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停止你的內在戰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7733
- 條形碼:9787513937733 ; 978-7-5139-3773-3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停止你的內在戰爭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貼合大眾內心困境,非常實用。黃老師說,我們遇到困境到時候,正是成長和轉化的絕佳時機!本書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打開了身體的、認知的、場域的三重智慧,助我們對一切流經的事物說“歡迎”,帶著好奇、善意和生命中的每一種體驗相遇,化外境一切“阻力”成為我們的助力!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生生不息催眠創始人、世界催眠領域權威仕明是我在中國*優秀的一位學生,他極具智慧,深諳催眠的運用,*重要的是,他擁有獨一無二的人性臨在。我相信你將從這本書的學習中受益良多。 武志紅心理學作家生命*初,我們為了尋找一種感覺——我是好的,會切割掉一些自己認為不好的東西。這保護了自我,但生命的完整也由此遭到破壞。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 隨著我們的自我日益強大,我們就有一份需求——那些*初被切割掉的,需要再被整合回來。可以說,整合心靈的各個部分,或者說,尋求精神生命的完整性,是一份根本性的渴求。 這個切割和整合的過程充滿了矛盾性,就像是一場自己發起的內在戰爭。如何認識這場戰爭,并學會停止它,這是黃仕明老師的課程所教誨的。 黃仕明老師的這門課程,在我們平臺上非常受歡迎,我想是因為課程中充滿了整合的智慧,同時行文和講述也非常好。強烈推薦黃仕明老師這本由課程而來的書。 孫瑞雪中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沉靜下來閱讀這本書,發現仕明是那樣精準到位地把握每一個命題。而這些命題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要點——你我生命里發生的事情。在閱讀中療愈。 約格·迪爾克斯一行禪師德國正念禪修中心導師黃仕明老師的教學方式,是我見過*為特別的,深刻、易懂,而又觸動每一個人的內心。
停止你的內在戰爭 內容簡介
我們生命中的困惑、挑戰、掙扎,常常都集中于兩個核心問題: ·我所想的和我體驗到的不同。 ·我想成為那個人,但我體驗到的是自己并不是那個人。 這兩種沖突讓我們發起了一場內在戰爭,產生了消極想法、負面情緒,甚至負面行為。于是我們總想著改變自己,去掉那些“壞的”部分,以為去掉“壞的”就會剩下“好的”。然而這種努力改變往往讓我們陷入無形的泥沼,我們的天賦、創造力、生命力不斷被抑制和消耗。 黃仕明老師說:“其實每一種負面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面動機,每一片烏云背后都發著金光。”我們想改變的那些“壞的”背后,都是生命真實的渴望。希望本書可以帶大家走出對“改變”的執念,轉化問題為資源,與自己和解,重新整合自我,煥發生命原本活力。
停止你的內在戰爭 目錄
前言 我們,在發起一場沒有幸存者的“內在戰爭”
**章
走向內在和平
有一片田野,超越是非對錯之外_003
中心vs世界:學會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跳舞_012
意識vs潛意識:讓潛意識主宰你的命運,這句話只對了一半_020
內在vs外在:兩個世界,兩種改變法則_029
個人vs集體:把集體的傷痛個人化,終將不堪重負_036
練習:讓生命的河流流過我們_046
第二章
停戰,初見旅程中的自己
羞愧:給我一張被子,我要把自己蒙上_ 053
強迫:不被世界歡迎的自我_ 066
抑郁:如何照亮灰色靜止的世界_ 076
童年傷痛:我覺得他們欠我一個道歉_ 087
自我感錯位:孩子不是父母自我感的延伸_ 097
練習:創造性地接納“自己”_ 108
第三章
聆聽,連接關系中更深的渴望
原生家庭:爸爸媽媽,讓我來拯救你們_ 119
親子關系:你知道我都是為了你好嗎?!_ 128
親密關系:為什么我沒有找一個無條件愛我的人_ 136
同伴關系:你成功的時候,我心里真不是滋味_ 144
練習:愛是一種技巧_ 154
第四章
療愈,四句神奇的“咒語”
早期的誓言,制造了問題_ 163
癥狀的形成:枯死于內在的渴望,變成了癥狀_ 173
**句神奇“咒語”:這不是很有趣嗎_ 183
第二句神奇“咒語”:在這個地方,有一個存在_ 191
第三句神奇“咒語”:“ 他/ 她”需要你的聆聽, 需要你把療愈帶給“他/ 她”_ 200
第四句神奇“咒語”:歡迎,歡迎……_ 207
練習:站在自己門前歡迎自己_ 213
第五章
旅程,踏上成為自己的英雄之旅
三個帶來覺醒的提問_ 222
清晨的微風有秘密要訴說_ 230
對光明的恐懼_ 238
出走半生的少年_ 247
練習:通過孩子、成人、1 萬歲老者的視角進入世界_ 254
停止你的內在戰爭 節選
**章 走向內在和平 中心和世界, 意識和潛意識, 內在和外在, 個人和集體, …… 矛盾的兩端,同時被抱持在一個空間中, 是創造力的源始。 >>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 是非對錯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當靈魂躺臥在那片青草地上時, 世界的豐盛,遠超出能言的范圍。 觀念、言語,甚至像“你我”這樣的語句, 都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 《有一片田野》 魯米 梁永安??譯 有一片田野, 超越是非對錯之外 當我們立下一個目標時, 它的相反面也會馬上成立 我的一位來訪者鄭文(書中的來訪者都是用化名),經過多年打拼,公司發展到一個相當不錯的規模。但當他來找我做咨詢時,他神情疲倦,雙手時不時揉搓著自己的太陽穴,眉頭緊鎖。 “我真的不好意思去說這些話,我怕別人都認為我瘋了……”他喃喃地說著。 我說:“沒關系,這里沒有其他人,你可以對我說嗎?” 他深深地做了一次呼吸,說:“我真的不想再做這家公司了,我想把公司關閉……你知道嗎?每天我開車來到公司樓下后,我都需要在車里做很多次深呼吸,鼓起勇氣才能到公司工作,我厭倦了,我想放棄了!” 他繼續訴說著每天重復的工作無法提起他的熱情和興趣,眼睛再也無法發光,虛無感和疲憊感彌漫他的全身,想放棄,想什么都不干了。 我一邊聽著,一邊打開身體中心,對鄭文內在體驗到“慢性疲勞”的部分說歡迎……我并沒有說話,只是打開好奇心,溫柔地調頻,和他內在的體驗共振,邀請他和我一起進入一種連接的、生生不息的催眠狀態里。然后,我問他,在這個“慢性疲勞”的地方,“他”的需要是什么。 一個令人心痛的回答出現了:“我的身體和心都累垮了,我只想全然地放松。” 沒過一會兒,他又加上一句:“但是工作對我很重要。” 目前為止,兩個相反的面向浮出水面,呈現在我們的空間里— ·我想全然地放松; ·我想繼續打拼事業,帶領團隊,謀求更大的發展。 這兩者誰是真的,誰是假的?誰又在說謊呢? 這種兩難情境,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 ·我想練習我的興趣愛好,但是我沒時間; ·我想專注投入,但是我拖延; ·我想更加健康,但我總是熬夜; ·我想減肥,但我總是吃很多的垃圾食品; …… 一旦我們想要達成一個目標的時候,它的相反面就會馬上成立。那么,誰是真的,誰是假的?誰又在說謊?誰是重要的,誰是不重要的?誰是“好”的,誰又是“壞”的? 對于鄭文的自我身份而言,這些互補性的需求—放松和工作—二者只能留一個,排斥、對抗,用暴力對待差異的一邊,于是內在的沖突就產生了。 而在生生不息催眠的核心理念中,我們認為: ·當相反的兩極不和諧時,問題和癥狀就產生了; ·當相反的兩極和諧時,生命就很美好。 如果我們創造一個生生不息催眠的空間,去抱持相反的兩面,讓它們平衡和整合,就會產生一種創造性的生活:“我可以享受我的工作,以及可以放松下來。” 在這一個完整的空間里,意識心智跳出單一的真相執著,放掉緊抓的一邊,讓自己掉進創造性潛意識的大海中。在那里一切事物都是流動的,我們可以創造一種全新的體驗,一個新的身份。然后,我們把它們帶到現實中,帶到工作和生活中,用以代替沖突的、分裂的自我體驗,并在完整的自我中引導改變發生。 每一個負面行為背后, 都有一個正面動機 我的一位老師,美國NLP大學執行長羅伯特·迪爾茨的故事,或許可以帶給我們啟發。 羅伯特的父親有非常嚴重的煙癮,幾十年以來,每日兩包,甚至被診斷出肺癌,他都無法戒煙,依然每天吸兩包煙。 家人們對他的這種行為完全不能理解—繼續吸煙,就意味著死亡。任何尚存理智的人都應該選擇戒煙,但他偏偏做了*荒謬的事情,繼續吸煙,棄自己的生命于不顧。 羅伯特的內心焦急不已,但也深深明白,告訴父親吸煙有害健康,這樣的說辭無法起任何作用,于是他邀請父親和他一起進行一個探索。 羅伯特和父親面對面坐下來。 他引導父親說:“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像平時抽煙那樣,拿起香煙,點著,意識到有一絲期待……將煙慢慢地靠近嘴巴……觸碰到嘴唇……深深地吸進去,再慢慢地吐出來……感覺到放松、放下……我邀請你比平時更慢一些,慢四五倍,非常慢地做這套動作,重復幾次……體會每一個身體動作,每一口煙吸進身體里的感受,以及你內心深處的悸動,并去好奇—我的潛意識試著要帶給我一種重要的體驗,那是什么呢?我的身體告訴我一種深刻的需求,那是什么?我可以對這個學習保持打開,聆聽身體的聲音……” 他的父親照做了,緩慢地做出拿起煙的姿勢,舉起,靠近,吐出煙圈,臉上露出慣常的愉悅和陶醉。他反復地做著,慢慢地做著。突然他說出一句話,用低沉的聲音—“這是我唯一的,屬于自己的時間。” 頃刻間,羅伯特被父親煙癮背后的正向意圖深深觸動了,他也完全理解了為什么父親即使身患癌癥,依然無法放棄吸煙。 在他的記憶中,父親一直很忙很忙,他所在的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壓力很大,而每天回到家里,他還要和母親一起照顧他們兄弟姐妹五個。于是,這個男人,在工作的競爭與家庭的牽扯之外,殘喘著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時間,只屬于自己的,沒有任何人闖入的,抽煙的片刻時光。 “為了這種深刻的體驗和需求,我連命都可以不要。”羅伯特的父親帶著微微顫抖的聲音說。 每一個負面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正面動機。 每一片烏云背后都發著金光。 ·抽煙,可以滿足我們放松、擁有個人空間的需求; ·熬夜,是我們在為自己創造寧靜、不被打擾的時刻; ·焦慮,是提醒我們有些事情還沒有做好準備,要多做準備,面對未知; ·失眠,是內在有一個部分想要醒著,想要得到一些信息才可以安心、放下; …… 這些表面看起來負面的、有損我們身心健康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面動機,滿足著潛意識的需求。 但是,這些有著正面動機的負面行為模式,并沒有真正在意識的現實世界為我們帶來正向的好處。 ·吸煙可以帶來放松,卻危害我們的健康; ·熬夜能換來片刻的寧靜,卻讓我們積累更多的身心壓力; …… 心理學家榮格說,潛意識總是試著找到平衡。 為了平衡我們充滿壓力的緊繃的狀態,讓我們可以放松下來,于是潛意識創造了一個吸煙上癮的負面模式。 但是,潛意識并不知道,在意識的現實世界里吸煙是危害健康的。 為了讓我們能夠轉化一個負面模式,比如戒煙,我們首先要去聆聽潛意識的需求,也許是放松,也許是更多地回歸到內在的空間,也許是和自己有更多的連接…… 我們必須在正向的情境之下抱持兩者(生生不息催眠是一種正向的情境)—抽煙帶來的好處,戒煙帶來的好處。矛盾的兩者需要在一個正向的空間中都被聆聽、被了解,同時,我們會看到兩者都是有價值的,兩者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和道理。 在一個沒有二元對立的地方,一個更大的整體的創造性潛意識海洋里,解除意識框架的限制,并允許潛意識的智慧自然呈現,探索更多放松的可能性……或許是童年靜靜地看著螞蟻搬家的畫面,或者是某一次夕陽下漫步的體驗,或者是寬廣無垠的天空……我們可以領受創造性潛意識的饋贈,然后用意識的頭腦翻譯出現實世界里的一個新模式,一個正向的行為,用以滿足我們內在的需求。 有兩種真相: 膚淺的真相和深刻的真相 偉大的量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曾說過有兩種真相:膚淺的真相和深刻的真相。在膚淺的真相里,真實的對立面是虛假;在深刻的真相里,真實的對立面也是真實。 在羅伯特的父親被診斷出癌癥后,對他來說,膚淺的真相就是吸煙是“壞的”,戒煙是“好的”,二者是對立的兩面。但是,在深刻的真相里,吸煙對羅伯特的父親而言隱含著深層的正面動機,意味著“唯一屬于自己的時間”,這時,吸煙是“好的”,戒煙也是“好的”,對立的兩面都成立。 所以,在生生不息催眠中,我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創造一個空間,抱持對立的兩面,讓兩者同盟,彼此貢獻,使每一個部分都成為創造性團隊的成員,并將其整合到一個更深層的整體之中,創造一種和諧的、高品質的身份狀態,引導并發展出正向的模式。 當互補的兩面同時在一個正向場景中被啟動時,好的事情就會發生。 看到這里,你不妨覺察一下自己此刻的感受和體驗是否有一些改變。 有一位猶太教的神父,常將雙手插在口袋里,人們好奇地問道:“神父,你手里捏著一個什么寶貝呢,能不能讓我們看一下?” 神父把左手從口袋里伸出來,打開,上面寫著:我是上帝,我是神,我是一切。神父又把右手伸出來,打開,手上面寫著:我是沙,我是塵土,我什么也不是。 神父繼續說:“我需要把它們緊緊地捏在手心,提醒我,我是兩者。” 完整的自我,其中一個生生不息的認知是:我是××,我也是-××,我是兩者,同時,我還有其他的,很多,很多…… 比如,“我是自信的,我也是自卑的,我是兩者,同時,我還有其他的,很多,很多……”“我是勇敢的,我也是懦弱的;我是真實的,我也是虛偽的;我是付出的,我也是自私的;我是兩者,我還有其他的,很多,很多……” 在一種生生不息的催眠狀態中—正向的情境中,同時體驗兩者,體驗每一個不同的面向—孩子的自己,成年的自己,1萬歲的自己;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未來可能的自己,放在同樣一個高度上予以尊重。 如榮格所說,我情愿是完整的,也不愿是完美的。 因為,完整,才有創造力。就像陰和陽在一起,同時抱持在一個空間里,這樣的完整創造了萬物。 所以,在接下來的這一章里,我們將更加具體地探索,如何在不同的維度體驗“完整”。這是我多年在教學工作和個案工作中的領悟、體驗,經過不斷總結、簡化、提煉,將從中心與世界之間、意識與潛意識之間、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之間、個人意識與集體意識之間這四個方面,探討如何在看似矛盾對立的兩者中找到彼此的價值、對話、貢獻。 我在想象,你學習完這一章回到你的生活、工作、關系中,如果你還是下面這樣的狀態: ·你想享受每一天,卻體驗到生氣、無助; ·你想投入工作中,卻總是拖延、分心; ·你想在關系中放松,卻總是爭吵不休; …… 那么,你可以用你學到的理念和技能,幫助你在矛盾沖突和混亂中待一會兒,打開一個非二元對立的有創造性流動的空間,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創造更多的選擇,過上你想要的美好生活。 轉化的可能不在問題中,也不在目標上,而在問題與目標之間生生不息的場域里。愿我們一起體驗這種更深刻的真相。 如同詩人魯米所說: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 是非對錯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當靈魂躺臥在那片青草地上時, 世界的豐盛,遠超出能言的范圍。 觀念、言語,甚至像“你我”這樣的語句, 都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中心vs世界: 學會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跳舞
停止你的內在戰爭 作者簡介
黃仕明 國際生生不息改變協會(IAGC)高級講師及認證催眠師 、艾瑞克森基金會廣州分會主理人、中國生生不息催眠中心創始人。 黃仕明老師是催眠心理學的終身推廣者:自2005年來,持續扎根催眠心理學的運用與教學領域,他的課程吸引了近萬名學員,讓催眠心理學能夠科學落地又富有實用性。 他擁有近萬小時個案實踐經驗,擅長運用催眠技巧,幫助來訪者煥發生命能量。 他連續十年主辦和組織應用心理學大會,同時也是國內首次催眠領域大會——催眠與心理學發展大會的主辦人,與武志紅、梁冬、尹燁、彭凱平、李銀河、歐文·亞隆教授、杰弗瑞·薩德博士、斯蒂芬·吉利根博士等心理學者,共同推動著心理學的普及與運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