像帶有飄帶的桿子,是一種*原始的測量天文儀器;“耒”,本是一種古老的農具,用其做偏旁的“耕”、“耘”、“耦”等字本義都與農具或農事有關;“鬲”,古字象形一種蒸煮食物的陶器,由其衍生的“隔”、“融”等字至今具有生命力……全書深入淺出,圖文并茂,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和中國古代科技的燦爛輝煌。
漢字里的中華科技 目錄
農 事 / 001
農 / 手持蚌鐮收割 / 003
耒 / 古老的起土工具 / 006
“杵”與“臼”/ 應用普遍的糧食加工工具 / 011
菽 / 豆生之形 / 015
麥 / 中國古代“五谷”之一 / 019
桑 / 蠶所食葉木 / 023
蠶 / 對蠶的認識和利用 / 027
糸 / 繅絲技術的副產品 / 031
鹽 / 古代的煮鹽技術 / 037
酉 / 古已有之的釀酒 / 042
豕 / 有豬才有家 / 046
牛 / 悠久的牛耕文明 / 050
羊 / 大吉大利的征兆 / 054
馬 / 馬有多少,國有多大 / 058
制 器 / 063
井 /“井”字為何寫為框子形 / 065
石 / 古代的石器制作 / 070
匋 / 陶器的產生與發展 / 074
皿 / 可盛東西的飲食器具 / 078
鬲 / 古老的陶器“始祖” / 082
角 / 動物角形的飲酒器 / 087
壺 / 極富生命力的大腹容器 / 091
豆 / 此“豆”非彼“豆” / 095
燈 / 與“豆”相關的照明器具 / 100
壬 / 用途廣泛的繞絲工具 / 104
專 / 捻絲工具“紡專” / 108
磬 / 用石材磨制的打擊樂器 / 112
鼎 / 氣象宏大的國之重器 / 117
車 / 構造講究的雙輪木車 / 123
軾 / 古車中用作扶手的木杠 / 128
舟 / 獨木制成的船 / 132
帆 / 利用風力行船的篷 / 136
刀 / 從石刀發展而來的基本工具 / 141
弓 /“弓”中為何多道彎 / 146
矢 / 字形含箭鏃、箭桿和箭羽的箭 / 151
戈 / 中國特有的長柄格斗兵器 / 156
我 / 一種形似三戈戟的長柄兵器 / 160
炮 / 古代遠程射擊武器 / 163
技 藝 / 167
火 / 影響深遠的取火方法 / 169
網 / 從捕魚工具到萬物互聯 / 173
金 / 初義多解的金屬 / 177
鐵 / 人工冶鐵的興起 / 181
镕 / 曾是重要技術創新的金屬范 / 185
橐 / 古代冶煉用的鼓風器 / 189
宮 / 中國古代建筑木結構體系的形成 / 193
基 / 夯土筑墻的版筑法 / 198
瓦 / 富有特色的瓦當制作 / 202
梁 / 架在水上的橋 / 206
筆 / 毛筆制作技術的演進 / 212
墨 / 源遠流長的制墨技術 / 216
冊 / 竹簡制作有講究 / 221
紙 / 改變世界的造紙術 / 225
認 知 / 231
萬 / 古人對數目字的認識 / 233
“數”與“算”/ 以算為中心的傳統數學 / 237
“尺”與“寸”/ 對物體長度的度量 / 241
“斤”與“兩”/ 源自砍木工具和車軛的計量單位 / 245
“斗”與“升”/ 借用而來的量器和計量單位 / 248
疒 / 中國*早的疾病記載 / 252
殷 / 古老的醫療砭術 / 255
砭 / 獨特的醫療工具砭石 / 259
丹 / 古代丹砂的應用 / 263
旦 / 對日出的形象描繪 / 268
中 / 一種*古老的天文儀器 / 272
虹 / 從觀察到解釋 / 276
機 / 有軸可動的杠桿 / 280
和 / 中國古代“和”的技術觀 / 284
參考文獻 / 289
圖片來源 / 292
漢字里的中華科技 作者簡介
戴吾三 1996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獲科學史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2008年后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部教授。2018年退休后被聘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長期從事科技史、科技文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和研究,有十幾種專著和譯著。主要著作:《考工記圖說》、《技術創新簡史》、《影響世界的發明專利》;主要譯著:《用創新引領世界》、《大眾科學指南》、《物理學巨匠》;合著《清華大學與中國近現代科技》等。譯著《手藝中國》獲國家圖書館第八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