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木心全集套裝(全十六冊) 本書特色
★32開布面精裝,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封面采用進口卓紡,極致詮釋木心的素凈典雅風格
★木心作品和福克納、海明威一同被選為美國大學文學史課程范本讀物
★香港著名書籍設計師陸智昌操刀設計
★陳丹青說:“木心可能是我們時代唯一一位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
友情提示:本書為特價庫存書,所配圖書原箱有不同程度破損,介意的讀者慎拍
理想國典藏版“木心全集”,匯齊15種文字著作(含講稿《文學回憶錄》《木心談木心》),收入木心晚年定稿、作家影像、創作手跡等,一字一句,悉從木心生前的文稿原貌(及陳丹青聽課筆記)——
【一】 木心講稿系列3種
(1)《文學回憶錄》(上下冊)——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80年代末,木心客居紐約時期,紐約地面的大陸和臺灣同行在異國謀飯之中,居然促成木心開講“世界文學史”,忽忽長達5年的一場“文學的遠征”——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后一課。如今,聽課學生陳丹青整理5冊聽課筆記,結集這本大書。
(2)《木心談木心》——在歷時5年的“世界文學史”課程中,木心曾應聽課生再三懇請,于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9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了自己的文學寫作。其全部內容,包含在陳丹青的原始筆記中。
(3)《魚麗之宴》——為什么木心是木心,Who is who?木心自己公布的一本“答案之書”。收入歷年來“答好友問”與“答記者問”等文章,披露1983年至1998年去國旅美的“航程紀要”,此外,《戰后嘉年華》回溯了“個人的青春期”,《有朋自西方來》則亮相了木心晚年“珍貴的文友們”。
【二】 木心散文小說系列6種
(4)《哥倫比亞的倒影》——作為木心晚年編訂的首部簡體中文版作品,收入《九月初九》《竹秀》《空房》《哥倫比亞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上海賦》等頗具木心行文風格的作品13篇。2006年初版亮相,就獲《南方周末》《北京青年報》等媒體關注,引發這一年將是“木心年”的讀書界討論。
(5)《瓊美卡隨想錄》——木心晚年定稿,一字一句一個標點都十分講究,體現含而不露的一貫風格。各篇標題都是兩個字的,如《劍柄》《綴之》《卒歲》等等,奇思妙想,終篇不絕。
(6)《溫莎墓園日記》——循著小說集里的末篇“溫莎墓園”,看罷溫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愛情回顧展”,猶居塵世的男男女女都不免想起自己,自己的癡情,自己的薄情。木心說,這分明是*通俗的無情濫情的一百年。收入木心晚年編訂的多篇小說。
(7)《即興判斷》——關于生命的高遠與不可知,木心奉上一份輕盈的“美學判斷”。據《木心談木心》復盤披露,1993年木心應聽課學生再三懇請,在紐約給陳丹青一眾授課的“世界文學史”講座上,曾以9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自己的文學創作,**講即分享《<即興判斷>代序》。
(8)《素履之往》——“素履之往”,源自《易經?履卦》:“初九,素履,往無咎。”以樸素坦白之態度行事,此自無咎。以喻質樸無華、清白自守的處世態度。木心說,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9)《愛默生家的惡客》——木心晚年重新編訂的一部散文小說集,曾笑稱“我的起點太低”,收有首次面世的小說,還有木心首篇專寫沮喪的文學作品,并重解三言二拍,呈現中國古體小說的新風格。
【三】 木心詩歌系列6種
(10)《西班牙三棵樹》——木心的長短句,一部處處潛伏著“精神密碼”的木心詩集。多處可見對文學大家葉慈、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卡爾、博爾赫斯等的祭奠,并收入文言短篇多則,像是詩又像小品。
(11)《我紛紛的情欲》——“尤其靜夜,我的情欲大,紛紛飄下……”收入100多首詩作,詩集首版時已72歲,可見當年舊跡。其中一首《杰克遜高地》,“不知原諒什么,誠覺世事盡可原諒”,如《從前慢》一樣,已被民謠歌手傳唱著。
(12)《詩經演》——依據《詩經》創造性地注入現代內容,每首14行,整整300首。文字是古典的,觀念是現代的,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賞玩修辭之美,儼然一場3000年的漢字演義。
(13)《巴瓏》——“巴瓏”本是馬德里的一種酒壺,在西班牙,也在木心的收藏里。一曲想象之旅“世界性的大離騷”,一本致敬人類文明的“拜倫式”詩集。
(14)《偽所羅門書》——不期然而然的“木心”個人成長史,一個抒情詩人的史詩。木心說,將他人的“文”句,醍醐事之,凝結為“詩”句,從魔毯上揮灑下來,豈非更其樂得什么似的。是謂“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15)《云雀叫了一整天》——特別收有《從前慢》原汁原味的小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以及木心金句紛披的代表詩篇。
木心全集套裝(全十六冊) 內容簡介
木心說,“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理想國典藏版“木心全集”,匯齊15種文字著作(含講稿《文學回憶錄》《木心談木心》),收入木心晚年定稿、作家影像、創作手跡等,一字一句,悉從木心生前的文稿原貌(及陳丹青聽課筆記),均搶先發售布面精裝——【一】 木心講稿系列3種(1)《文學回憶錄》(上下冊)——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80年代末,木心客居紐約時期,紐約地面的大陸和臺灣地區同行在異國謀飯之中,居然促成木心開講“世界文學史”,忽忽長達5年的一場“文學的遠征”——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后一課。如今,聽課學生陳丹青整理5冊聽課筆記,結集這本大書。(2)《木心談木心》——在歷時5年的“世界文學史”課程中,木心曾應聽課生再三懇請,于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9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了自己的文學寫作。其全部內容,包含在陳丹青的原始筆記中。(3)《魚麗之宴》——為什么木心是木心,Who is who?木心自己公布的一本“答案之書”。收入歷年來“答好友問”與“答記者問”等文章,披露1983年至1998年去國旅美的“航程紀要”,此外,《戰后嘉年華》回溯了“個人的青春期”,《有朋自西方來》則亮相了木心晚年“珍貴的文友們”。【二】 木心散文小說系列6種(4)《哥倫比亞的倒影》——作為木心晚年編訂的簡體中文版作品,收入《九月初九》《竹秀》《空房》《哥倫比亞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上海賦》等頗具木心行文風格的作品13篇。2006年初版亮相,就獲《南方周末》《北京青年報》等媒體關注,引發這一年將是“木心年”的讀書界討論。(5)《瓊美卡隨想錄》——木心晚年定稿,一字一句一個標點都十分講究,體現含而不露的一貫風格。各篇標題都是兩個字的,如《劍柄》《綴之》《卒歲》等等,奇思妙想,終篇不絕。(6)《溫莎墓園日記》——循著小說集里的末篇“溫莎墓園”,看罷溫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愛情回顧展”,猶居塵世的男男女女都不免想起自己,自己的癡情,自己的薄情。木心說,這分明是*通俗的無情濫情的一百年。收入木心晚年編訂的多篇小說。(7)《即興判斷》——關于生命的高遠與不可知,木心奉上一份輕盈的“美學判斷”。據《木心談木心》復盤披露,1993年木心應聽課學生再三懇請,在紐約給陳丹青一眾授課的“世界文學史”講座上,曾以9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自己的文學創作,*講即分享《<即興判斷>代序》。(8)《素履之往》——“素履之往”,源自《易經?履卦》:“初九,素履,往無咎。”以樸素坦白之態度行事,此自無咎。以喻質樸無華、清白自守的處世態度。木心說,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9)《愛默生家的惡客》——木心晚年重新編訂的一部散文小說集,曾笑稱“我的起點太低”,收有搶先發售面世的小說,還有木心首篇專寫沮喪的文學作品,并重解三言二拍,呈現中國古體小說的新風格。【三】 木心詩歌系列6種(10)《西班牙三棵樹》——木心的長短句,一部處處潛伏著“精神密碼”的木心詩集。多處可見對文學大家葉慈、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卡爾、博爾赫斯等的祭奠,并收入文言短篇多則,像是詩又像小品。(11)《我紛紛的情欲》——“尤其靜夜,我的情欲大,紛紛飄下……”收入100多首詩作,詩集首版時已72歲,可見當年舊跡。其中一首《杰克遜高地》,“不知原諒什么,誠覺世事盡可原諒”,如《從前慢》一樣,已被民謠歌手傳唱著。(12)《詩經演》——依據《詩經》創造性地注入現代內容,每首14行,整整300首。文字是古典的,觀念是現代的,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賞玩修辭之美,儼然一場3000年的漢字演義。(13)《巴瓏》——“巴瓏”本是馬德里的一種酒壺,在西班牙,也在木心的收藏里。一曲想象之旅“世界性的大離騷”,一本致敬人類文明的“拜倫式”詩集。(14)《偽所羅門書》——不期然而然的“木心”個人成長史,一個抒情詩人的史詩。木心說,將他人的“文”句,醍醐事之,凝結為“詩”句,從魔毯上揮灑下來,豈非更其樂得什么似的。是謂“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15)《云雀叫了一整天》——特別收有《從前慢》原汁原味的小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以及木心金句紛披的代表詩篇。
木心全集套裝(全十六冊) 目錄
《文學回憶錄.下冊》
《木心談木心》
《魚麗之宴》
《哥倫比亞的倒影》
《瓊美卡隨想錄》
《溫莎墓園日記》
《即興判斷》
《素履之往》
《愛默生家的惡客》
《西班牙三棵樹》
《我紛紛的情欲》
《詩經演》
《巴瓏》
《偽所羅門書》
《云雀叫了一整天》
木心全集套裝(全十六冊) 節選
木心全集套裝(全十六冊) 相關資料
★ 陳丹青(木心美術館館長)——多年來龐大的中國文學群體之外,我看見,這個人自始至終單獨守護著、同時從不受制于五四開啟的價值、精神與世界觀,憑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續回應并超越五四那代人遠未展開的被中斷的命題——譬如白話文如何成熟?譬如傳統漢語在當代文學的命運與可能性,譬如中文寫作與世界文學的關系,譬如在世態與時代的種種變幻中怎樣以文學挽救文學…… ★ 陳向宏(木心故里烏鎮的總規劃師)——木心先生是*的。 ★ 鐵戈(木心在上海時期的忘年好友)——現在人們看到的木心,都只是他露出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 隱地(出版家)——木心的文字很好,一流的作家,毫無疑問,可以說是“作家中的作家”。 ★ 陳村(作家)——毫不夸張地說,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見到的依然活著的中文作家中*是優美、深刻、廣博。 ★ 何立偉(作家)——意外之人,意外之文。 ★ 駱以軍(作家)——木心先生是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他的小說很早就碰觸西方現代小說常探討的議題,包括辜負、遺憾、懺悔及追憶,也討論人如何站在現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嚴。 ★ 孫郁(學者)——讀幾冊木心作品集,像一番奇遇,自嘆天底下還有這樣的文字在,似乎是民國遺風的流動,帶著大的悲欣直入人心。 ★ 陳子善(學者)——雖然姍姍來遲,畢竟還是來了,現在是到了木心先生的散文“墻外開花墻內紅”的時候了。 ★ 巫鴻(學者)——在當代中國藝術家中,木心有兩點與眾不同:其一,他在中西文學和哲學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也能同樣嫻熟地將這些知識融會于寫作和繪畫之中。在這一點上,他可以和*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比美。高行健也是一位相當執著的畫家,但是我認為在繪畫風格的細膩和作品題材的豐富兩個方面,木心都要勝過一籌。 ★ 童明(學者)——木心風格不是“一脈相承”,而是“多脈相承”。他的精神氣脈既系于春秋、魏晉、漢唐的華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臘的悲劇精神,而思維特征和藝術格調卻又是西方現代派的,且與近三十年來*深思熟慮的西方人文思想息息相關。 ★ 隴菲(學者)——木鐸聲聲,我心搖曳。 ★ 春陽(學者)——木心,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 ★ 李靜(學者)——木心尋返久經失落的古典詞語,借以拓展思維、感受和想象的邊界,由此,他創造了一種真正成熟、華美、豐贍而高貴的現代漢語。 ★ 梁文道(“看理想”主講人)——木心像是從一個從來沒有斷裂的傳統中出來的,他能夠用文字把你整個兒抓進去。
木心全集套裝(全十六冊) 作者簡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孫璞,原籍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1982年定居紐約,晚年歸根故里烏鎮,被海內外華人視為深解東西方藝術傳統的精英和傳奇人物。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種著作,即散文小說系列6種《哥倫比亞的倒影》《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即興判斷》《素履之往》《愛默生家的惡客》,詩歌系列6種《西班牙三棵樹》《我紛紛的情欲》《詩經演》《巴瓏》《偽所羅門書》《云雀叫了一整天》(引發刷屏的小詩《從前慢》即來自《云雀》),包括答問錄1種《魚麗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學史講座”整理成書《文學回憶錄》(即聽課學生陳丹青筆記),及作為《文學回憶錄》補遺的《木心談木心》。陳丹青說,《文學回憶錄》布滿木心始終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數家珍的文學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樣持久地影響了這個人。不止文學。英國BBC制作大型文獻紀錄片《世界文明》(20世紀以來的公眾藝術教育電視片經典),中國部分,擬拍攝宋元以降的山水畫。這部影片將探討逾千年的中國山水畫之路,攝制組為此來到烏鎮的木心美術館,擬將畫家木心作為BBC千年歷程紀錄片的“一個開場的故事”,以詮釋藝術的力量。
陳丹青,木心美術館館長,1953年生,原籍上海,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完整記錄1989—1994年紐約“世界文學史講座”的聽課學生,以木心為“師尊”。木心說,“好的學生,是激起老師靈感的學生。丹青是激起我靈感的朋友”。繪畫之外,主講有“看理想”系列視頻《局部》,著有《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草草集》《紐約瑣記》《外國音樂在外國》《無知的游歷》《談話的泥沼》《笑談大先生》等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