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貝多芬傳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20125393
- 條形碼:9787220125393 ; 978-7-220-1253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貝多芬傳 本書特色
貝多芬生在一個“破”與“立”相沖突的時代。他才華橫溢,創(chuàng)作了一曲又一曲傳世之作;他命運多舛,歷經(jīng)磨難,依然堅持著“一心向善,愛自由甚于愛一切;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背叛真理”的初衷。在這部傳記中,作者從不同的視角,不僅以優(yōu)美的語言講述了音樂大師貝多芬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更將一個偉大心靈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同時,羅曼·羅蘭還將貝多芬的遺囑、書信,整理成集收入其中。
貝多芬傳 內(nèi)容簡介
《貝多芬傳》是羅曼·羅蘭“名人三部曲”之一,創(chuàng)作于1903年,是對音樂藝術(shù)大師貝多芬一生的真實素描: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jīng)常受到父親的打罵。11歲加入戲院樂隊,13歲當大風(fēng)琴手,17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zé)任……貝多芬苦難而短暫的一生,卻為世人留下數(shù)量驚人的偉大的音樂作品,這是一顆受傷后近乎窒息的心靈勃發(fā)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響樂,也正是貝多芬自己一生的寫照。
貝多芬傳 目錄
原序
初版序
貝多芬傳
貝多芬遺囑
貝多芬書信集
貝多芬思想錄
參考書目
附錄 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致羅曼·羅蘭
傅雷年譜
貝多芬傳 節(jié)選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貝多芬 (一七九二年手冊)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jié)實,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皮膚才變得病態(tài)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guān)在室內(nèi)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fā),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shù)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zhuǎn),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憂郁的目光向天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一張細膩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傾向。牙床結(jié)實得厲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顯得古怪地不對稱。據(jù)莫舍勒斯說:“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談話之間有一副往往可愛而令人高興的神氣。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卻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難看的,并且為時很短!薄鞘且粋不慣于歡樂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憂郁的,顯示出“一種無可療治的哀傷”。一八二五年,雷斯塔伯說看見“他溫柔的眼睛及其劇烈的痛苦”時,他需要竭盡全力才能止住眼淚。一年以后,布勞恩·馮·布勞恩塔爾在一家酒店里遇見他,坐在一隅抽著一支長煙斗,閉著眼睛,那是他臨死以前與日俱增的習(xí)慣。一個朋友向他說話。他悲哀地微笑,從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談話手冊;然后用著聾子慣有的尖銳的聲音,教人家把要說的話寫下來。他的臉色時常變化,或是在鋼琴上被人無意中撞見的時候,或是突然有所感應(yīng)的時候,有時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為出驚!澳樕系募∪馔蝗宦∑,血管膨脹;獷野的眼睛變得加倍可怕;嘴巴發(fā)抖;仿佛一個魔術(shù)家召來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亞式的面目。尤利烏斯·貝內(nèi)迪克特說他無異“李爾王”。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黄咂摺鹉晔率丈诳坡「浇牟ǘ,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的出身是佛蘭芒族。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仆,一個廚子的女兒,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貝多芬的父親。 艱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于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關(guān)在屋里,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不致永遠厭惡這藝術(shù),總算是萬幸的了。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xué)習(xí)。他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jīng)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日的面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任。十一歲,他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他當大風(fēng)琴手。一七八七年,他喪失了他熱愛的母親!八龑ξ夷敲慈蚀龋敲粗档脨鄞,我的*好的朋友!噢!當我能叫出母親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聽見的時候,誰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染著同樣的病癥;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殘酷的憂郁。十七歲,他做了一家之主,負著兩個兄弟的教育之責(zé);他不得不羞愧地要求父親退休,因為他酗酒,不能主持門戶;人家恐怕他浪費,把養(yǎng)老俸交給兒子收領(lǐng)。這些可悲的事實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創(chuàng)痕。他在波恩的一個家庭里找到了一個親切的依傍,便是他終身珍視的布羅伊寧一家?蓯鄣陌HR奧諾雷·特·布羅伊寧比他小兩歲。他教她音樂,領(lǐng)她走上詩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侶;也許他們之間曾有相當溫柔的情緒。后來埃萊奧諾雷嫁了韋格勒醫(yī)生,他也成為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后,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恬靜的友誼,那是從韋格勒、埃萊奧諾雷和貝多芬彼此的書信中可以看到的。當三個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情愛格外動人,而心靈的年輕卻又不減當年。 貝多芬的童年盡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一種溫柔而凄涼的回憶。不得不離開波恩,幾乎終身都住在輕佻的都城維也納及其慘淡的近郊,他卻從沒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xiāng),壯嚴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稱的“我們的父親萊茵”;的確,它是那樣的生動,幾乎賦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顆巨大的靈魂,無數(shù)的思想與力量在其中流過;而且菜茵流域中也沒有一個地方比細膩的波恩更美、更雄壯、更溫柔的了,它的濃郁密布、鮮花滿地的坂坡,受著河流的沖擊與撫愛。在此,貝多芬消磨了他*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夢境——慵懶地拂著水面的草原上,霧氛籠罩著的白楊,叢密的矮樹,細柳和果樹,把根須浸在靜寂而湍急的水流里;還有是村落,教堂,墓園,懶洋洋地睜著好奇的眼睛俯視兩岸;遠遠里,藍色的七峰在天空畫出嚴峻的側(cè)影,上面矗立著廢圮的古堡,顯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輪廓。他的心對于這個鄉(xiāng)土是永久忠誠的;直到生命的終了,他老是想再見故園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鄉(xiāng),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終是那樣的美
貝多芬傳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20世紀法國杰出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傳記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被譽為“歐洲的良心”。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對人類進步事業(yè)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作品有《名人傳/經(jīng)典文學(xué)名著》《母與子》《約翰·克利斯朵夫》等。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jīng)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