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和名師一起讀名著:李四光講述地球的故事·穿過地平線 (四年級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095759
- 條形碼:9787556095759 ; 978-7-5560-9575-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和名師一起讀名著:李四光講述地球的故事·穿過地平線 (四年級下冊) 本書特色
《穿過地平線》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創立人李四光的一篇力作,該書力求更換一個新的角度,采用文學隨筆的形式來綜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學、做人的品質及高雅的文化藝術素養。不同時期,他所展現的才華和文情,有學術性、趣味性、可讀性的論著,有隨筆小品、談藝錄……精選成集以饗廣大青少年讀者。
和名師一起讀名著:李四光講述地球的故事·穿過地平線 (四年級下冊) 內容簡介
本書展現了李四光的才華和文情,有學術性、趣味性、可讀性的論著,有隨筆小品、談藝錄……精選成集以饗廣大讀者。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他一生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以及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寫下了大量的地質學方面的著作。《穿過地平線》是他的一本力作,該書以新的角度,采用文學隨筆的形式娓娓道來。通過本書我們能夠領略李四光的治學、做人的品質及高雅的文化藝術素養。
和名師一起讀名著:李四光講述地球的故事·穿過地平線 (四年級下冊) 目錄
天文學地球年齡的說法
天文理論說地球年齡
地質事實說地球年齡
地球熱的歷史說地球年齡
讀書與讀自然書
中國地勢淺說
侏羅紀與中國地勢
風水之另一解釋
地球之形狀
人類起源于中亞么
地殼的觀念
如何培養兒童對科學的興趣
大地構造與石油沉積
看看我們的地球
從地球看宇宙
地殼
地熱
地震與震波
淺說地震
燃料的問題
現代繁華與炭
地史的紀元
中國北部之監□(特殊字體)科
地質力學發展的過程和當前的任務
啟蒙時代的地質論戰
地質時代
古生物及古人類
均衡代償現象
冰川的起源
滄桑變化的解釋
《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序
附地質時代、生物歷史對照簡化表
地球年齡“官司”
和名師一起讀名著:李四光講述地球的故事·穿過地平線 (四年級下冊) 節選
地球的年齡,并不是一個新穎的問題。在那上古的時代早已有人提及了。例如那加爾底亞人(Chaldeans)的天文學家,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算出世界的年齡為21.5萬歲。波斯的瑣羅亞斯德(Zoroaster)一派的學者說世界的存在只限于1.2萬年。中國俗傳世界有12萬年的壽命。這些數目當然沒有什么意義。古代的學者因為不明自然的歷史,都陷于一個極大的誤解,那就是他們把人類的歷史,生物的歷史,地球的歷史,乃至宇宙的歷史,當做一件事看待。意謂人類未出現以前,就無所謂宇宙,無所謂世界。 中古以后,學術漸漸萌芽,荒誕無稽的傳說,漸漸失去信用。然而1650年時,競有一位有名的英國主教阿瑟(Bishop Ussher),曾大書特書,說世界是公元前4004年造的!這并不足為奇,恐怕在科學昌明的今日,世界上還有許多人相信上帝只費了6天的工夫,就造出我們的世界來了。 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期,地質學、生物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同一步調,向前猛進。德國出了偉爾納(Wemer),英國出了哈同(Hutton)。法國出了蒲豐(Buffon)、陸謨克(Lamarck)以及其他著名的學者。他們關于自然的歷史,雖各懷己見,爭論激烈,然而在學術上都有永垂不朽的貢獻。俟后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Darwin)、華勒斯(AlfredRussel Wallace)、赫胥黎(Huxley)諸氏,再將生物進化的學說公之于世。于是一般的思想家才相信人類未出現以前,已經有了世界。那無人的世界,又可據生物遞變的情形,分為若干時代,每一時代大都有陸沉海涸的遺痕,然則地球歷史之長,可想而知。至此,地球年齡的問題,始得以正式成立。 就理論上說,地球的年齡,應該是地質學家劈頭的一個大問題,然而事實不然,哈同以后,地質學家的活動,大半都限于局部的研究。他們對于一層巖石、一塊化石的考察,不厭精詳;而對過去年代的計算,都淡漠視之,一若那種的討論,非分內之事。實則地質學家并非拋棄了那個問題,只因材料尚未充足,不愿多說閑話。待到克爾文(LordKelvin)關于地球的年齡發表意見的時候,地質學家方面始有一部分人覺得克氏所定的年齡過短,他的立論也未免過于專斷。這位物理學家不獨不顧地質學上的事實,反面嘲笑他們。克氏說:“地質學家看太陽如同薔薇看養花的老頭兒似的。薔薇說道,養我們的那一位老頭兒必定是很老的一位先生,因為在我們薔薇記憶之中,他總是那樣子。” 物理學家既是這樣的挑戰,自然弄得地質學家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于是地質學家方面,就有人起來同他們講道理。 所以地球年齡的問題,現在成了天文、物理、地質三家公共的問題。 天文學地球年齡的說法 1749年,丹索(Dunthome)依據比較古今日蝕時期的結果,倡言現今地球的旋轉較古代為慢。其后百余年,亞當斯(Adams)對于這件事又詳加考究,并算出每100年地球的旋轉遲22秒,但亞氏曾申明他所用的計算的根據不是十分可靠。康德在他宇宙哲學論中曾說到潮汐的摩擦力能使地球永遠減其旋轉的速率,一直到湯姆孫(J.J.Thomson)的時代,他又把這個問題提起來了。湯氏用種種方法證明地球的內部比鋼還要硬。他又從熱學上著想,假定地球原來是一團熱汁,自從冷卻結殼以后,它的形狀未曾變更。如若我們承認這個假定,那是由地球現在的形狀,不難推測當初凝結之時它能保平衡的旋轉速率。至若地球的扁度,可用種種方法測出。旋轉速率減少之率,也可由歷史上或用旁的方法求出。假若減少之率通古今不變,那么,從它初結殼到今天的年齡,不難求出。據湯氏這樣計算的結果,他說地球的年齡頂多不過10億年。但是他又說如若比1億年還多,地球在赤道的凸度比現在的凸度應該還要大,而兩極應較現在的兩極還要平。湯氏計算中所用的假定可算不少。頭一件,他說地球的中央比鋼還硬些。我們從天體力學上著想,倒是與他的意見大致不差;但從地震學方面得來的消息,不能與此一致。況且地球自結殼以后,其形狀有無變更,其旋轉究竟是怎樣的變更,我們無法確定。湯氏所用的假定既有可疑的地方,他所得的結果,當然是可疑的。 P1-3
和名師一起讀名著:李四光講述地球的故事·穿過地平線 (四年級下冊) 作者簡介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1904年赴日本留學,1913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采礦和地質,1918年獲自然科學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次年他率學生在河北、山西實習時發現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1929年被英國倫敦地質學會選為國外會員,任中國地質學會會長。1931年被英國伯明翰大學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34年應邀赴英國伯明翰、劍橋等大學講學。1947年獲挪威奧斯陸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李四光在古生物蜓科分類方面有重大貢獻,在冰川學方面找到了中國數次冰川時期的活動證據,奠定了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基礎。在地質學理論上,他創立了地質力學學科,運用地質力學理論,指出我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兩湖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為我國石油資源的開發做出了貢獻。晚年他在地震地質和開發利用地下熱能等新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