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云上的中國2:科技創新與產業未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3548
- 條形碼:9787521743548 ; 978-7-5217-435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上的中國2:科技創新與產業未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政府部門、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投資人、個人讀者◎《云上的中國》續篇,吳曉波領銜策劃并參與調研,阿里云官方授權作品。產業互聯網轉型值得一讀的作品。直面“雙碳”目標與共同富裕大趨勢下的行業機遇與數字經濟的新風口,聚焦國家戰略下的行業觀 察、數據分析、趨勢解讀,呈現各行業的新場景、新技術、新賽道。 ◎吳曉波×阿里云 全景式呈現中國數字新基建產業圖景與未來方向,為中國政企的數字時代的轉提供可參考的標桿案例樣本、轉型思路及解決方案。 ◎大數據已不再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云能力已成為現代城市治理與企業發展的關鍵能力,也是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硬實力。企業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政府如何更好地融合產業勢能、城市發展與人的需求,引領區域經濟的同時,共建更宜居的人性化城市?這正是本書要給出的答案。 ◎尋找未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數字密碼。數據的價值在于應用,任何一個企業和行業的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都不可能是現成的,它是一個互生和持續迭代的過程。每一家企業、每一座城市的“云上之路”都在自己的腳下。
云上的中國2:科技創新與產業未來 內容簡介
政府如何優選化釋放科技和產業變革紅利? 企業如何在數字時代保持競爭力? 個人又如何抓住時代的發展機遇? 隨著疫情變得常態化,“雙碳”目標使各行各業重新思考如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數字化轉型也進入了關鍵期:企業和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呈現出少見的緊迫感,各行各業對技術創新的要求呈指數級上升。 本書由吳曉波領銜策劃并執筆。在不確定時代的大背景下,創作團隊實地走訪調研了大量案例,涉及能源、農業、制造、零售、金融、教育、醫療、出行、城市治理等多個熱門行業和領域,主要回答了各行業的轉型關鍵點與未來趨勢,記錄了政府與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呈現的新技術、新模式、新場景,既展現了數字科技助力實現國家戰略、支持產業轉型創新的典型實踐,也揭示了將技術實實在在地轉化為業務價值、加速產業革新、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與路徑。
云上的中國2:科技創新與產業未來 目錄
01集體行動:共擔家國使命 001
**章 綠色新風,數智化升級扶搖直上 003
來自數據中心的實踐:算力增長和能耗降低如何兼得 009
智慧能源平臺:一朵能量滿滿的“云” 017
綠色環境:“焚”廢為寶,用AI 發電 028
第二章 數字城鄉,智慧治理多彩生活 039
智慧果園:從“看天吃飯”到“手機種地” 045
數字鄉村: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 052
從源頭到龍頭:上海城投水務的“云水交融”實踐 062
未來社區樣本:葛巷社區“無人治理”新探索 069
第三章 科技強國,世界從北京冬奧看中國 077
云上冬奧:數字技術革新百年奧運 083
智慧西城:世界在改變,北京在進化 091
02數智賦能:企業如何擴大競爭優勢 097
第四章 數字“智造”,制造業的轉型與重塑 099
機械工業九院:打造一座數據驅動的未來工廠 104
“黑燈工廠”:開啟數字化制造新篇章 112
“線上中化”進行時,化工巨頭重塑競爭力 120
第五章 AI 時代的零售數字化變革 129
走近消費者,看一臺“豆漿機”的數字化轉型故事 134
用數據驅動業務,海底撈打造餐飲行業“樣板間” 141
第六章 “點數成金”,開啟數字金融新時代 149
匯付天下:系統在云原生上生根發芽,數字支付落地開花 156
03智見生活:以人為本,成就當下美好 165
第七章 為科研和教育插上數字的翅膀 167
浙江大學:抗擊新冠,修繕莫高窟,用技術賦能高校科研 172
勝利小學:把數字化的“萬噸巨輪”開到“小漁村” 180
第八章 病有所醫,后疫情時代的健康醫療服務 191
智慧醫院:醫生變成“程序員” 196
你的醫生已上線:打通基層醫療*后一公里 205
第九章 行有所托,數字化賦予出行新體驗 217
享道出行:一場“上云”的勝仗,一針創新的加速劑 222
成宜高速:有智慧、能協同的“云”上之路 230
云上的中國2:科技創新與產業未來 節選
我們還記得2008 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那個夜晚。李寧從空中飛奔而來,點燃了奧運圣火,熊熊燃燒的火炬至今照亮著13 億中國人的回憶。舉辦大型會展和賽事,對于舉辦城市和地區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以前,這個答案是:這是一次城市能力再造的機會。在信息化革命之前,奧運會的影響主要在于帶來某個物理空間的優化和商品的普及。例如,1970 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使得墨西哥電視機普及率大幅提高,2008 年北京奧運會讓北京城市面貌得以優化改造。而在2022 年北京冬奧會,我們可以看到一場核心系統百分之百上云、徹底數字化的奧運會,釋放了巨大的數字化紅利,除了惠及體育賽事、場館、轉播等相關的企業和行業,還給城市生活和空間帶來數字化能力再造的機會。北京作為舉世無雙的“雙奧之城”,正在以*硬核的技術力量,打造一座全球數字城市標桿。驀然回首,從舉世矚目的盛事,到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生活,無處不見數字化、智能化的足跡。來自北京奧組委的托付“這其實是一個托付。”阿里云副總裁劉湘雯回憶道,是北京冬奧組委主動提出,要把2022 年北京冬奧會核心系統全面上云。北京冬奧組委作為本屆冬奧會的主辦方,更懂得奧運會應該向哪里發展,又是否有合適、成熟的技術可用。因此,才有了百年奧運首次核心系統全面上云的里程碑式變革。劉湘雯覺得,這是一種托付,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重若泰山的責任。這是百年奧運史上的一次歷史性工程,也為未來的奧運上云沉淀實踐經驗,并推動其數字化進程。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表示,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奧運留下了全新的技術標準。2022年北京冬奧會結束后,讓各國運動員念念不忘的是各種“黑科技”:從場館、賽事、后勤保障再到防疫,冬奧會的每一個細節都閃著科技之光。賽場數字孿生、超高速4K 軌道攝像機系統“獵豹”、索道攝像系統技術“飛貓”、AI圖像處理技術“時間切片”等被用于比賽場館管理和賽事服務;機器人餐廳、智能遙控床、二維碼點餐、無人快遞車、無人駕駛車、5G+AI 智慧高鐵,“醫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后勤保障被數智化技術覆蓋。這些“黑科技”,許多都離不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技術等數字基礎設施。在中國數字基建的支撐下,北京冬奧會使用的“黑科技”含量之高,甚至可以用“科幻”來形容。多項數字技術的使用,讓北京冬奧會不僅是運動員競技的舞臺、展現中國文化與自信的舞臺,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舞臺。奧運會與科技的關系十分密切,是前沿科技的練兵之地,也是高新科技從工用領域向更廣泛的民用領域轉化的試驗場。有無數的科技在奧運會亮相后,“飛入尋常百姓家”。“雙奧之城”的數字化標桿之路北京冬奧會期間,如果你走在北京的街頭,可能一抬頭你就會從一塊8K大屏上看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比賽畫面,比4K清晰4倍的超高清畫面會讓你有種置身比賽現場的錯覺。這是北京市用5G 轉播車+ 8K 大屏提供的賽事轉播服務,此外還有許多社區進行8K 電視機示范應用,形成多層次大屏、中屏、小屏8K看冬奧的格局。在這些屏幕前,你總能看到駐足觀看的北京人的身影。你如果再細心留意,就會發現更多在首都生活的細枝末節處那些數字化的痕跡。比如,面對交通擁堵這個難題,西城區基于AI 智能體的“車道級”微觀診斷評價模型,能通過車輛、路網、客流等海量全景數據,為交通治理提供直觀依據;用物聯網和云計算解決共享單車淤積、亂停放等問題,通過“5分鐘響應,30分鐘到達”的機制實現車輛智能調度,方便市民的出行。近幾年,北京市各個區陸續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打造“城市大腦”,首都城市管理從過去依靠模糊的經驗判斷,轉變為以數據分析為基礎,治理和服務都變得更加精準有效且智慧。北京冬奧會云上科技奧運的探索實踐,更是讓這座城市的數字化轉型有了廣闊的想象空間。2022年2月11日,冬奧會進入尾聲,2022 北京新聞中心迎來了一場特別的發布會,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此向中外記者介紹了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的情況。2021年8月,北京發布了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未來,北京將用5~10年時間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北京樣板”、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北京標桿”。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在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冬奧會,不但是一項體育賽事,也是一項數字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大會。數字媒體、智能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孿生、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一系列科技成果,都會成為重要的、寶貴的奧運遺產,在賽后進一步推廣應用,繼續惠及每一個普通人。”冬奧會全方位展示了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的科技成果以及“硬核”的數字經濟基因。2021 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為1.6 萬億元,占地區GDP比重達到40.4%,現價增速為13.1%;核心產業增加值為8900多億元,增長16.4%,占地區GDP 比重達到22.1%。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全年營業收入達到2.2 萬億元,占全國比重達到25.7%,產業規模位列全國各省市之首。40.4%,22.1%,25.7%,透過這些數據,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數字技術已經成為城市生活和經濟發展引擎的數字北京。北京的數字經濟發展,是全球城市發展的風向標。雙奧之城,數字北京,不僅僅是北京的名片,更是中國的名片。數字冬奧、數字北京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正在擁抱數字化、努力實現科技強國的中國。此次北京冬奧組委辦公所在地是石景山首鋼園,位于首鋼園西北角的3號高爐,融匯了首鋼人創造的200 多項專利,是整個園區*震人心魄的“鋼鐵巨獸”。如今,它已經從“功勛高爐”轉變成后工業文化體育創意基地,也成為不少科技產品的全球首發之地,是見證首都城市復興的新地標,也是中國科技力量崛起之地。站在百米高的3 號高爐底下仰望,仿佛還能看見當年火熱的鋼鐵生產場面。然而,傳統工業時代已成歷史煙云,看著在它底下穿梭的無人駕駛汽車、無人快遞車,又分明看見數字化、智能化的未來,已經如浪潮一般涌到身邊。(本文整理自與阿里云副總裁劉湘雯的訪談)
云上的中國2:科技創新與產業未來 作者簡介
吳曉波財經作家,“890新商學”“藍獅子出版”創始人,常年從事中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同時還是每年一度的“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委會的主席(2015年至今)。創作出版的《大敗局Ⅰ》《大敗局Ⅱ》《激蕩三十年》《激蕩十年,水大魚大》《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騰訊傳》等作品均躋身暢銷書行列,作品兩度入選《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圖書。蘇建勛專業商業和科技領域作者,專注觀察科技領域變化,長期報道一線科技公司。歷任界面、鈦媒體資深作者、36氪科技頻道負責人。梁紅玉專業財經媒體人,曾在《時代周報》、《廣州日報》、金角財經等媒體任職。專注于公司案例、產業經濟等領域的財經報道。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