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福建民間文學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88131
- 條形碼:9787504388131 ; 978-7-5043-881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建民間文學概論 內容簡介
民間文學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歷史記憶。福建民間文學同樣承載著記錄福建人民開發福建、建設美好家園的偉大實踐的重要使命。與起步較晚的作家文學相比,福建民間文學則要早得多——在遙遠的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對生活的反映。福建人民通過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諺語、說唱、小戲等民間文學體裁,譜寫了一支色彩斑斕、瑰麗神奇的民間文學交響曲。
福建民間文學概論 目錄
緒??論 001
**章??神??話 009
**節??概??述 010
第二節??基本特征 018
第二章??民間傳說 021
**節??概??述 021
第二節??人物傳說 031
第三節??史事傳說 047
第四節??地方風物傳說 063
第三章??民間故事 080
**節??概??述 080
第二節??幻想故事 089
第三節??生活故事 119
第四章??民間歌謠 149
**節??概??述 149
第二節??勞動歌謠 158
第三節??時政歌謠 170
第四節??生活歌謠 177
第五節??儀式歌謠 198
第六節??民間情歌 204
第七節??兒??歌 216
第八節??歷史傳說故事歌 225
第五章??民間諺語 235
**節??概??述 235
第二節??時政諺語 244
第三節??生活諺語 249
第四節??農業氣象與自然風土諺語 260
第六章??民間說唱和小戲 271
**節??民間說唱 271
第二節??民間小戲 285
參考文獻 303
后??記 317
福建民間文學概論 節選
《福建民間文學概論》: (一)外來文人傳說 福建山清水秀,又地處偏遠。中原改朝換代抑或是戰亂之際,經常有大批文人選擇福建作為棲身之所,尤其是唐五代時期這種情況更是普遍。福建與中原地區的往來*早應在吳越爭霸時期,越王無疆被楚所敗后,越人中的一支南下入閩,與閩地土著通婚形成閩越族。秦統一后,閩地設閩中郡,此后歷代皇朝均有于閩地建立行政區劃,但在唐前閩地還是長期處于蠻荒狀態。**次較大規模的文人入閩發生于西晉末,北方士人避亂入閩。之后,梁末又有侯景叛亂,大批北方士人遷入閩地。這些北來士人大多是整個家族南遷,在福建定居后興辦私塾教育子弟,這在客觀上也極大地促進了福建地區的文化發展。從相關文獻來看,大概從東晉開始民間開始流傳著外來文人的傳說,如劉宋時被貶為建安郡吳興縣(今浦城)縣令的江淹,當地就流傳著“妙筆生花”的傳說。江淹有一天在浦城郊外的一座小山上休憩,夢見張景陽、郭景純授予五彩絹、五色筆,自此文思泉涌。晚年又于夢中返還絹筆,結果夢醒之后文章一天不如一天,俗謂“江郎才盡”。 隨著唐代福建的開發,唐人盡管仍視閩地為畏途,但或是任職,或是貶謫,入閩的文人也在逐漸增多之中,特別是唐末五代時期,中原戰亂不斷,而王審知建立的閩國儼然是一片樂土,所以有大量的文人遷入閩地。較早的有中唐時五言詩人秦系。《高士峰》(南安)說其曾隱于九日山,自號南安居士、東海釣客。當地人為了懷念秦系,便把其隱居的九日山西臺叫作“高士峰”。德宗時宰相姜公輔也隱于九日山,當地人把其隱居的九日山東臺稱為“姜相峰”,民間有《姜公輔吟詩退竊賊》等傳說流傳。《韓學士夜宿書館》(泉州)說唐末入閩的韓僵夜宿清源山下一鬧鬼書館。韓僵不信鬼神堅持留宿,晚上被神龕中吟對子的聲音所驚嚇,卻對出了對子。原來鬧鬼的真相是看守人為了實現教書先生的遺愿而扮鬼求對。這些傳說大多集中于對文人才學品行等方面的肯定,體現了當時福建人民的“名人崇拜”觀念。宋以后入閩的外來文人漸多,如王安石、陸游、辛棄疾、文天祥、馮夢龍等,他們在福建都留下了不少傳說。 福建地區廣為流傳、*具代表性的外來文人傳說則非羅隱的傳說莫屬。據不完全統計,羅隱傳說在福建地區流傳的縣市超過三十個。與其他文人傳說不同的是,羅隱的傳說并沒有過多關注羅隱的才學、勤奮或是愛情故事,絕大部分都圍繞羅隱“皇帝嘴、乞丐身”的奇特能力來結撰情節。因為口頭流傳的緣故,羅隱在各地的稱謂不盡相同,比如閩南地區的“盧遠”,三明地區的“羅永”等。 羅隱“皇帝嘴、乞丐身”的由來是福建各地老百姓津津樂道的主要內容。沙縣《皇帝嘴乞丐身》說羅永與其母常被村里萬姓財主欺負,有一次鄉人開玩笑說羅永長大會做皇帝,正在洗碗的羅母聽后用筷子在灶上敲了幾下,說若羅永將來能做皇帝,她就把石臼底打掉套在萬家脖子上。灶君把萬家誤會成萬戶人家,便將此事稟報了玉帝。玉帝命灶君把羅永的皇帝命換成乞丐命。在換骨過程中,羅永渾身發冷不停發抖,羅母不知緣由只讓羅永咬緊牙關,結果灶君無法換下羅永的嘴巴。這就是“皇帝嘴、乞丐身”的由來。泉州《羅隱趕石》則說羅隱原是天上的乞丐大仙,受玉帝命下凡做人間的皇帝。與其有隙的呂洞賓趁其熟睡,要把羅隱的皇帝骨換給同宗呂蒙正,換到牙槽骨時被鐵拐李趕到而阻止。結果羅隱就變成了啥事都懶得做的乞丐身,但說話卻很靈驗,而呂蒙正則因有富貴骨高中狀元。漳州《乞丐身皇帝嘴》的內容大同小異,說羅隱曾與趙匡胤爭帝,兵敗后觀音托夢讓其填海稱王,不料其母忘乎所以得罪了灶君,所以灶君將其帝王骨與呂蒙正的乞丐骨對換。 圍繞“皇帝嘴、乞丐身”這一中心,各地傳說大多以羅隱的行程為線,篇幅長短不拘——有的一則就一個傳說,有的一則容納了七八個傳說。結撰手法上采取與地方風物附會的方式,解釋它們的由來,如巖溪石蛤,說是羅隱的頭所變。情節模式大多是羅隱受人恩惠或者遭人輕視,結果一語成讖,如《羅隱的傳說》(古田)說有一次羅隱路過一個碗廠,受到老板的熱情招待,羅隱就說了句:“燒碗慢慢燒,燒燒歇歇,碗自然會好。”又有一次他路過一個瓦窯,老板嫌他臟,把他趕了出去。羅隱就說:“燒瓦要不停不歇地燒,不然瓦燒不透,全窯紅掉。”所以,燒碗燒瓦至今都不一樣,一個用慢火,一個用急火。《半仙羅隱》(同安)說羅隱想向曬煙葉的人討煙葉賣錢,結果被叱罵驅趕。羅隱氣不過,就說:“免趕免趕,煙葉慢干,潮濕起蛀蟲,慢曬香味差。” ……
福建民間文學概論 作者簡介
陳毓文,男,福建省龍海人。華東師范大學文學碩士,福建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現為閩江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承擔唐宋文學、詞學批評、詩詞鑒賞、民間文學、《論語》導讀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參編著作五部,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