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邊緣地帶的行政治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97809
- 條形碼:9787520197809 ; 978-7-5201-9780-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邊緣地帶的行政治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于清代“廳制”問題的再研究。廳制是清代所專享的一種行政區劃形式,它的設立體現著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轉型。本書有兩個側重:一是對清代廳制的起源與演變過程進行了細致的制度史研究,特別是對于學界研究比較薄弱的明清之際廳的起源過程進行了深入探討,著重加強對海峽兩岸一手檔案的發掘和利用;二是結合區域社會史、法律史的研究手段,將廳的地方表現形態,結合典型案例進行了細致分析,力爭將制度演進全貌與區域社會個案有機結合,展現廳制如何與清代地域社會歷史進程相協調,并進而體現清代地方治理“因俗而治”的特色的。
邊緣地帶的行政治理 目錄
導論
一清代政區地理研究的推陳出新
二從“府州縣”到“府廳州縣”:清代廳制研究意義及現狀
三本書章節安排與思路
**章清代廳制起源、形成與演變
一由同知、通判分防而有廳之雛形
二由同知、通判領有專管之地而具廳之實
三由援例添設而廳制形成
四嘉慶《大清會典》與廳的判別標準
五清末邊疆政區變革與廳制應用及其終結
第二章清代廳制的因地制宜及其多樣化
一廳與旗民分治
二廳與少數族群治理
三廳與內地邊緣地帶的控制
四府州縣逆向改廳
五京畿四路廳
六錢糧、詞訟分離之古丈坪、廈門模式
七廳與政治上的權宜之策
八非政區廳性質的同知和通判
第三章清代廳的政區分等
一清代廳的缺分等第數據的來源與制度分析
二由“沖繁疲難”看清代廳的地理空間等級
第四章蒙漢雜處地帶的治理:歸綏地區廳制變遷
一理事:歸化城同知溯源
二分轄:歸綏諸協理通判的設置
三統合:歸綏道與歸綏諸廳體制的確立
四兼轄:歸綏三廳與準噶爾草地的“轄而不管”
五撫民:光緒十年歸綏諸廳改制后的性質
六建省:蒙漢合治的新嘗試
第五章內地的邊緣:太湖廳建置沿革及其行政職能變遷
一雍正八年、乾隆元年太湖同知的性質
二錢糧與命盜權責的分合——乾隆三十二年太湖廳形成說
三光緒末年靖湖廳之設及其與太湖廳、吳縣兩屬管理體制之關系
第六章廳作為政治權宜之策:湘黔省界爭端與晃州廳的設置
一插花:明代平溪衛的設置與湘黔邊界
二劃界:雍正年間的邊界調整及其遺留問題
三設廳:嘉慶年間爭議再起與晃州廳的設置
四冒籍:“犬牙相入”的地方性實踐
五政區劃界中“犬牙相入”原則的再思考
第七章改土歸流與廳的設置——以廣西為中心
一清代廣西廳的設置
二土司與廳的關系
第八章土客之爭與赤溪廳的設置
一清初遷界令、客民移居與土客矛盾
二“以產換產”:清廷應對及善后舉措
三赤溪廳的命運
結語邊緣地帶的治理與清代地方行政體系的彈性空間
一定額觀念、分轄趨勢與廳制發展
二邊緣地帶的行政治理與漸進式郡縣化
三廳制的不完全性與“一統體制”“有效治理”關系再認識
附錄清代廳的設置及其沿革考正校補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邊緣地帶的行政治理 作者簡介
胡恒,男,1984年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地理學方向博士。2011年8月任教至今。主要研究興趣在中國歷史地理學、清史、數字人文等相關領域。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所長、《清史研究》副主編及編委、《新史學》集刊學術秘書,主持“數字清史實驗室”及“清史數據共享平臺”建設。著有《皇權不下縣?——清代縣轄政區與基層社會治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百年清史研究史·歷史地理卷》(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等,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