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萬物大歷史:最初的人類是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7028
- 條形碼:9787521737028 ; 978-7-5217-370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物大歷史:最初的人類是誰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青少年1.《萬物大歷史》用10個轉折點、20個提問,清晰串連宇宙、生命、人類文明的整個歷史 如果6500萬年前,隕石沒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體現在會進化成了什么樣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進行,那么宇宙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宇宙究竟從何而來? 我們又為什么而活? 這套《萬物大歷史》就是在探討這樣的重大問題時誕生的,以在137億年的時間線上展開的10個轉折點、20個提問為基礎,整合了宇宙、生命、人類文明歷史。這次的“生命篇”從“多樣化的動植物是怎樣出現的”、“為什么靈長類是人類的近親”、“人類是誰”,一直講到“人類是怎樣進化的”。 2.這套書運用大歷史思維,讓龐雜的全科知識變得一目了然 科學與人文的有機結合,只有通過打破學科壁壘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這也是這套大歷史的研究方法和意義——教給孩子們建立起“過去是所有事件發生的原動力”的大歷史思維,和跨學科知識體系,對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們進行定位,并找到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識硬核但好看好玩,彌補課堂空白,鍛煉青少年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青少年在課堂之外為了滿足好奇心,常會翻閱成人書籍,但對許多問題依舊渴望得到體系化的答案。這套《萬物大歷史》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是一部走出學術,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養讀物。本系列精選適合青少年的內容,彌補了課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將“大歷史”學派理念應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叢書。 對于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來說,大歷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維方式,因為在歷史的大轉折點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質的開放性、生命的多樣性、相互關聯性,也就是鍛煉將從宇宙開始到現代社會的巨大歷史串成一條線的洞察力,以及對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給予青少年閱讀快樂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告訴他們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有怎樣的意義。 4.為青少年提供對自己、對世界的新認識,有助于價值觀的建立 大歷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標在于“態度的變化”,因為通過學習大歷史,我們想要回答人人關心的“我們怎樣生活得更好”的實際問題。 理解大歷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學科間的界限,也就是擁有開放性思想。這套書的目的也是給我們展示在宏觀的構架中宇宙、地球、人類等不同研究對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樣性,及其展現出的相互關聯性。所以在學習大歷史時,比起知道細微的信息、陳舊觀念,重要的是對整體的把握、對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識體系之上,對自身生活及人類本身擁有新的認知。
萬物大歷史:最初的人類是誰 內容簡介
“大歷史”概念由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經比爾·蓋茨大力資助,得以在優選得到傳播和發展。因其理論新穎,觀點獨特,跨學科跨領域,正在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歷史”的概念和視角除了在學術界有價值,更是一個能走出學術擴大到普通人群的很好好的看歷史的思維和視角。《萬物大歷史》系列正是韓國創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養讀物,有著很好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套書在韓國上市以來,不僅市場反響較好,而且獲得贊譽無數,被評為學校圖書館期刊推薦圖書、晨讀推薦圖書等。 《萬物大歷史·*初的人類是誰》記錄了60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這是地球歷史中的重大事件。*初的人類是誰?他們如何一步步地演化成今天的人類?直立行走、制造工具、改善飲食、使用語言,微小的改變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沉淀在古人類學家在世界各地發掘出的化石中,正是這些遺存和現代科技的結合,讓我們得以與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等祖先相見,并勾勒出一幅艱難而曲折的古人類進化圖譜。
萬物大歷史:最初的人類是誰 目錄
引言 尋找*初的人類
露西,她是誰
關于人類起源的提問
露西的發現
尋找生命體的共同祖先
從類人猿到人類
來到地上的類人猿
裸猿
類人猿與人類在解剖學上的構造差異
做飯的人類
人類進化的譜系圖
人屬的進化
尋找*初的智人
多地起源說
非洲單源說
決定性證據—長者智人
接連不斷的爭論
智人,飛躍的時代
走到地球盡頭
尼安德特人為何消失?
智人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讓人類名副其實的語言
我們是連接在一起的
揭曉人類起源的努力
我們是連接在一起的“ 雜種”
從大歷史的觀點看“ *初的人類”
萬物大歷史:最初的人類是誰 節選
*初的人類是誰?有人想到的是電影《猩球崛起》中類人猿的樣子,有人想到的是高大兇猛的古人類(本書將智人以前的人類祖先統稱為古人類),還有人想到得像是阿法南方古猿這類詞語。盡管模糊不清,但我們心中都有答案。“*初的人類是誰?”這個問題可能已經聽到厭煩,但在大歷史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是因為在宇宙大爆炸后長達137億年漫長旅程中,人類的出現與之前的大轉折點有著不一樣的意義。縱觀大歷史的轉折點,如宇宙誕生、生成元素、產生太陽系和地球,在人類出現之前,都是自然發生的,以至于生命體的出現,都是要經過長時間無數偶然反復發生才能出現的必然變化。為在自然選擇中生存下來,人類的出現也是偶然發生的突然變異從而發生進化的必然成果。但是隨著人類的出現,曾經掌控歷史大流向的偶然,變成了因人類行為而改變的因果關系。*初的人類得到進化,是通過大規模的合作,集體學習,發展文明,開始農耕與全球網絡的形成推動了工業化發展。也就是說,人類文明的大轉折點不是由自然現象,而是由人類自主創造的。尋找*初人類的旅程,也是揭曉引起這些變化的人類特征的過程。根據林奈對生物體系和物種的分類,可知人類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靈長類分為小型類人猿的長臂猿科,和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型類人猿的人科,其中人科還包括猩猩屬、大猩猩屬、黑猩猩屬和人屬。同屬大型類人猿的黑猩猩和人類雖然看似完全不同,其實它們99%的遺傳基因都是一樣的。(雖然人類屬于大型類人猿,但本書中出現的類人猿都指的是“不是人類的類人猿”。)人類在700萬~600萬年前被分離至靈長類這一分支,人屬出現于250萬年前,智人則出現于大約20萬年前。那么*初的人類是誰呢?我們將要在這600萬年里尋找祖先們留下的模糊痕跡。尋找*初人類的工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通過化石和遺跡推測年代的這種傳統方式,無異于大海撈針,并且這根針由于年代久遠,已經快和大海融為一體,所以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就算挖掘出來,也很難一一排序,只像是在歷史長河中插了一面標志性的旗幟一般。隨著分子生物學不斷發展,以遺傳基因分析為基礎,人類進化的腳印逐漸呈現在實驗室里,而不是在現場,但這也是以從化石中提取的DNA為基礎進行的。化石分析和遺傳基因研究依然很難分析出瞳孔顏色、衣服、使用的語言和唱過的歌。盡管如此,古人類學者的研究所獲取的成果依然對人類有著重大意義。這樣的化石研究和遺傳基因分析的方式能為我們提供祖先們什么時間,在哪里,怎樣生活等的重要線索,尤其是遺傳基因分析研究能具體分析出古人類的生存年代,可惜的是,由于化石長時間埋藏在地下,遺傳基因難以完整保存。掌握大歷史的整體過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要以化石為中心進行推斷。古人類學中,為揭曉人類起源邁出**步的事件是1974年露西的發現。這位生活在320萬年前的女性,經過了漫長歲月,依然以近乎完整的狀態保存了下來。露西是類人猿和人類之間的連接紐帶,通過她,古人類學者們才能對生活在樹上的類人猿如何到地上的、類人猿和人類在解剖學上有何差異、古人類戰勝突然的環境變化后通過何種進化才得以生存等諸多問題進行研究。大眾也對我們究竟是誰?我們從何處來等問題產生了關注。那么露西是*古老的人類祖先嗎?結論是露西雖然是人類的祖先,卻不是*初的人類。人類這個單詞是用于區分人類與其它動物,從生物分類學的角度來看,現在的我們指的是智人。因此*早的人類是*早的智人。我們會思考、利用復雜工具、用語言溝通、形成網絡,并且過著集體生活。首先具備這些特征的就是智人,從遺傳角度來看我們也是智人的后代。當然,這些人類特征并不是一次性出現的。很久以前的某一天,靈長類生物來到地上,開始直立行走,人類進化的時鐘也隨之開始運轉。人類*早出現的特征是直立行走,之后有人拿起拳頭大小的石頭一番亂敲,使其變得有用,從而出現了工具。盡管在幾百萬年里,石器的水平并沒有太大發展,但在每個有古人類痕跡的地方都發現了石器。而且,雖然那時還未有人類智慧,但腦容量開始增加,人類的身體結構還是朝著頭部變大的方向進化,盡管這在自然選擇中不是那么有利,飲食習慣也隨之改變。這樣進化的結果就是人類以和其它動物些許不同的方式生存了下來,通過合作形成集體,一邊交換信息,一邊能動地適應環境,有時會根據需要對現有的生活方式進行大膽的革新,或是離開一直居住的地方。人類進化的時鐘雖然走得緩慢,卻在不斷累積人類的特征。那么為什么其它古人類全部消失,只有智人生存了下來呢?尋求著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會像觀看一部電影一般,了解到智人是如何遍布到全球,成為人類祖先的。不僅如此,我們還能了解到智人的飛躍、人類智慧、語言的使用、大規模合作和遠程交易的實現過程以及人類文明的起源,*后還能確認古人類學者們尋找人類起源的整個旅程。*初的人類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我們在研究時要銘記永遠不放過任何可能性,這是因為,*近也有新的研究推翻了現有的研究結果,從而成為爭論對象,不斷有新的可能性被提出。比如單只人類的族譜圖都有10多種學說。正如前文中所說的,尋找*初的人類只能憑借很少的證據和科學的幫助,因此每個新證據的出現都是一次完善。正在看這本書的讀者也有可能發現支撐,或是推翻現有研究成果的證據。那么,現在一起去尋找*初的人類吧。
萬物大歷史:最初的人類是誰 作者簡介
畢業于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科學教育系。目前在清潭高級中學任化學老師。科學教師教學科研組織“愛心科學分享中心”的積極成員,堅持為弱勢群體學生開展公益科學活動。 畢業于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科學教育系,在東國大學研究生院獲得碩士學位。目前在首爾五輪中學任科學教師。科學教師教學科研組織 “愛心科學分享中心”的積極成員,堅持為弱勢群體學生開展公益科學活動。著有《太陽系》、《揭開宇宙秘密的科學實驗》(合著)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