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氣候與生命/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07160
- 條形碼:9787100007160 ; 978-7-100-00716-0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氣候與生命/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本書特色
我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20世紀50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11年已先后分十二輯印行名著500種。現繼續編印第十三輯。到2012年出版至550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得更好。
氣候與生命/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作者對歷史時代和地質年代的氣候變遷與黃土形成方面的觀點。書中內容包括不久前的氣候變暖;歷史時代的氣候變化問題;里海水位與北極航行條件,論干燥的冰后期;干燥冰后期以來的地貌變遷,陸生生物的間斷的、北方東西兩種分布;論北半球海洋動物區系的北方東西同種分布;生物的兩極同原分布與冰期等。
氣候與生命/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目錄
序言
**章 不久前的氣候變暖
北極變暖
永凍土層南界向北退縮
溫帶緯度地帶變暖
山地變暖
氣候變暖與墨西哥灣流
氣候的大陸性減弱
第二章 歷史時代的氣候變化問題
關于大氣中的水分儲量
關于土壤中的水分儲量
湖泊的消失過程
關于推測的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斯坦和西西伯利亞
湖泊變干
關于推測的河流變淺
關于歷史時代的植被變化
從南俄羅斯和西伯利亞土壤與氣候變化的關系看土壤
荒漠
關于歷史時代內某些地域的氣候變化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里海水位與北極航行條件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論干燥的冰后期
第五章 干燥冰后期以來的地貌變化
第六章 陸生生物的間斷的、北方東西同種分布
第七章 論北半球海洋動物區系的北方東西同種分布
北方東西同種的海洋動物區系
北方東西同種分布的原因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生物的兩極同原分布與冰期
水生哺乳動物中的兩極同原性現象
海洋魚類中的兩極同原性現象
關于兩極同原性的原因
地質資料
現代熱帶動植物區系的北方類型
深水類型
陸生動植物中的兩極同原性
較高分類單位的兩極同原性
結論
第九章 黃土是風化作用和成土作用的產物
黃土是巖石
黃土的沉陷
現象記述
黃土的沉陷性及其形成方式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地質時代的氣候
第十一章 前寒武紀大陸上的生命和土壤形成
從自然地理學觀點看泛荒漠的不可能性
從生物學觀點看泛荒漠的不可能性
生命的先驅
現代土壤中的微生物
前寒武紀荒漠中的生命
前寒武紀大陸上的土壤形成
關于大陸上*古老生命的古生物學資料
結論
參考文獻
對第308-348頁的補充
人名譯名對照表
氣候與生命/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作者簡介
貝爾格(1876—1950),蘇聯著名自然地理學家,魚類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對土壤學、氣候學、湖泊學和地理學史都有研究。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