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幽默 本書特色
◎ 當代評論大家特里·伊格爾頓寫給普通讀者,以廣博又活潑的妙筆解讀“幽默”,旁征博引,抽絲剝繭,窮究這一主題的方方面面。
◎ 本書包含廣闊,從弗洛伊德、叔本華、伍迪·艾倫到柏格森、巴赫金、狄更斯,從優越論、宣泄論、失諧論到社會、政治、歷史背景,伊格爾頓取精用宏,行文中更輔以令人捧腹的笑話例證,極具可讀性。
◎ 批評視野寬廣,創作活力巨大,筆耕五十余年的伊格爾頓,跨出艱深的學術領域,聚焦經久不衰的話題,為大眾撰寫風趣的入門讀物。
幽默 內容簡介
本書是伊格爾頓就“幽默”這個主題,所做的一個簡明的專論。他從社會文化等方面切入,帶讀者深入了解前人豐富但并不廣為人知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幽默的本質以及所起的作用。為什么我們會笑,會發出各種各樣的笑聲,比如輕笑、大笑、哂笑、譏笑、嘲笑、傻笑等等?幽默有何作用?作者對這幾個根本方面都有精到又有趣的分析和論述。書中不乏極富啟發的觀點和令人捧腹的笑話,作者詳細檢視了通常關于笑的各種理論,比如宣泄論、優越論等,廣泛征引了哲學、文學和歷史等領域的相關論述,論述對象包括亞里士多德、阿奎那、霍布斯、弗洛伊德、巴赫金等名人,尤其關注幽默背后的心理機制以及幾世紀以來幽默的社會和政治含義的演化過程。
幽默 目錄
1 □□章 論笑
37 第二章 嘲弄者
67 第三章 失諧
95 第四章 幽默與歷史
137 第五章 幽默的政治
165 譯后記
169 出版后記
幽默 節選
□□章 論笑
笑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種類繁多,不一而足。塞繆爾·約翰遜□在《定義喜劇之困難》一文中稱,人類智慧雖千差萬別,笑卻總是大同小異;然而,此論頗值得懷疑。關于出聲的笑,語言表達異常豐富:咯咯地笑、嘎嘎地笑、哧哧地笑、輕聲地笑、尖利地笑、暗暗地笑、憤怒地笑、放肆地笑、痙攣地笑、朗聲而笑、粗聲狂笑、縱情大笑、捂嘴偷笑、咆哮地笑、嗤嗤地笑、狂野地笑、放肆地笑、輕蔑地笑、傻傻地笑、哭鬧地笑、刺耳地笑,凡此種種。笑起時,或狂暴而至、席卷而來,如狂飆,如罡風;或柔若漣漪,或急如湍流;或高聲鳴響,聲若號角,或細如涓流,旋轉縈繞,或穿云破空,嘯嘯作響。論到微笑,也是品類繁多:粲然而笑、得意而笑;咧著嘴笑、觍著臉笑;譏笑、傻笑。微笑觸動視覺,笑聲觸及聽覺,不過,T. S. 艾略特在《荒原》中曾用一行詩將二者融于一體:“淺笑在耳畔回蕩。”
嘎嘎地笑、捂嘴偷笑等說法,意指笑的不同形式,涵蓋諸如音量、聲調、音高、速度、力量、節奏、音色、時長等性質。此外,笑也能傳達一系列情感態度:歡樂、譏諷、狡詐、喧囂、溫煦、邪惡、嘲弄、鄙夷、焦慮、釋然、冷嘲、會心、得意、淫邪、質疑、尷尬、癲狂、同情、輕佻、震驚、好斗、諷刺,更遑論不含絲毫愉悅、純以“社交”為目的的笑。誠然,上述所列之笑的形式,多與幽默關系甚微,或是毫不相干。雖然興奮時,目之所見會顯得趣味盎然,但出聲的笑更多源自情緒高昂,而不是忍俊不禁。笑的形式與情感態度可以衍生出多種組合,因此,竊笑可出于緊張,也可出于輕蔑;尖聲大笑可出于善意,也可出于挑釁;咯咯笑或是出于驚詫,或是出于愉悅;嘎嘎笑或是出于贊賞,或是出于譏諷;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如此便生出一個悖論來:雖然笑本身純粹是能指問題,僅有聲音,沒有意義,但社會生活卻將其徹徹底底編了碼。它是自然發生的身體行為(至少多數情況下如此),卻帶上了特定的社會意義,就此棲身于自然與文化之間。笑一如舞蹈,均為身體語言(笛卡爾稱之為“含混不清的爆炸性呼號”),但身體亦深陷更為概念化的意義當中。即便如此,在那個曲高和寡的領域,它絕不會百分之百地安生自在,總會多出些粗糲的物質性,突出于意義之上。也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盡情享受幽默。笑也鼓勵我們坦然接受身體與意義間的失諧。特別是鬧劇,往往能將身體與頭腦間這宿命的沖突,生動地展現出來。
笑純是發聲,除其自身,不做任何表達,因而它不具備內在意義,一如動物的叫聲。可盡管如此,它卻充分承載了文化意緒。在這點上,它與音樂沾親帶故。笑不僅缺少內在意義,當其□為恣肆癲狂時,也會將意義解體,正如身體將話語撕成碎片,本我將自我拋入暫時的混亂。就像悲慟、劇痛、極度的恐懼或無端的憤怒,喧囂之至的笑聲意味著身體失去自控,那一刻它掙脫韁繩,使人退回身體缺乏協調性的嬰兒狀態。說到底,它就是一種身體失衡。下文中我們將看到,失當的笑為何常遭人詬病,認為它具有政治危險性,上述即原因之一。笑包含著令人不安的動物性,其重要原因在于,笑聲如呵呵聲、嘶吼聲、咯咯聲、嘶鳴聲、咆哮聲,令人意識到我們與動物的類同性,這點頗具反諷意味:動物自己并不會笑,或者至少不會笑得這么明顯。在此意義上,笑兼具動物性與顯著的人性:模仿獸類的叫聲,而自身又不具獸性。當然,笑是無處不在、司空見慣的人類樂趣。在《笑忘錄》中,米蘭·昆德拉援引□□女權主義者安妮·萊克勒克的觀點:“無拘無束的笑聲爆發出來,反復回旋,激蕩沖突,這是肉體歡愉的笑聲,是笑的肉體歡愉,去笑就是去恣意地生活。”
幽默 相關資料
媒體推薦
特里·伊格爾頓在《幽默》中提供了一項簡明而有趣的入門知識……對幽默在政治中的矛盾作用進行了敏銳的評價:既能拉平等級,又能削弱同情心和消除異議……伊格爾頓證明了他是一個機智的、有主見的向導。
——《哈珀斯雜志》
我認為,《幽默》中□吸引人的不是故事的結構或妙語,不是開頭或結尾,而是中間探討幽默理論的那部分; 即便在那里,□吸引人的還是:幽默應該是什么樣的理論。
——《洛杉磯書評》
名人推薦
每個句子都很短很好懂,同時每個句子似乎又指向另一重涵義另一個觀點。本書可以快讀,因為行文相當有趣,也可以慢讀,審視每個新例子背后隱藏的深意……《幽默》是對此主題所做的jue佳介紹。
——梅根·沃爾佩特(傳播與流行文化研究者)
幽默 作者簡介
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1943-),當代最杰出的文學理論家、文化批評家。從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孜孜不倦地探尋新領域、推出新論著,展現了寬廣的批評視野與巨大的創作活力,令人嘆為觀止。著作多達五十余種,重要的有《意識形態導論》《后現代主義的幻象》《理論之后》《生命的意義》《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等。他的《文學理論導論》在國內文化界產生過重大影響。 吳文權,畢業于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后留學德國,現任教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譯作包括《文學的讀法》《呼吸秋千》(與余楊合譯)、《中國文化精要》《西方文化精要》英譯本(主譯之一)、《中國敘事:批評與理論》等。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