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2152
- 條形碼:9787521742152 ; 978-7-5217-4215-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 本書特色
★32開平裝,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本書講述了當年的士兵、活動家、革命者和反動者對歷史的預測,展示了他們的成敗得失如何構成我們復雜的現代世界的起源故事。
★《紐約郵報》《華盛頓郵報》《圖書館雜志》《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波士頓環球報》《出版人周刊》等各大薦書榜單贊譽推薦。
★適讀人群:軍事或者世界史方面研究者; 政治家,決策者;干部,公務員;大學生。
閱讀此書時,你將穿梭于這對世界歷史至關重要的一個月之中。在此過程中,你會了解到海量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達方式不僅平易近人,更引人入勝。威爾·恩格倫的寫作太過優秀,以至于你在不經意間就深陷其中。這驚人的31天所包含徹頭徹尾的戲劇性推動著你,讓你能夠流暢地閱讀他經過大量研究得出的事實。華盛頓和彼得格勒兩個城市發生的歷史故事構成了這本書的骨架,同時,遠方的德國柏林、古巴哈瓦那等地也為整個故事貢獻了戲劇化的一幕。
在高爾夫球場上,伍德羅·威爾遜或許正在思考20世紀重要的決定之一——美國是否要宣布加入**次世界大戰;西奧多·羅斯福,年近六旬,但不愿意承認自己不復當年,他批判政府過于軟弱,自告奮勇組建投入一戰的志愿師,捕殺*危險的海洋獵物蝠鲼;美國首位國會女議員珍妮特·蘭琦,她對選舉權運動的參與、一戰決策的投票等行動,以及她的性別,在華盛頓政局中引起巨大轟動和爭議;駐外記者門肯,他在一戰期間訪問了柏林,并記錄下來這座城市——柏林沒有預想中的混亂,平靜得出奇,看不到戰爭的瘋狂與宣泄……
這是一本精彩紛呈的書,介紹了一個世紀前的這個關鍵的月份,通過眾多細節塑造了1917年參與歷史走向的眾多人物,使他們的思考、個性生動地得以展現。從事學術研究的歷史學家還是好奇的讀者,都可一觀此書。威爾·恩格倫德引人入勝的敘述風格將引導你去了解,發生在1917年3月的事件如何在今天仍然產生著影響;事實上,在我們這個問題重重的時代尤為如此。
【作者簡介】
威爾·英格倫(Will Englund),美國記者、作家。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是《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多次以通訊記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調查,對俄羅斯追蹤報道20年,并對各種話題、歷史都有深入研究和報道。作品曾獲普利策獎。他通過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互聯網檔案館、耶魯大學圖書館、美國國家第二檔案館等機構和網站廣泛查閱、搜集到的大量與本書主題相關的報刊、檔案資料、私人書信、日記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撰寫了這本書。
【譯者簡介】
孟馳,福建人,自幼年起即對外國文學酷愛至極,*大的喜好是閑暇時分坐在書房捧讀莫泊桑、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雨果等大師的著作,中學時又對英語專業深為癡迷。譯著有《茶葉大盜》《迦太基必須毀滅》《古典世界的戰爭》《世界簡史》等。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它改變了世界上偉大的國家,
美國加入**次世界大戰,俄國面臨革命。
1917年3月5日,伍德羅·威爾遜在他的第二次就職典禮上宣布:“我們不再是一群鄉巴佬了。”他在美國加入**次世界大戰前夕發表這番講話,當時俄國正在獨裁和民主之間搖擺不定。面對歐洲的混亂和動蕩,威爾遜決心讓美國擺脫自建國以來就定義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孤立主義,并在塑造世界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僅僅10天后,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結束了長達3個世紀的王朝,使俄羅斯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終為蘇聯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在短短幾周內,在威爾遜的敦促下,國會投票決定對德國宣戰,確立了美國作為優選大國的新角色,以及向海外傳播美國理想的承諾。然而在國內,它仍然是一個種族隔離的國家,非裔美國人也有自己的奮斗目標。美國婦女為爭取選舉權和在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鼓動,勞資糾紛十分猖獗。作為隨后戰爭的后果,美國和俄羅斯忍受了一個世紀的警惕和敵意,這種警惕和敵意一直持續到今天。
《1917年3月》以令人折服的全新分析重新審視了這些動蕩事件及其后果。普利策獎獲獎記者威爾·恩格倫德(Will Englund)利用大量現代俄國和美國的日記、回憶錄、口述歷史和報紙報道,對這個改變世界諸多大國命運的月份進行了頗為詳細、富有質感的描述。《1917年3月》講述了當年的士兵、和平主義者、活動家、革命者和反動者的夢想,展示了他們的成敗得失如何構成我們復雜的現代世界的起源故事。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 目錄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目錄
編寫說明 Ⅰ
第1章“上吧!”001
第2章“反文明罪行”025
第3章“肥沃的泥土,腐敗的落葉”042
第4章“你們這幫家伙要蹲大牢了”061
第5章“我們必須在后面推啊推”078
第6章“他們認為:革命到來之日,即是尸山血海之時”092
第7章 “邊緣地帶”107
第8章“我不要,先生,老板”126
第9章“一種令人身臨其境的愉悅氛圍”140
第10章“我們正坐在火山口上”157
第11章“哥薩克們驅著馬兒,到處橫沖直撞”172
第12章“為了讓全人類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190
第13章“除了不幸的生命外,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205
第14章“偉大的世界解放運動領袖”218
第15章“您衣兜里揣著一支小手槍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233
第16章“如同一條發洪水的河流一般”252
第17章“痛斥一場地震”267
第18章“表面上裝作很愛國”284
第19章“日子好過起來”300
第20章“蓋子一直被捂得緊緊的”312
第21章“當人類世界因戰爭而瘋狂的時候”324
第22章“歷史會認為你是對的”341
致謝355
注釋361
參考書目395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 節選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 相關資料
★普利策獎獲獎作者威爾·英格倫經典歷史敘事作品,以精彩的筆法展現:在1917年3月這個關鍵性的時間點——美國決定加入“一戰”,俄國是擁抱革命,并巧妙地將美國和俄國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揭示了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領導者、士兵、和平主義者、活動家、革命者和反動者是如何對歷史進行預測、決策,并最終改變了美俄兩個國家,決定20世紀的世界格局的。
★作者認為,在復雜的歷史事件中,人們被一種天真、充滿希望的夢想俘虜。幾乎所有關于戰爭的預測都被證明是錯誤的。戰爭并未像威爾遜希望的那樣,讓世界為民主創造安全,也沒有引領世界走向新秩序……通過這本書的寫作,他“愿下個世紀因理性的決策而不同以往”,對當今世界同樣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以非常戲劇性的敘事手法和和極富文學性的筆觸還原歷史場景,讓人身臨其境;深入挖掘大量與本書主題相關的報刊、檔案資料、私人書信、日記等資料,帶領讀者走入時人的內心,生動刻畫他們的思考、個性甚至缺陷,在重塑一戰時期政治的風云變幻,也重現了當時的社會潮流。威爾遜總統的壓力、猶豫、自大與吝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頹敗與惶恐,年旬六旬的西奧多·羅斯福的激進,作為首位國會女議員珍妮特·蘭琦,引起的轟動和爭議……
★《紐約郵報》《華盛頓郵報》《圖書館雜志》《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波士頓環球報》《出版人周刊》等各大薦書榜單贊譽推薦。 ----------------- 閱讀此書時,你將穿梭于這對世界歷史至關重要的一個月之中。在此過程中,你會了解到海量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達方式不僅平易近人,更引人入勝。威爾·恩格倫的寫作太過優秀,以至于你在不經意間就深陷其中。這驚人的31天所包含徹頭徹尾的戲劇性推動著你,讓你能夠流暢地閱讀他經過大量研究得出的事實。華盛頓和彼得格勒兩個城市發生的歷史故事構成了這本書的骨架,同時,遠方的德國柏林、古巴哈瓦那等地也為整個故事貢獻了戲劇化的一幕。 在高爾夫球場上,伍德羅·威爾遜或許正在思考20世紀重要的決定之一——美國是否要宣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西奧多·羅斯福,年近六旬,但不愿意承認自己不復當年,他批判政府過于軟弱,自告奮勇組建投入一戰的志愿師,捕殺最危險的海洋獵物蝠鲼;美國首位國會女議員珍妮特·蘭琦,她對選舉權運動的參與、一戰決策的投票等行動,以及她的性別,在華盛頓政局中引起巨大轟動和爭議;駐外記者門肯,他在一戰期間訪問了柏林,并記錄下來這座城市——柏林沒有預想中的混亂,平靜得出奇,看不到戰爭的瘋狂與宣泄…… 這是一本精彩紛呈的書,介紹了一個世紀前的這個關鍵的月份,通過眾多細節塑造了1917年參與歷史走向的眾多人物,使他們的思考、個性生動地得以展現。從事學術研究的歷史學家還是好奇的讀者,都可一觀此書。威爾·恩格倫德引人入勝的敘述風格將引導你去了解,發生在1917年3月的事件如何在今天仍然產生著影響;事實上,在我們這個問題重重的時代尤為如此。
聚焦1917年3月,海量的信息重塑了一戰時期政治的風云變幻和被淹沒的社會潮流。 ——《紐約郵報》 英格倫巧妙地將美國和俄國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做了一次了不起的嘗試。 ——查爾斯·金 《華盛頓郵報》 《1917年3月》出色而詳細地描述了一戰時期的歷史,所有對一戰感興趣的讀者都不妨拿來一讀。 ——《圖書館雜志》
(星級評論) 非常引人入勝,發生1917年3月復雜的歷史事件以徹頭徹尾的戲劇性推動我們閱讀下去, 直至今日仍然在警醒我們。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英格倫是一個很有造詣的“說書人”,他很好地抓住了時代的精神。節奏緊湊,充滿了令人難忘的一戰時的畫面。 ——《波士頓環球報》
盡管關于一戰的書太多了,英格倫依然為該主題設計了一個新穎且有說服力的切入點;他聚焦于1917年3月,完成了一份令人滿意、文筆出色、適應當下的作品。 ——《出版人周刊》
1917年3月:改變世界的一個月 作者簡介
〔美〕威爾·英格倫(Will Englund)
美國記者、作家。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是《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多次以通訊記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調查,對俄羅斯追蹤報道20年,并對各種話題、歷史有深入研究和報道。作品曾獲普利策獎。
他通過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互聯網檔案館、耶魯大學圖書館、美國國家第二檔案館等機構和網站廣泛查閱、搜集到的大量與本書主題相關的報刊、檔案資料、私人書信、日記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撰寫了這本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