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好詩天然萬古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125227
- 條形碼:9787549125227 ; 978-7-5491-2522-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好詩天然萬古新 本書特色
文藝評論家、詩人、作家謝冕作序 ,詩詞品賞+古畫導讀,寫給年輕人的“古詩小札”,讓古典詩詞文化走向大眾。 詩意是一種深奧甚至有點神秘的話題,我們能感到,但又很難條分縷析地指出它的來由。 讀詩,就是在尋覓詩意。
好詩天然萬古新 內容簡介
著名文藝評論家、詩人、作家謝冕作序推薦,詩詞品賞+古畫導讀,寫給年輕人的“古詩小札”,讓古典詩詞文化走向大眾。 《好詩天然萬古新》是一本闡釋中國詩歌真諦的精心之作,里面都是篇幅不長的短文,每篇讀一首詩或談一個詩歌問題,是面向詩歌愛好者的賞析性的文字匯編。這些文字,讀來趣味盎然,而且鞭辟入里、由淺及深,對讀者有很大的啟發。
好詩天然萬古新 目錄
古詩里的愛情
詩史上*長的敘事詩
牡丹一樣的花木蘭
陶淵明田園詩的純真
陶淵明的《責子》詩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王昌齡的邊塞詩
岑參的邊塞詩
“一江水”與“半江水”
輯二
李白與孟浩然
杜甫對李白的深情
汪倫不是農民
李白的“得意”和“失意”
李白的“愁”
李白的《臨終歌》
“孤帆一片日邊來”何解
短詩創作的巧思
詩歌要耐讀
*具表現力的細節
輯三
白云“生處”還是白云“深處”?
《江南春》的警醒內涵
詩人的敏銳
《登高》和《錢塘湖春行》
“畫眉深淺入時無”解
風雨詩人許渾
劉長卿的“風雪夜歸人”
盧綸的《塞下曲》
李商隱詩的朦朧
蠟燭形象
……
輯四
輯五
輯六
輯七
好詩天然萬古新 節選
《好詩天然萬古新》: 花木蘭替父從軍、女扮男裝的英雄故事和精神,家喻戶曉,從公元4世紀初以來一直感動著中華兒女。如今,花木蘭也走出了國門,走上了世界舞臺,成為具有巨大魅力的藝術形象。 花木蘭何許人也? 據考證,花木蘭確有其人。她的家鄉在延安之南的萬花山鄉的花園頭村。那里有她走馬練武的遺址、她的墓(舊稱花家陵)。 原來的墓在幾十年前已被毀平,如今的墓是重修的。與陵墓隔河相望的一座不高的黃土山上,野牡丹達幾萬株之多,開花季節,一山燦然,滿目芳菲。牡丹在陜北許多地方茂盛地野生著。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一文中說:“牡丹出丹州、延州。”丹州就是現在的宜川縣,延州就是今天的延安,那里的人過去視牡丹為荊棘,“土人皆取以為薪”。洛陽牡丹的原產地,就在黃土高原上,不過黃土高原的人們不以它為珍奇而已。可是,對花木蘭這朵牡丹,黃土高原是引以為傲的。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是靠了北朝民歌《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陜北的人民自古以來善于歌詠、說唱。“信天游”不知唱了多少年,近代的《蘭花花》《三十里鋪》《走西口》等等,以及韓起祥的三弦說書,都證明在古代產生《木蘭詩》這樣的民歌是絕對可能的。 從東晉滅亡到隋朝統一的160多年間,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南北朝時期。北方在這個時期里,長期兵荒馬亂、相互攻戰,因此民歌里也較多地反映戰爭和與戰爭有關的內容。《木蘭詩》就是如此。對于《木蘭詩》產生的年代,曾經爭論諸多,大多數專家認為它產生于南北朝的北魏時期。 北魏建于公元4世紀末,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建都于平城(今大同),先后吞并了后燕、夏、北燕、北涼等國,于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疆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南至秦嶺、淮河,東北至遼寧西部。《木蘭詩》就在北魏推翻同由鮮卑族建立的后燕這一時期產生。后燕據河北、山東、山西等地,于公元407年滅亡,僅存在20多年。 《木蘭詩》提到木蘭應可汗(只有北方少數民族的國君才叫可汗)點兵,隨軍渡過黃河東去,“暮至黑山頭”。“黑山頭”即今日北京昌平的天壽山,屬燕山山脈。燕山橫亙在河北北部,當時正是后燕的領土, 花木蘭之所以能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彪悍的、尚武的社會風氣使然。她如果沒有馬上的騎射功夫,也不可能“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只在閨房里待著的姑娘恐怕馬背都上不去;只會“當戶織”的女兒也經不住“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她必須和馬上功夫了得的男人一樣,才能堅持得下來。我不禁想到,樊梨花是青海湟源人,穆桂英是山西北部人,古代能騎能射能戰的女子都是具有尚武精神的游牧民族或半農半牧地區的巾幗。 《木蘭詩》雖然不長,卻反映出那時社會的一個側面。像花家,只有二女和小弟(年齡尚小),“阿爺”起碼有40歲了,而且是全家的主要勞動力,即便如此,也要抽去從軍。可見當時連年征戰導致招兵困難,花家的“阿爺”也不能免征,逼著花木蘭替父從軍。當時的從軍,還要自備鞍馬,詩中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可見當時延安的城市建設很有規模了,已有了東南西北市,軍需品也相當齊全。從軍者自掏腰包,也反映了當時老百姓負擔的沉重。相對于其他朝代“養兵干日,用在一朝”的政府養兵,北魏政權是罔顧百姓死活的。從軍尚如此,征糧等恐怕更加殘暴。《木蘭詩》從正面烘托花木蘭的英雄形象,不寫其他;但我們可以從側面看到許多社會問題。統治者好大喜功,連年征戰,把人們置于水深火熱的戰亂、屠殺之中。所以,十年后歸來,花木蘭只想“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不要封賞,只要寧靜的女兒生活。 ……
好詩天然萬古新 作者簡介
沈仁康,江蘇常州人。北京大學畢業,曾在中國科學院、中國青年報任職:后調入廣東省作家協會,擔任《作品》雜志副主任、文學院副院長、專業作家;曾掛職基層,任中共開平市委常委、花都市委(現廣州市花都區委)常委。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詩集等30余種,其中長篇小說5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