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48537
- 條形碼:9787511148537 ; 978-7-5111-485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 內容簡介
《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城市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與實踐路徑研究”(課題編號13AZD077)為基礎,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歷時4年的研究,并經進一步梳理、提煉、深化而成。在潘家華研究員的主持下,課題組成員通力合作完成了研究任務。在此基礎上,李萌副研究員對初期成果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梳理和再加工,歷經2年多次與課題組成員交流溝通,*終修改完善形成《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 冻鞘邪l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將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市創新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并開展研究,期冀通過城市發展范式的重構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尋求一條新的路徑。但這一極具理論挑戰性和實踐復雜性的重大課題需要不斷求索、不斷深化、不斷創新,才能不斷完善城市生態文明發展范式的理論構建和實踐轉型。
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 目錄
理論篇 城市生態文明轉型
第1章 城市與文明
1.1 城市概述
1.2 城市與文明的關系
參考文獻
第2章 工業文明對城市的重塑
2.1 工業發展與城市化
2.2 工業文明時代城市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第3章 城市的生態文明轉型之路
3.1 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的區別和聯系
3.2 城市生態文明轉型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實踐篇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路徑
第4章 生態文明城市的內涵及特征
4.1 生態文明的內涵
4.2 生態文明城市的典型特征
參考文獻
第5章 生態文明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型
5.1 城市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解析
5.2 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5.3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5.4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第6章 生態文明城市的綠色消費模式
6.1 異化消費:“消費-生態”悖論的形成
6.2 綠色消費:生態文明對“消費-生態”悖論的現實超越
6.3 城市綠色消費模式及其影響機制
6.4 推動城市綠色消費發展的實踐路徑
參考文獻
……
政策篇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創新
總結與展望
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 節選
《城市發展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 2.2.2 “城市病”的蔓延 “城市病”源自人類需求的無限性與資源供給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在城市化進程中,工業、商業和生活行為產生的廢棄物排放,人口膨脹帶來的居住空間減少、交通擁堵和噪聲污染等,以及對農村的掠奪式發展帶來的城鄉差距拉大,逐漸成為城市良性發展的障礙! 1.人口膨脹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和多種產業的迅速發展,城市對周邊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增加。交通運輸網絡不斷向更為邊遠的地區延伸,為人口涌入城市創造了便利的條件。當人口集聚超過城市資源環境的承載極限時,就會導致城市生存空間狹窄,人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占有量偏低,從而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體驗和生活質量,也不利于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 2.環境污染 城市的快速發展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不足使城市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環境壓力。發達國家在上百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集中顯現。當前我國城市的環境污染按自然要素可分為三大類。 一是大氣污染;茉慈紵、機動車尾氣排放、工業廢氣排放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煙塵、氮氧化物以及氰、氟、氯等有害元素,這些也是造成霧霾、光化學煙霧等事件的主要原因。隨著城市人口規模的膨脹,能源消耗不斷上升,由于第二產業發展過快,其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城市規劃的不合理使擁堵現象頻發,進一步加重了尾氣排放的危害。除此以外,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還有工地揚塵、廚房油煙(包括路邊燒烤)、農業活動排放(如秸稈焚燒)等。 二是水污染。工業發展過程中超標排放的工業廢水、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和其他廢棄物進入江、河、湖、海等水體后,由于污染物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而造成污染,進而導致水體中的有害化學元素含量超過閾值,危害人體健康,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盡管近年來因加大了治理力度,工業廢水有所減量,但生活污水依然保持原有量,占廢水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水污染還會隨著水體流動擴散到河湖、水庫甚至地下水中,直接對飲用水水質、水生生物生存、土地、漁業發展、工農業生產等造成影響。三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人口激增和工業發展中將固體廢物填埋堆放的必然產物。土壤污染的來源渠道很多,不僅包括固體廢物中的有害物質滲入土壤而導致的直接污染,還包括大氣中的有害物質被雨水攜帶進入土壤而造成的間接污染,而在被污染土壤上生存的動植物則會吸收土壤中的有毒物質,再經由食物鏈將這些物質傳遞給人類,從而給人體健康帶來間接影響! ∪舭凑杖藶橐蛩胤诸,環境污染還包括噪聲污染、光污染、垃圾污染等。 噪聲污染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其中高架道路、軌道交通等引發的噪聲影響更為突出)、建筑工地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如來自第三產業的餐飲場所、菜市場、商店、文化娛樂場所的排風機、空調機組、喇叭音響等噪聲)和城市工業噪聲。噪聲污染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危害居民的身體健康,嚴重的還會引發社會矛盾! 」馕廴局饕ò琢廖廴、人工白晝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的重要表現之一是建筑物反光導致人們暫時失去視覺或產生暈眩感,給夜間開車或作業帶來很大危險。嚴重的光污染和雜亂的光波會損傷眼睛,擾亂生物鐘,誘發不良情緒,干擾天文觀測、通信設備的使用,甚至造成車禍、墜機等悲劇。 垃圾污染又稱固體廢物污染,是城市面臨的主要污染之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2/3的城市陷入垃圾圍城中。為了更直觀地描述城市垃圾產生的速度之快,有研究稱大城市每人每天大約產生1kg垃圾,一個中型城市可以在一天內產生近萬噸的固體廢物。工業、生活、廚余等各種垃圾堆積帶來了處理難題,如垃圾填埋會造成土壤污染,且挖掘成本高、填埋空間有限;垃圾焚燒發電可能會帶來空氣污染,其中垃圾焚燒廠項目也引發了一系列爭議與社會矛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