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保護生物學

包郵 保護生物學

作者:李俊清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2-01
開本: 其他 頁數: 324
本類榜單:自然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55.0(8.5折) 定價  ¥6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保護生物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48395
  • 條形碼:9787030348395 ; 978-7-03-03483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保護生物學 內容簡介

本書從分子保護生物學開始,通過生物基因、器官(組織)、種群,生物群落到生物群落區等各個方面系統介紹,揭示保護生物學的基本規律;本書系統性強,以生物圈為保護目標,以生物多樣性為保護對象,無論是分子水平還是群體,甚至地理區域水平的保護,都從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和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考慮問題,而不是把種群或者群落孤立對待,強化學生對整體生態保護觀念的理解;把自然、生物和環境密切結合起來,從認識生物多樣新進化的基本規律到自然保護,符合我國各類院校開設保護生物學課程學校的培養目標;掌握國內外的近期新進展,把分子進化、形態可塑性、環境變遷、進化生態和優選變化等近期新科技成果和生物學普遍規律引入保護生物學教材,緊緊把握國內外保護生物學的動態和近期新發展。

保護生物學 目錄

目錄
前言
**章緒論 1
**節自然保護與自然規律 1
一、自然保護的涵義 2
二、自然規律與滅絕漩渦 3
第二節保護生物學 4
一、保護生物學概念 4
二、保護生物學的產生和發展 5
三、保護生物學的相關學科及其應用 8
第三節保護生物學教學 9
一、課程內容 9
二、學時分配與考核 10
小結 11
思考題 11
主要參考文獻 11
第二章生物多樣性 13
**節生物多樣性及其現狀 13
一、生物多樣性概念 13
二、物種多樣性 14
三、遺傳多樣性 15
四、生態系統多樣性 16
五、景觀多樣性 18
六、中國的生物多樣性 20
第二節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24
一、直接利用價值 25
二、間接經濟價值或生態價值(環境作用、生態服務) 27
三、存在與備擇價值 32
四、倫理價值 33
第三節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因素 33
一、過度利用 34
二、生境喪失 37
三、生境破碎化 37
四、生境退化與污染 37
五、全球氣候變化 39
六、外來種入侵 41
七、疾病 41
第四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策略及方法 42
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策略 42
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方法 42
小結 43
思考題 43
主要參考文獻 43
第三章遺傳多樣性保護 45
**節生物保護與分子遺傳的關系 45
一、進化論與分子遺傳的關系 45
二、遺傳多樣性和保護 48
第二節常用分子標記技術 54
一、聚合酶鏈式反應 54
二、常用分子標記 55
第三節分子保護生物學的應用實例 60
一、分子系統學在保護中的應用 61
二、野生種群的遺傳管理 64
三、遺傳問題的診斷 65
四、圈養種群的遺傳管理 66
小結 71
思考題 72
主要參考文獻 72
第四章物種多樣性保護 75
**節什么是物種 75
一、生物學物種概念與物種形成 75
二、生物學物種概念的產生和局限 77
三、其他物種概念 78
第二節地球上的生物種類 80
一、地球上曾經有過多少物種 80
二、世界上有多少現存物種 81
三、物種豐富度*高的生態系統 82
四、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 82
五、全球物種特有性格局 83
六、全球物種多樣性的熱點地區 84
第三節物種多樣性保護等級 88
一、國際瀕危物種保護等級標準 88
二、中國物種保護等級標準 90
小結 90
思考題 90
主要參考文獻 90
第五章種群生物學與保護 92
**節種群特征的多樣性保護 92
一、種群的概念 92
二、種群的基本特征 93
三、年齡結構與多樣性保護 93
四、性比與多樣性保護 97
五、應用實例:山楊、水曲柳種群密度與種群性比的關系 97
第二節物種生活史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100
一、生活史對策 100
二、種子庫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104
第三節種群遺傳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106
一、遺傳變異與種群數量 106
二、瓶頸與遺傳漂變基因多樣性的影響 107
三、小種群問題 110
四、新種群的建立 115
五、種群保護與監測 116
小結 118
思考題 119
主要參考文獻 119
第六章群落生態與保護 121
**節生物多樣性的概念與格局 121
一、從群落的角度理解生物多樣性概念 121
二、群落生物多樣性的格局 121
第二節群落物種多樣性的測度方法 127
一、物種豐富度指數 128
二、物種多度模型 129
三、多樣性指數 130
四、β和多樣性指數 132
第三節群落結構及其物種共存機制 134
一、物種結構 134
二、物種共存機制 137
第四節應用實例:我國溫帶地帶性植被——闊葉紅松林保護與恢復 140
小結 141
思考題 141
主要參考文獻 141
第七章棲息地保護 143
**節棲息地的概念和空間尺度 143
一、棲息地 143
二、棲息地選擇 152
三、中國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總體布局和規劃分區 153
第二節棲息地質量評價 154
一、棲息地質量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155
二、棲息地質量評價指標要素 155
三、棲息地質量評價 156
第三節棲息地保護與修復 158
一、棲息地保護措施 158
二、破碎化棲息地修復目標 159
三、破碎化棲息地修復措施 159
四、研究實例:大熊貓棲息地恢復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160
小結 162
思考題 163
主要參考文獻 163
第八章入侵生物學 166
**節外來種的概念和生物入侵過程 166
—、主要概念 166
二、生物人侵的過程 169
三、外來入侵種的引入途徑 170
四、生物人侵研究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173
第二節生物人侵的影響 174
一、人侵種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175
二、人侵生物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 178
三、人侵種影響生態服務的經濟價值評估 179
第三節入侵種的防控 181
一、生物人侵的管理對策 182
二、生物入侵的管理思想 182
小結 191
思考題 191
主要參考文獻 192
第九章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 194
**節超低溫保存及其細胞學理論依據 194
一、超低溫保存及其意義 194
二、超低溫保存的細胞學理論依據 196
第二節超低溫保存的技術體系 196
一、冰凍方法 197
二、影響超低溫保存效果的主要因素 201
第三節超低溫保存后細胞活力及遺傳特性酸化 203
一、細胞活力、存活率 203
二、遺傳穩定性 204
第四節超低溫保存技術的應用 206
一、動物種質的保存 206
二、稀有瀕危植物種質的超低溫保存 209
小結 210
思考題 211
主要參考文獻 211
第十章生理生態學在保護生物學中的 213
**節植物生理代謝途徑的多樣性 213
一、光合作用的多樣性 213
二、呼吸作用的多樣性 215
三、水分生態類型的多樣性 216
四、礦質養分獲取途徑的多樣性 217
第二節植物對自然環境脅迫的適應 217
一、植物對輻射脅迫的適應 218
二、植物對溫度脅迫的適應 221
第三節生理生態學方法在保護生物學的應用 231
一、珍稀瀕危植物瀕危的原因 231
二、植物生理生態學方法的應用 231
三、激素監測在保護生物學中的應用 232
四、免疫球蛋白監測在保護生物學中的應用 233
五、應用實例 233
小結 235
思考題 235
主要參考文獻 236
第十—章生物地理學在保護生物學中的應用 238
**節生物地理學的概念和理論 239
一、生物地理學的概念 239
二、生物地理學的理論 240
三、討論:中國為什么具有豐富的特有生物種 242
第二節地理阻限與物種保護 243
一、島嶼隔離 243
二、生境島隔離 251
第三節Meta-種群和Meta-群落理論 253
一、集合種群理論的提出及其意義 253
二、集合種群與島嶼生物地理學 253
三、集合種群理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255
小結 256
思考題 256
主要參考文獻 256
第十二章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經營管理 258
**節自然保護區規劃與建設 259
一、自然保護區選址 259
二、自然保護區大小的確定 262
三、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區劃 264
四、生物廊道的應用 265
五、集合種群理論與自然保護區設計 266
第二節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經營 267
一、自然保護區資源的利用 267
二、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 270
第三節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管理 276
一、自然保護區監測 276
二、自然保護區社區共管 280
三、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 283
四、自然保護區管理有效性評估 285
第四節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經營管理發展構想 286
一、我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面臨的挑戰 286
二、我國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經營管理發展方向 289
小結 292
思考題 293
主要參考文獻 293
第十三章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與政策 295
**節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概況 296
一、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發展 296
二、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現狀 297
三、我國參與的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主要國際條約 298
第二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相關政策 301
一、我國有關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法規與政策 301
二、我國自然保護區立法 305
第三節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實施成效與未來發展 307
一、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實施成效 307
二、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發展方向 309
小結 312
思考題 312
主要參考文獻 312
展開全部

保護生物學 節選

**章緒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我們要記住,人是自然之子,在總體上只能順應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無論人類創造出怎樣偉大的文明,自然永遠比人類偉大。——周國平,2011   自古至今,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都會留下痕跡。1900年3月,曾經是全世界數量*多的鳥類——旅鴿(Bidctopistes migratorius)宣告被人類滅絕;2000年統計每年約有20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被破壞,10萬平方公里的牧場或更大面積的草場(草甸)正在快速的沙漠化;人類活動造成全世界接近四分之一的生物物種瀕臨滅絕,換來的只是近一百年急速增長的衣食住行需求;我們實現了幾千年的夢想,征服了海洋,可以肆無忌憚地掠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資源,照此速度海洋的漁業資源或將于2050年以前枯竭。   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今天,基本朝著增進人類福祉的方向邁進,我們達到了每一個既定的目標,我們做錯了什么嗎?一切不都是為人類的未來,為我們的明天而努力的嗎?而我們給養活我們的大自然留下來的是什么?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杜牧寫下“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的句子,他寫的是距他那個時代一千年前秦朝的故事,似乎意味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和華夏大地的森林破壞史息息相關。快兩千五百年了,后世的人會怎么樣說我們這一代的文明呢?   **節自然保護與自然規律   “地球可以滿足人類的需要,但不能滿足人類的貪婪(earth provides enough to satify everyman’s need,but not every man’s greed)”。這是印度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說過的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至少擁有三種資產:物質的、文化的和生物的,前兩項是國家經濟和政治的基礎,第三項則是由各式各樣的動物、植物、原生生物和大自然潛在的運行規律支持著的資源,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生命維持系統。我們常常對物質生活獲得改善和精神生活層次獲得提升而對這個時代和這個社會心存感激,但卻未同樣地關心過長期以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系統的狀況:這個系統的生物是否正快速地消失?這是否已構成了人類生存的危機?如果是,我們要如何應對?   在過去不到一千年的時間里,人類的足跡遍布于整個地球,在這個過程中,地球被我們改變了很多,這種改變,比其他任何自然因素造成的影響都要大。我們已經對地球的表面進行了改造,砍伐各個緯度內的森林,導致物種受到威脅,甚至滅絕。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當我們的技術日新月異之時,通常會忘記自然也在改變著我們,比如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改變我們的未來。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個成分,來自于自然,將來還要回歸到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自然保護一般所指的是保護生物資產。這樣的概念透過生物學的理論和經營管理的技術、方法,再匯入跨領域學科(如倫理、經濟、社會學)的內涵,形成一門綜合性的新興學科,旨在經研究和實踐減緩人和自然共同的危機。生物資源的消失可歸納為兩大因素:**是棲息地的破壞,大多與人口增加相關,其結果是森林破壞、濕地消失和水域污染;第二是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如單一作物大量生產、過度捕獵、過度捕魚等,同時也與人口過多有關,其結果是人類讓自身賴以生存的生物多樣性快速消失,猶如地質年代生物大滅絕事件的重演。我們雖在近五十年大力建設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海洋保護區,將已瀕臨滅絕的生物保護在這有限的區域里,然而其面臨的威脅仍并未解除,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也未見緩和。   因人類生存的需要所造成的兩大問題(棲息地破壞和物種滅絕)固然與政治、經濟、社會都有關系,但解決這兩大問題所需要的科學依據及方法,*基礎的仍是生物學。而保護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討論的核心便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多樣性,是研究和實踐決定該保存哪些棲息地、恢復什么樣的生態系統、如何科學而有效地利用生物資源和如何減緩生物多樣性滅絕的速率以維護人類在大自然的持續生存的科學。然而保護正在受威脅的生物資源絕非僅是生物學問題,而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經濟與文化相結合的綜合科學。   一、自然保護的涵義   “自然”指的是地球這個大環境及其所包含的各類生物和非生物,是客觀的存在;“保護”是指人們對自然所采取的某種管理措施,是主觀的行動。   一般認為國外自然保護工作的進展比國內早,中國對人與自然的態度,早受“天人合一”哲學基礎的影響,也早有“數罟不入垮①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梁惠王篇》)的順應天時、持續經營自然資源的觀念。這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是傳統文化,本質上就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在全世界各國家各民族普遍都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倫理,只是到了近代,人與自然的關系發生了變化,生態危機也隨之產生。   與“自然”二字相應的概念便是“天地”。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曾提出向大自然討取財富的主張:“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這里所說“取天下之財”也就是大自然所蘊含的財富(鄧廣銘,2007),就是資源。   《逸周書.大聚解》記載夏代已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成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②以成魚鱉之長”的禁令。說明夏代就有禁止砍樹和捕魚的法令。《周易》設立《節》卦,提倡人類向大自然索取資源時,必須節制,從而維持自然資源不受到破壞。《荀子.王制》曰:“修火憲,養山林藪③澤草木魚鱉百索,以時禁發,使國家足用而財物屈”,這又是嚴格的動植物保護的思想。   孔子在《論語.述而》中主張“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足見傳統儒家思想中就有節制的內涵。1975年湖北出土秦律竹簡條文《田律》,其中就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取生荔 ”等自然保護內容,這是我國*早的一部自然保護的法律文件。清代木蘭圍場是皇家禁苑,建于1681年,前后存在200多年,遵守“于物誡盡取”、“留資歲歲仍”的管理思想,對我們現在的自然保護也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艾琳等,2010)。   中國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類似的環保思想或者自然保護的法規和禁令,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文明而且具有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思想,自然保護是我們民族的生活方式。然而當來到物質昌盛社會開放的今日世界,我們敬天惜物簡樸傳統的生活模式經過西方文明的百年沖擊之后,還能維持得住嗎?我們生活在如此科學昌明的現代,眼睜睜地看著在這個經濟發達,社會繁榮的世界里,一個物種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消失,我們難道沒有責任嗎?   二、自然規律與滅絕漩渦   現代生物學討論的兩大主題一是討論大自然的規律,一是探究生命的本質。這兩大主題都建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上,那就是進化的觀念。正如杜布贊斯基(Dobzhansky)所說如果生物學沒有了進化的內容,那將會是一門沒有意義的科學(nothing make sense in biology,unless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是在進化中產生的,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經歷適應和自然選擇,必然導致物種的形成和滅絕。物種形成增加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而物種的滅絕則減少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物種滅絕跟它的形成一樣都是自然現象。生物進化是以時間為向量的,它與時倶變,物種一旦滅絕就永遠不會復生。   物種的滅絕有它的過程,一般而言,總是先經過種群數量減少,進入滅絕漩渦(extinction vortex)之后而消失。所謂“滅絕漩渦”是指小種群由衰退到滅絕過程中的變化就像一個漩渦一樣,越接近漩渦的中心這種滅絕的趨勢越明顯,而一旦被卷入這個漩渦,就難逃滅絕的厄運。也就是說基因多樣性的減少給小數量的種群(或小種群)恢復帶來巨大障礙,小種群比大數量的種群(或大種群)基因豐富度小,如果有其他生物個體與之發生基因交流,導致其他個體基因匯入,該小種群將會出現基因數量固定,致使其生物多樣性減少,*終無法適應條件的變化。因為種群數量較少就會產生基因的漂移,而且會在后代中逐漸喪失,從而使得基因多樣性減少(圖1-1),這種趨勢被稱為滅絕旋渦。這是多個因素互相作用造成的,比如/J、種群容易產生近親繁殖,導致后代先天不良,同時小種群更經受不起數量的波動,稍大的波動可能就意味著滅絕。這兩方面互相促進,像漩禍一樣把小種群卷進滅絕的深淵(GilpinandSoule,1986;Guerrant,1992)。人類的活動如果干擾到這個適應和自然選擇的規律,干擾自然選擇的過程,阻斷進化之路,就造成了人為的滅絕漩渦。   圖1-1滅絕漩渦   每一個生物個體都是基因的載體,生物的多樣性代表著30億年生命演化的結果,是大自然運行規律產生的結果。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千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生命演化結果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這種損失不僅影響當代人的生活和生產,對我們的后代生存和發展也將構成威脅。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大自然的運行規律,防止物種滅絕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本書的研究方向和學科領域。   第二節保護生物學   2005年5月22日《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幸福:生物多樣化綜合報告》的調查報告指出:過去五十年期間,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大肆破壞,自然界物種的消失速度為正常消亡率的1000倍,如果不及日寸對趨勢加以制止,*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身,因為如果失去了大自然的保護,人類生存將面臨巨大威脅。然而地球表面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是復雜的,既有分布區環境的影響,又受生物本身的變異和進化規律所左右。   由于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和變化相當復雜,與人類的關系又極其密切,保護生物多樣性也不單純是生物學問題,還涉及經濟、社會問題以及倫理和文化,復雜的起因更突顯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的重要性。   一、保護生物學概念   前面簡單介紹了保護生物學的涵義,為了明確起見,這里給出保護生物學的概念。“保護生物學”是一門關于自然保護的學科,其中*關心的對象是生物多樣性,*重要的活動是保護。無論自然還是生物多樣性都有其固有的運動規律,而保護是一種實踐活動,需要從自然環境或者生物多樣性基本規律出發,建立起科學的理論體系和有效的方法體系,從而科學合理地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   保護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學科。保護生物學所研究的對象既包括生物有機體、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也包括生物的棲息地。關于保護生物學的概念,不同學者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提出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蔣志剛等(1997)提出保護生物學是研究從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著手,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學科;Soule(1985)的定義是保護生物學是研究直接或間接受人類活動或其他因子干擾的物種、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生物學;陳道海和鐘炳輝(1999)提出保護生物學是研究保護物種,保存生物多樣性和持續利用生物資源問題的學科;張恒慶(2005)提出保護生物學是一門論述全世界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危機,及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綜合學科,它既面臨當前生物多樣性的危機,又著眼于生物進化潛能的保持。簡單地說,保護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多樣性變化規律及其保護的學科。   保護生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強、應用范圍廣的交叉學科,它涉及生態學、遺傳學和生物進化論的有關理論、方法,探討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機制、保護理論和保護措施。保護生物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是伴隨著生物多樣性的銳減,全球環境質量的下降和人們的自然資源保護意識的提高而出現的新學科。我國在一些綜合性大學的生物系開設此課程,農林院校在近些年加強此領域的開拓,甚至還有一些學校設置了與自然保護相關的院系,形成了課程體系與專業體系相統一的發展模式。總之,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精品国产看高清国产毛片 |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 | 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四虎 | 成人激情小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 日日干夜夜爱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大尺度吃奶无遮无挡网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 国产欧美另类性视频 |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av亚洲 | 久久亚洲欧美 | www亚洲精品 | 欧美一级毛片高清毛片 | 日韩精品无码av中文无码版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 免费看一级黄色片 |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 | 美国大黄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 九九九色 | 热er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 久久人妻av一区二区软件 | 性网站视频 |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成 人 黄 色 视频播放165 | 国产女人一区二区 | 91高清在线成人免费观看 | 韩国免费高清一级毛片性色 | 色网站在线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喷水 | 亚洲一区网站 | 欧美va |