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跟著老子去修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21886
- 條形碼:9787203121886 ; 978-7-203-12188-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跟著老子去修行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虛靜、謙下、順自然。正心、正念、正行、正果。 對《道德經》的感悟,千人千面。我們通過探索字的本義、章節的邏輯,回到老子的場景,以期觸及老子本人的心境,力求解老有新意。 《道德經》已跨越千年時光,歷久彌新。在時代越有浮華之時,它所帶來的啟迪越顯珍貴。權且撇開辯證法、唯心論等的哲學角度,它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為人與處事能帶來哪些啟示?對高階人士、中年人群以及奮斗青年、韶華一代又會否有不同的啟示? 要找到答案,就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子去修行一番。長期堅持、反復精進,能達開悟通透之境,自然是極好的。即便只跟著修行一次,能有點滴收獲,甚至只受一語一詞的點醒,也是好的。爾后,踐行之……終會遇見一個不同的自己。
跟著老子去修行 內容簡介
本書參詳了古今諸多大家的解老之作,并以全新的解老方法力求新解出新意。一注重考證字之本義。溯源關鍵字的字形演變,查找老子時代或更早時代文獻中的釋義,探求本義而非后世衍義。比如,“靜”的本義是持守初心。二是多設想老子時代的場景。基于老子善于觀察生活和社會現象,以此提煉觀點、升華思想,力求找到老子的視角,貼近老子自己的心境。三是注重章與章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邏輯聯系。從整體性、全面性上把握老子所要表達的含義,防止斷章取義。
跟著老子去修行 目錄
目 錄
**章 /001
道不可道:道是天地萬物之始源
第二章 /006
居無為事:一切言行循于自然天成
第三章 /014
無為之治:社會治理的終極目標是讓百姓內心純樸、不起貪念
第四章 /020
道沖不盈:道深沉無比,功用無窮
第五章 /023
無仁守沖:不偏執無傾向,持守虛靜
第六章 /028
玄牝之門:道涵養萬物,不綿不息
第七章 /032
無私成私:做事的出發點在于心正,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危險面前
身先士卒
第八章 /038
若水不爭:不以主觀努力的方式去做事
第九章 /043
功遂身退:做人低調時常處下,做事內斂但求稱心
第十章 /048
載營魄抱一:在事務中磨礪心性,達到心境澈凈、心無滯礙
第十一章 /056
有利無用:有的好處不會少不可多,無的用途不會缺也大用
第十二章 /062
為腹不為目:摒棄物欲的誘惑、貪欲的滿足,保持內心寧靜恬淡、
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068
寵之為下:內心小心翼翼,做事認認真真,才能不負眾望
第十四章 /074
混而為一:道態混沌,恍恍惚惚
第十五章 /080
道者之容:依循天性,容態謙恭,心境豁達
第十六章 /088
歸根曰靜:精神空明,回歸人之初的本性
第十七章 /093
百姓自然:管理的*高境界是心正、引領和差異化點撥
第十八章 /099
道廢國亂:存大道,才能建立起心靈純樸、家庭和諧、政治清明的
社會環境
第十九章 /104
見素抱樸:少有欲望、抱定拙樸,是管理的治本之策
第二十章 /110
蔽而不成:在*好的時光求新求變
第二十一章 /118
以順眾父:掌握了道,就掌握了破解萬事萬物的總閥門
第二十二章 /122
內斂不爭: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不爭之法
第二十三章 /130
道者同道:順應外界,卻無掛礙
第二十四章 /135
企者不立:以自我為中心是多余且無用的,一定要順著自然來做事
第二十五章 /139
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是順勢而為、任天而動、不亂作為、主動發
現和利用規律而為
第二十六章 /146
靜為躁君:注重個人的靜與重的修為,認真經營天下
第二十七章 /153
善行無跡:依循人、財、物的本性利用好各種資源
第二十八章 /160
樸散為器:以樸為原則制訂方針政策
第二十九章 /167
無為無執:個人生活從簡,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174
物壯則老:保持成長性,具備不發生沖突的實力
第三十一章 /179
恬淡為上:以恬淡之心應對沖突和挑戰
第三十二章 /183
知止不殆:行權要適可而止,讓百姓自我管理
第三十三章 /192
自知自勝:達明之人一定自知、自勝、有志、有追求
第三十四章 /202
以不為大:既謙下也助人,能成就自己
第三十五章 /207
道淡無味:高舉大道旗幟則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213
柔弱勝強:守弱,不是甘居弱小不強大,而是不斷成長并能保持謙柔
第三十七章 /219
鎮之以樸:以樸鎮亂,歸于寡欲
第三十八章 /224
居厚處實:內心守住道的意,不刻意于德的形
第三十九章 /235
以賤為本:終極之理在于無,謙卑居下也無妨
第四十章 /241
知返用柔:抓住道的運行規律和使用方式,不怕眼下吃虧
第四十一章 /245
勤而行道:道義博大精深,行道也不傲嬌
第四十二章 /255
損益平衡:萬物發端于道,要辯證地看待事物的多面性
第四十三章 /261
至柔為上:依循物性,柔和處事,是*佳實踐
第四十四章 /265
知足知止:看淡名利,只要基本的個人聲譽和物質需要
第四十五章 /270
清靜為正:守得住道,發揮才氣,不必在意外界的眼光
第四十六章 /274
不欲無爭:眼中無利,心中不貪,滿足的愉悅才*真實
第四十七章 /278
道在我心:知了道的精華,心靈通達,少有勞頓,萬事可成
第四十八章 /282
聞道日損:修行做減法,*后留下的唯有無為
第四十九章 /285
圣人無心:無有自己,善信所有,渾樸待人,是修行無為之法,能
創造和諧關系
第五十章 /290
不入死地:遵道而行,可保性命,活出高質量
第五十一章 /295
尊道貴德:道出自然,生養育護萬物,萬物知恩重道,依道而為
第五十二章 /299
毋遺身央:要外修其形只現柔和,更要內修其心明心見性
第五十三章 /305
行于大道:多為治下著想,多為民辦事,才不會招來謾罵
第五十四章 /309
建德抱一:以道內修,成為*好的自己,去造福一方、影響一片
第五十五章 /313
至和至精:護元氣、修精氣、固力氣,任何階段都要保持活力滿滿、
上進之勢
第五十六章 /320
知者弗言:少說多做,完善自我,融入環境,柔和處事,方為正道
第五十七章 /324
以正治國:上梁要正守住道,下梁不歪可自治,這是管理總綱
第五十八章 /328
方而不割:心中有道,懂得辯證,識得尺度,可長治久安
第五十九章 /332
治人如嗇:少費周章減少消耗,是修心與管理的長久之道
第六十章 /335
治國如烹:依物性而動,不妨礙百姓,是以道治理的高招
第六十一章 /338
大邦宜下:任何情況下,都持守一顆謙卑的心
第六十二章 /340
坐而進道:選用有道人才,有利事業發展
第六十三章 /344
猶難無難:把握辯證思維,把困難看大點并作于易,終是無有艱難
第六十四章 /347
為之未有:自始至終讓事物保持安定、無隱患的狀態,則無敗事
第六十五章 /352
不智治國:小聰明不如大智慧,方可至大順
第六十六章 /354
善居于下:不爭利、不施壓,保持謙和,方得民心
第六十七章 /356
小國寡民:各安其好,無有爭斗,是理想的*佳狀態
第六十八章 /358
為人予人:有利他之心,為不爭之行,這樣會越做越有
第六十九章 /361
持而保慈:與人以愛,與己以嚴,低調行事,路會越來越開闊
第七十章 /365
不爭之德:不爭是古已有之的大準則,任何人都要秉持
第七十一章 /368
慈兵必勝:心懷慈念,不出沖突,是*大的無敵
第七十二章 /371
披褐懷玉:不必注意外在,關鍵的是身懷本領
第七十三章 /375
以其病病:正確的自我認知,包括承認缺點,是進步的階梯
第七十四章 /378
民不畏畏:首先做好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第七十五章 /381
勇于不敢:既意志堅定又順勢而為,才是天之道
第七十六章 /384
代司殺者:各安其位,保持各方面穩定的狀態
第七十七章 /387
無以生為:不盤剝百姓,不沉溺享樂,保持恬淡才是真的尊重生命
第七十八章 /390
柔弱居上:做一個謙謙君子
第七十九章 /392
高者抑之:守好王道,要服務他人、成就他人
第八十章 /395
受邦之垢:居弱處下,能戰勝一切,成為人主
第八十一章 /397
恒與善人:寬宏大度,不苛責于人,向外界展示善意
后 記 /400
附 錄:《道德經》全文 /404
跟著老子去修行 作者簡介
楊煜萍 1973年生,復旦大學法學碩士,1995年通過律師從業資格考試,現擔任上海某中大型保險公司中高級管理職位。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