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西方文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290691
- 條形碼:9787569290691 ; 978-7-5692-906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文論 內容簡介
《西方文論》是榆林學院漢語言文學(教育)本科專業的限選課程。本課程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為指導,系統講授古希臘以來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學理論觀點和文藝思潮,并通過對這些觀點和思潮的梳理、分析和評價,厘清它們的來龍去脈、歷史貢獻、價值局限,繼而從史的角度,勾連出各種觀點、思潮之間的相互聯系,揭示西方文學理論發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準確把握兩千多年來西方文學理論的發展線索與理論范疇,深入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文論,理解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促進對西方文學藝術的學習。為學生將來從事漢語言文學教學及科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課程目標:學習目標1.自主學習與團隊協作能力: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理論經典文本。 學習目標2.理論思辨與表達能力:能結合經典文學作品理解西方文藝理論,對文學理論、文學現象、文學思潮進行闡釋、反思與辨析。 學習目標3.知識整合與文學文化現象評價能力:能把握西方文學理論發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文學與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
西方文論 目錄
**章 古希臘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柏拉圖的文藝思想
第三節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第二章 古羅馬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賀拉斯的《詩藝》
第三節 朗加納斯的《論崇高》
第三章 中世紀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奧古斯丁的文藝觀
第三節 托馬斯·阿奎那的文藝觀
第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但丁的語言“四義說”及“俗語”理論
第三節 達·芬奇的詩畫理論
第四節 塞萬提斯的小說理論
第五章 新古典主義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布瓦洛的文藝思想
第三節 屈萊頓與英國新古典主義文論
近代文論
第六章 啟蒙主義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狄德羅的戲劇改革理論
第三節 盧梭的“回到自然”思想
第四節 維科的詩性智慧理論
第七章 浪漫主義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華茲華斯的《抒情歌謠集》序言
第三節 席勒的《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
第四節 史達爾夫人對南方文學與北方文學的劃分
第八章 現實主義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巴爾扎克論現實主義原則
第三節 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的社會歷史批評
第九章 自然主義、唯美主義與象征主義文論
**節 經典文本閱讀
第二節 自然主義文論
第三節 唯美主義文論
第四節 象征主義文論
……
西方文論 節選
一、對科學與藝術的否定 盧梭在《論科學與藝術》中,回答了法國第戎科學院的征文——“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于敦化風俗”這個問題。盧梭繼承了柏拉圖對文藝的批評,認為科學和藝術的作用是傷風敗俗。盧梭從歷史經驗和科學與藝術自身特征兩個方面論證了這個問題。 一方面,從歷史經驗來看,科學與藝術會使人傷風敗俗。從文藝復興以來,科學與藝術只起到了消極的鞏固奴役的作用。科學與藝術的發展,帶來了靈魂的腐敗。科學與藝術的光芒升起的同時,人的德行也就消失了。人為自由而生,科學和藝術只是重重枷鎖,窒息了人的自由,使人奴化為快樂的奴隸。盧梭認為,在古代社會,藝術尚且沒有塑造完美的性格,那時社會風尚是粗樸的、自然的,人們互相了解,沒有罪惡的產生。后來,在科學研究和藝術的熏陶下,人們的天性被扭曲,社會風尚里流行一種邪惡而虛偽的共同性,在禮儀的虛偽面目下,隱藏著人們疑慮、猜忌、恐怖、冷酷、仇恨、奸詐等不健康的心理,自從學者出現后,好人就不見了,自從有了科學家與藝術家,就沒有公民了。他的這一觀點與中國道家推崇自然和無為而治的思想有相似之處,所謂“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科學與藝術只會令人心不古,從而毀壞人的德行。難怪蘇格拉底認為詩人不懂真善美,是沒有智慧的人,也難怪柏拉圖要將詩人趕出理想國了。 另一方面,從自身特征來看,科學和藝術會使人傷風敗俗。首先,科學與藝術誕生于人類的罪惡。例如天文學誕生于迷信,論辯術誕生于野心、仇恨諂媚和謊言,幾何學誕生于貪婪,物理學誕生于虛榮的好奇心。其次,在科學研究中所經歷的錯誤對人有害。第三,科學與藝術目的是虛幻的,結果是危險的,科學與藝術產生于懶惰和虛榮,反過來又滋長了懶惰與虛榮。第四,科學與藝術會虛飾精神,腐蝕判斷。 盧梭的這一觀點是激進的,也是深刻的,特別是在啟蒙運動時期,大多數學者都認識到了知識就是力量,認為掌握了知識就掌握了話語權,許多知識分子投入編纂百科全書的工作當中,試圖用新知識去傳播新思想,用新知識去構建新社會。而盧梭作為底層社會出來的知識分子,他看到了貴族們壟斷知識后愚弄人民造成的社會墮落,因而提出了科學與藝術會使人傷風敗俗的觀點。盧梭作為啟蒙運動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不可能否定一切科學與藝術,盧梭曾明確表示,他并非否定科學本身,而是要保衛德行,即文章的出發點是要捍衛德行。他認為羅馬人是安心踐行道德的,從他們開始研究道德起,一切都完了。他反對的主要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科學與藝術,反對的是被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拿來為自己謀取壟斷利益,從而造成更加不平等和道德腐敗的社會現狀的科學與藝術。 正是出于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盧梭在《論科學與藝術》中提出“回到自然”的口號,并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進一步做了論述。盧梭認為人類原始社會是*好的,那時人們思想純樸,人人平等,沒有奴役和惡行。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后,人與人之間出現了奴役和不平等,有了善惡相斗,也有了虛偽與罪惡。因此人們應該“回到自然”,他所說的自然,主要是指人的本性,這種本性同外在的自然一樣是*正常的、*“自然”的存在,古代社會人們原始古樸的生活有助于自然人性的成長,人應該回到原始古樸的古代社會。盧梭的這一觀點是他對現實社會不滿產生的一種理想,說明他還未找到醫治社會疾病的正確辦法。他的“回到自然”的口號掀起了感性崇拜的風潮,提倡文學的自我表現功能,開啟了浪漫主義文學思潮,被后世稱為“浪漫主義文學之父”。人類進入20世紀以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帶來了環境破壞、霸權主義、人的異化等一系列問題,盧梭的“回到自然”的口號也再次受到人們的重視,引發了人們對改造現實,追求理想生活的新思考。 二、論戲劇 1758年,盧梭發表了《關于戲劇演出給達朗貝爾的信》(簡稱《論戲劇》),在這封信里,盧梭批評了百科全書副主編達朗貝爾提出應在日內瓦建立劇院、伏爾泰提出在日內瓦組織戲劇演出的主張。 盧梭提出了關于戲劇的三條罪狀。**,戲劇會使勞動松弛。他希望人們珍惜時間,熱愛勞動,而戲劇會使人不再有心思去操心工作,只有抑制戲劇演出,人們才能專心勞動。當勞動變成習慣了,懶惰就會失去容身之所,純潔的良心可以抑制輕佻的娛樂欲念。 第二,戲劇與美德不兼容。在戲劇的社會效果方面,盧梭同樣受柏拉圖的影響,認為戲劇中人物的行為會成為觀眾的摹仿對象,*終會踐踏日內瓦的古老風俗。他認為悲劇中的兇惡事件會使人恐怖因而無益,喜劇建立在人的缺陷的基礎上,因而愈是成功愈會對道德起到壞的影響。他甚至認為,莫里哀的戲劇就是一所教唆人干壞事和敗壞風俗的學校,其比宣傳惡德的書還要危險,因為在那里善良和憨直會被嘲笑,而狡猾和謊言卻會被同情。當人心都沉迷于舞臺的時候,就好像靈魂出了竅。 第四,在日內瓦建立劇院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對于觀眾而言,觀看戲劇只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另一方面,戲劇會成為陰謀家和政黨的武器,還會成為個人報復的工具,甚至會危及國家的存在。盧梭擁護柏拉圖驅逐荷馬,對日內瓦容忍莫里哀感到不安。他甚至歧視演員這一職業,認為演員摹仿他人的性格必然導致自身的卑賤和奴性,特別是女演員粗野無禮,丑化自己,墮落不可避免。 盧梭繼承了柏拉圖和奧古斯丁對文藝進行批評的立場,他在人們普遍對文藝保持狂熱的時候提示人們去思考文藝的負面作用,引發了激烈的論爭,也對當時及后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環境污染、霸權主義、保護主義等問題的存在,盧梭的意義再次受到重視。盧梭的故鄉日內瓦在是否建立劇院的問題上采納了他的觀點。 盧梭認為人生而自由,但無往而不在枷鎖當中,人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做了其他一切的奴隸,盧梭渴望自由,他以嶄新的視角試圖將人們從“習俗”與“理性”中解放出來,在《論科學與藝術》發表成名之后,盧梭按照自己的理想過著素樸的生活,他賣掉了手表,認為時間是個人自由的束縛,1756-1762年,盧梭隱居在鄉下,1760年,他出版了《新愛洛綺斯》,講述了貴族少女尤麗愛上家庭教師圣·普樂,遭到父親反對,被迫嫁給俄國貴族沃爾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