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生化生產工藝學(第二版)

包郵 生化生產工藝學(第二版)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1-01
開本: 其他 頁數: 320
本類榜單:工業技術銷量榜
中 圖 價:¥50.6(8.5折) 定價  ¥59.8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生化生產工藝學(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01492
  • 條形碼:9787030201492 ; 978-7-03-02014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化生產工藝學(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生物產品的生產為主線安排各章節內容,系統地介紹了生化生產過程的工藝原理和生產技術。包括工業微生物基礎、淀粉制糖工藝、培養基配制和滅菌、無菌空氣的制備、培養過程中氧的供需和傳遞、生物反應器、發酵工藝控制、發酵染菌的分析和防治、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生化產品的分離和純化、發酵工廠生產工藝設計基礎和生化生產工藝實例等內容。

生化生產工藝學(第二版) 目錄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國內外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現狀 1
1.2 生物技術的簡要歷史 3
1.3 生化生產過程的特點 4
1.4 生化生產過程的共性 6
1.5 生化生產過程的類型 7
1.6 生化生產工藝學的定義、內容和任務 8
第2章 工業微生物基礎 9
2.1 微生物的特點 9
2.2 常見的工業微生物 10
2.2.1 細菌 10
2.2.2 放線菌 12
2.2.3 霉菌 12
2.2.4 酵母菌 14
2.2.5 噬菌體 16
2.3 工業微生物菌種的分離和選育 16
2.3.1 微生物菌種的分離 17
2.3.2 誘變育種 19
2.4 工業微生物菌種的改良 23
2.4.1 原生質體技術育種 23
2.4.2 體外重組DNA技術育種 25
2.4.3 代謝工程育種 26
2.5 工業微生物菌種的保藏 27
2.5.1 斜面保藏法和穿刺保藏法 27
2.5.2 干燥保藏法 28
2.5.3 懸液保藏法 28
2.5.4 冷凍干燥保藏法 28
2.5.5 液氮保藏法 29
2.5.6 低溫保藏法 30
2.5.7 石蠟油封存保藏法 30
2.5.8 沙土管保藏法 30
2.5.9 菌絲速凍保藏法 30
2.5.10 國內外主要菌種保藏機構 30
2.6 工業微生物菌種的培養與擴大培養 31
2.6.1 微生物的培養方法 31
2.6.2 菌種的擴大培養 31
第3章 培養基設計和淀粉制糖工藝 34
3.1 微生物的營養物質和營養類型 34
3.1.1 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34
3.1.2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36
3.2 培養基的分類、選擇和配制原則 36
3.2.1 培養基的分類 36
3.2.2 培養基的選擇 37
3.2.3 培養基的配制原則 38
3.3 *佳培養基組成的確定 39
3.4 用于工業發酵的培養基 40
3.5 淀粉制糖工藝 42
3.5.1 淀粉水解制糖的方法 43
3.5.2 淀粉酸水解工藝 44
3.5.3 淀粉酶解法制糖工藝 51
3.5.4 糖化工藝 56
3.5.5 不同制糖工藝的比較 58
第4章 培養基和空氣滅菌 59
4.1 滅菌的原理和方法 59
4.1.1 滅菌的方法 59
4.1.2 熱滅菌的原理 60
4.2 濕熱滅菌原理和影響因素 62
4.2.1 滅菌動力學 62
4.2.2 滅菌的溫度和時間 63
4.2.3 影響滅菌的因素 65
4.3 培養基滅菌 67
4.3.1 間歇滅菌 67
4.3.2 連續滅菌 72
4.3.3 間歇滅菌與連續滅菌的比較 74
4.4 空氣滅菌 74
4.4.1 空氣滅菌的要求和方法 74
4.4.2 空氣過濾除菌流程 76
4.4.3 空氣的過濾除菌原理 79
4.4.4 空氣過濾除菌的介質 84
4.4.5 提高過濾除菌效率的措施 86
第5章 氧的供需與傳遞 87
5.1 細胞對氧的需求 87
5.2 培養過程中氧的傳質理論 92
5.2.1 氣-液相間的氧傳遞 93
5.2.2 液-固相間的氧傳遞 95
5.2.3 細胞團內的氧傳遞 95
5.2.4 氧傳遞速率與細胞呼吸的關系 96
5.2.5 氧傳遞系數的關聯 97
5.3 溶解氧的測定方法 98
5.3.1 化學法 98
5.3.2 極譜法 99
5.3.3 復膜氧電極法 99
5.3.4 壓力法 101
5.4 氧傳遞系數的測定 101
5.4.1 亞硫酸鹽氧化法 101
5.4.2 取樣極譜法 102
5.4.3 物料衡算法 103
5.4.4 動態法 103
5.4.5 排氣法 104
5.4.6 復膜電極測定K 4104
5.5 影響氧傳遞速率的主要因素 105
5.5.1 溶液的性質對氧的溶解度的影響 105
5.5.2 氣液比表面積 106
5.5.3 影響氧傳遞系數的一些因素 108
5.6 控制溶氧的工藝手段 110
5.7 溶氧新概念 112
第6章 生物反應器 113
6.1 生物反應器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114
6.2 生物反應器的分類 115
6.3 微生物細胞反應器 116
6.3.1 機械攪拌型微生物細胞生物反應器(通用型) 116
6.3.2 機械攪拌自吸式反應器 122
6.3.3 氣升式環流反應器 123
6.3.4 高位塔式生物反應器 125
6.3.5 基因工程菌生物反應器 125
6.4 生物反應器的放大 126
6.4.1 經驗放大法 126
6.4.2 其他放大方法 130
第,章 發酵染菌及其防治 132
7.1 發酵染菌的分析 132
7.1.1 種子培養和發酵的異常現象 132
7.1.2 染菌的檢査、判斷 133
7.1.3 發酵染菌原因 135
7.1.4 發酵染菌的分析 136
7.2 染菌對發酵的影響 137
7.3 雜菌染菌的挽救或處理 138
7.4 菌種退化及其防治 139
7.4.1 菌種退化的原因 139
7.4.2 菌種退化的防治 140
7.5 雜菌染菌的途徑和防治 141
7.5.1 種子帶菌及其防治 141
7.5.2 空氣帶菌及其防治 141
7.5.3 設備的滲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 141
7.5.4 培養基滅菌不徹底導致的染菌 144
7.5.5—些儀器探頭等滅菌不徹底造成的染菌 145
7.5.6 噬菌體染菌及其防治 145
第8章 發酵過程的工藝控制 148
8.1 微生物發酵的動力學 148
8.1.1 分批培養 148
8.1.2 微生物分批培養生長速度的動力學方程 151
8.1.3 分批培養時微生物細胞的生長與產物形成的動力學 152
8.2 補料分批培養 153
8.2.1 補料分批培養的類型 153
8.2.2 補料分批培養的動力學 155
8.2.3 補料分批培養的優點 156
8.3 連續培養 156
8.4 發酵工藝控制*優化 157
8.5 溫度對發酵過程的影響及其控制 158
8.5.1 溫度對微生物細胞的生長和發酵代謝產物的影響 158
8.5.2 發酵熱 159
8.5.3 發酵過程溫度的控制和*適溫度的選擇 161
8.6 pH對發酵過程的影響和控制 162
8.6.1 pH對發酵過程的影響 162
8.6.2 發酵過程中pH的變化情況 163
8.6.3 發酵過程中pH的控制 163
8.7 泡沫對發酵過程的影響和控制 165
8.7.1 發酵過程中泡沫的產生及其對發酵過程的影響 165
8.7.2 發酵過程中泡沫的消除和控制 166
8.8 流加補料的控制 172
第9章 動物細胞的大規模培養 174
9.1 動物細胞培養基 174
9.1.1 動物細胞培養的環境 174
9.1.2 培養基的組成 175
9.1.3 常用的合成培養基 176
9.2 動物細胞培養方法 178
9.2.1 懸浮培養 178
9.2.2 貼壁培養 179
9.2.3 固定化培養 180
9.3 動物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 180
9.3.1 氣升式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 181
9.3.2 中空纖維管生物反應器 182
9.3.3 通氣攪拌生物反應器 183
9.3.4 流化床生物反應器 184
9.3.5 無泡沫攪拌生物反應器 186
9.4 動物細胞培養技術 186
9.5 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工藝 191
第10章 植物細胞的大規模培養 193
10.1 植物細胞培養基 193
10.1.1 植物細胞培養基的組成 193
10.1.2 植物細胞培養基的制備 195
10.2 植物細胞培養方法 196
10.3 植物細胞的大規模培養技術 196
10.3.1 植物細胞的大規模懸浮培養 196
10.3.2 植物細胞或原生質體的固定化培養 199
10.3.3 植物細胞培養方式 201
10.4 影響植物細胞培養的因素 202
10.5 植物細胞培養反應器 204
第11章 生物物質分離與純化 207
11.1 培養液的預處理 208
11.2 培養液的固液分離 209
11.3 細胞的破碎 211
11.4 生物物質的分離純化方法 212
11.5 生物分離工藝介紹 214
11.6 動物細胞培養的下游過程 224
11.6.1 動物細胞培養產物蛋白質的分離純化 224
11.6.2 病毒的分離純化 225
11.7 基因工程產物的分離純化工藝設計 225
第12章 生化生產過程工程和工藝設計基礎 228
12.1 生化生產過程工程設計 228
12.1.1 設計任務書和設計過程模式 228
12.1.2 設計過程和內容 229
12.1.3 廠址選擇和總圖布置 231
12.2 生產工藝流程設計 232
12.3 工藝計算 238
12.3.1 物料平衡計算 238
12.3.2 熱量衡算 247
12.3.3 過程水的衡算 256
12.3.4 無菌空氣消耗量的計算 258
12.3.5 設備工藝設計及設備的選型 261
第13章 生化生產過程技術經濟學評價 263
13.1 經濟效益分析 263
13.2 生化生產項目的投資 264
13.2.1 建設項目總投資 264
13.2.2 項目資產 268
13.3 成本及費用估算 269
13.4 銷售收入、稅金和利潤 271
13.5 項目盈利能力與清償能力分析 272
13.6 項目經濟評價的基本報表和不確定性分析 274
13.7 生化生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實例 275
第14章 生化生產工藝實例簡介 281
14.1 抗生素的生產工藝 283
14.1.1 抗生素概述 283
14.1.2 抗生素的生產工藝 285
14.1.3 青霉素的生產工藝 285
14.2 微生物酶制劑的生產工藝 288
14.3 氨基酸發酵生產工藝 292
14.3.1 氨基酸發酵的工藝控制 293
14.3.2 谷氨酸的生產工藝流程 294
14.4 有機酸發酵生產工藝 294
14.5 多糖發酵生產工藝 297
14.6 類胡蘿卜素發酵生產工藝 299
14.7 維生素B2(核黃素)發酵生產工藝 300
14.8 丙酮丁醇發酵生產工藝 301
14.9 葡萄酒釀造生產工藝 302
參考文獻 305
展開全部

生化生產工藝學(第二版) 節選

第1章 緒論 生命科學的發展和生物技術的進步使人類能夠識別、理解、操作、改進和控制生命體,將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新的手段。從20世紀80年代起,生物技術開始從實驗室研究逐步走向產業化,一個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由此誕生。生物技術被認為是帶動21世紀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在化工、醫藥衛生、農林牧漁、輕工食品、生物安全、能源和環境等領域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新興產業的形成,在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緩解能源短缺壓力、保障國家安全中顯現出巨大潛力,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持續性發展正在加速新的科技革命形成,由其引領的生物經濟驅動著全球經濟社會結構的加速調整和重組,一批新興產業群正在孕育之中,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發展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政治家、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廣泛關注,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將發展成為21世紀的主導產業之一。 生物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涉及許多學科,包括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化學和化學工程學、應用物理學和電子學及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基礎和應用基礎學科。可以說生物技術是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基礎上結合現代工程學的方法和原理而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技術。新一代的生物技術雖脫胎于原始的、傳統的生物類生產技術,但它們之間在內容和手段上均有質的區別。生物技術能夠帶來的好處是十分巨大的,正在或即將使人們的某些夢想和希望變為現實。當前,生物技術已在醫藥和化工等領域中嶄露頭角,一批生物工程藥物,如人生長激素、胰島素、干擾素和各類細胞生長因子與調節因子等已陸續投放市場,為人類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可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問題。 1.1 國內外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突破而誕生的基因操作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等賦予了生物技術新的生命力,引起了科技界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和巨額投入。近十年來,全球現代生物產業的銷售額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經濟年增長率的10倍。從世界范圍的發展情況來看,生物技術已成為發達國家科技競爭的熱點,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競相開展生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各國紛紛建立了獨立的政府機構,成立了一系列的生物技術研究組織,并制定了2010年或2020年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大量的支持。同時這些國家的企業界也紛紛投入巨資進行生物技術的開發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從而促使生物技術產業化得到迅速發展,開發成功了諸如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一批基因工程藥物,占領了世界市場,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得這些國家在世界生物技術產業化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生物產業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商業部2003年公布的調查報告表明,2001年美國生物技術相關產業總產值到5670億美元,獲得利潤1005億美元。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機構的統計,2003年全球18個國家種植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已經達到6.77X107hm2,2004年為8.10X107hm2。美國生物技術產業協會的報告稱,人類已經能生產針對200多種疾病的500多種生物藥物,全球有3.25億人受益于生物技術。基于這些成就,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生物技術的發展,紛紛提出加速發展生物技術,搶占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制高點。美國布什政府將生物與醫藥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重點支持,2000年至2004年美國對生物醫藥研究和開發的投入高達1000多億美元,其中2003年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經費高達380多億美元,數額僅次于軍事科學的投資額。歐盟國家已經開始整合科研資源,以期在生物技術領域與美國抗衡。英國政府的目標是確保在生命科學領域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保持生物技術位于世界第二的水平。法國政府2001年對生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投入2.15億法郎,同時正式公布02002年生物技術發展計劃,決定由國家直接撥款1億歐元進行研究、開發和創辦新的現代化生物企業,使生物工程技術部門成為法國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德國政府為了推動生物技術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和產業經濟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資助計劃,將基礎創新、平臺技術、可持續生物制品生產技術和現代食品制造方法作為重點發展領域。日本政府提出“生物產業立國”的策略,成立了“生物技術戰略會議”,于2002年底頒布了“生物技術戰略大綱”,力爭繼汽車、信息產業之后,把生物技術產業培育成國家骨干產業,2006年生物技術的研究經費已經達到2萬億日元,占政府全部科研經費預算的50左右。韓國、新加坡、印度、泰國等也紛紛圖謀在亞洲乃至世界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韓國政府意志強大、選擇重點明確,已經在干細胞研究領域取得領頭羊的地位。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五年躋身生物技術**行列”計劃,成立了跨部門的“生物科學部長委員會”。印度立志成為生物技術大國,并于1993年成立了世界上**個“生物技術部”,以推動國家生物產業的發展。泰國政府也于2003年相繼成立“國家生物技術委員會”和“國家高級生命科學研究中”。全球生物技術已經形成以下的基本格局:美國占據絕對優勢,擁有世界上約一半的生物技術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術專利,約占全球研究和開發投入的70和盈利的70%;歐洲和日本屬于第二層次,各國都在調動資源積極建立強大的生物技術基礎研究基地,歐洲約占全球研究和開發投入的25%和盈利的20%;第三層次是古巴、韓國、印度和中國等。 我國是*早利用生物技術的國家之一。*近十年來傳統生物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繼續保持傳統生物技術產業優勢的同時,現代生物技術產業也正在迅速崛起,已經成為世界發酵產品市場的重要競爭者,多種發酵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劇增,檸檬酸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產量居世界首位;我國谷氨酸和賴氨酸的生產工藝水平和技術、產量也已有一定的優勢,疫苗、青霉素、維生素C、味精、啤酒、氨基酸等傳統生物技術產品的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首位。與此同時,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國首創的兩系雜交水稻已推廣1.33X105hm2,平均單產提高10%以上;植物轉基因技術獲得成功,到2004年我國轉基因抗蟲棉的種植面積達到3.70X106hm2,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居世界第四位;重組聯合共生固氮菌、防病工程菌開始大面積田間實驗;試管牛羊、轉基因魚已進入中試,動物生物反應器取得了可喜進展;已有4種基因工程藥物獲準投放市場;抗體工程已取得多項成果并開始在臨床上應用;基因治療達到了國際水平;人胰島素、人尿激酶素、葡萄糖異構酶、凝乳酶的蛋白質工程已達世界水平,全球銷售量前10位的生物技術藥物有8種已經在國內生產。據統計,我國發展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已經有很好的基礎,整體發展水平已經進入發展中國家的領先行列,其發展已經由技術積累階段進入邊研究邊產業化的新階段,2004年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已經達到3600億元。截止到2003年,全國生物企業有7300多家。但從總體上看,無論是對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的改造或是對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均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主要表現在創新能力偏弱、仿多創少;產業化程度低、企業缺少國際競爭力;投入不足、缺少有效的資本融通渠道;宏觀統籌和協調力度不夠、資源利用率低等方面。 為了參與世界范圍內的生物技術產業化競爭并占有一席之地,我國也多次制定了相關的生物技術和產業化政策,目的是提升我國生物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生物技術及產業化發展,大力加強研究開發,積極推進產業化,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力爭通過10!15年的努力,實現生物技術的跨越發展,推進新的科技革命,使生物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大幅度加速經濟發展,大幅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并改善生態環境。我國實現生物技術強國、生物產業大國的目標將實行0三步走0戰略:**步為技術積累階段,力爭在2010年發表論文數量和專利數量進入世界前6位,生物產業總產值達到8000億元;第二步為產業崛起階段,力爭2015年論文和專利總數均進入世界前3或前4位,農業生物產業進入世界前3或前4位,醫藥生物產業進入世界前6-8位,生物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5000億元左右,生物技術研究和開發整體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第三步為持續發展階段,從2020年開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整體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業在產業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成為世界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人才聚集中;和主要創新中心之一,生物產業總產值達到25000億?300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為達到這一目標,未來十五年,我國生物技術要重點發展基礎研究、農業、醫藥、工業、環境、能源、海洋、資源開發、中醫藥及生物安全與反恐等十個重點領域,35類關鍵技術,主要任務有力爭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基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發展農業生物技術,推動第二次綠色革命;發展醫藥生物技術,進一步提高人均壽命;發展工業生物技術,推進0綠色制造業0發展能源生物技術,緩解能源短缺壓力;發展環境生物技術,促進0循環經濟0的發展;開發生物資源培育一批新的生物產業;發展海洋生物技術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發展中醫藥產業等。 1.2 生物技術的簡要歷史 生物技術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釀造技術,我們可以沿著*初的城市文化發展軌跡,從文字或繪畫藝術中找到早期歷史上將含糖的果汁發酵成各種酒精飲料、通過乳酸和酵母發酵生產酸奶和發酵面團、使用動物糞便等將獸皮制成皮革等的記載。例如,公元前40世紀古埃及人就能用經過發酵的面團制作面包;公元前25世紀古巴爾干人就開始制作酸奶;公元前20世紀古埃及人已掌握用裸麥制作0啤酒0的技巧;公元前20世紀古亞述人已經會用葡萄釀酒;公元前17世紀古西班牙人曾用類似于目前細菌浸取銅礦的方法獲取銅。在中國,我們的祖先在距今約4000年前的**個奴隸制的夏代初期就用黏高粱造酒;約4000年前已有用大豆制醬的記載;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后期,人們發現了發霉的豆腐可以治療外傷;約1000年前,人們已經開始用輕癥天花患者的疸對健康人進行接種以防傳染。這些原始的生物技術一直持續了4000多年。 顯微鏡的誕生為人類進一步了解和研究微生物創造了條件,但從列文 虎克用顯微鏡觀察到微生物的存在到微生物學的確立卻經歷了近200年時間,直到1857年,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Pasteur)明確提出酒精是酵母細胞生命活動的產物,并進一步在1863年指出所有的發酵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結果,不同的微生物引起不同的發酵,從此揭示了微生物的發酵原理,為發酵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使得近代生物技術進入了一個初建時期。此間,1866年,巴斯德提出了一種防止葡萄酒變酸的巴斯德消毒法;1880年起,巴斯德對蠶病、雞霍亂、牛羊炭疽病的病原菌進行了研究,并用減毒的病原菌制成了疫苗;1876年,Kuhne創造了0enzyme一詞,目的是為了避免與0ferment一詞混淆,意指在酵母中;1881年,已能采用微生物生產乳酸;1887年,Buechner兄弟用細砂研磨酵母細胞,壓取出汁液,證明了不含酵母細胞的酵母提取液也能使糖發酵生成酒精,表明了酶的存在,促進了對各種與生命活動過程有關的酶系統的深入研究,因此于1907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1917年,匈牙利工程師KarlEreky提出了Biotechnology一詞,用以表示利用生物將原材料轉變為產品的過程;1926年,Sumner**個獲得了脲酶的蛋白質結晶,并提出了酶是蛋白質的觀點。此后,經過近200年的孕育,酶、抗生素的發現等領域取得突破,多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近代生物技術終于在19世紀40年代建立起來。在這一時期所生產的生化產品主要有乙醇、丙酮、丁醇、乳酸、葡萄糖酸、檸檬酸、甘油、酶制劑、疫苗、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免费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臀控福利在线观看 | 男男gv白嫩小受gv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rrrr片 |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 强伦姧人妻免费无码电影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 久久综合久久88 | 午夜影院404 | 九色 91| 免费 高清 日本1在线观看 | 99热国产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小说春色综合另类网蜜桃 | 淫片视频| 国产94在线传媒麻豆免费观看 | 自拍一区在线观看 |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99 |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 成人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 日本三级电影网站 | 十八禁裸体www网站免费观看 |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 很很鲁在线视频播放影院 |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 毛片久久久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四虎影视大全免费入口 | 欧美在线国产 | 欧美啊v在线| 天堂资源在线www中文 | 免费超爽大片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